洋务派最早从事的运动(对洋务运动认识超过改革派)

在晚清官员中,刘锡鸿第一批走出国门,率先睁眼看世界,曾出使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他虽然见过大世面,却是著名的保守派。

有人奏请修铁路,刘锡鸿跳起脚反对,说修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会惹怒山川之神,引发旱涝灾害,最终亡国。这番说辞唬得大清领导人一愣一愣的,于是搁置修路倡议。有史学家评价,“中国铁路之不能早开,实因刘锡鸿之摺所阻,四万万人为奴之祸,实基于此”。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运动(对洋务运动认识超过改革派)(1)

刘锡鸿出使法国期间,经常身穿清朝服装,衣带飘舞地站立于大庭广众之下,惹得人们驻足观看。下属劝他低调点儿,刘锡鸿大怒:“你懂什么,我是想让洋人瞻仰一下大清朝的人物,开开眼界。”

刘锡鸿不仅自己保守,还生怕别人不保守。他与郭嵩焘游历英国期间,紧盯着郭嵩焘的一举一动,天天给朝廷打小报告,说郭崇洋媚外,穿洋人的服装、说洋人的好话、效仿洋人的所作所为,有失国体。结果,郭嵩焘一回国就被撤职罢官了。

然而,在刘锡鸿出使英国的日记中,这位保守到骨子里的官员对西方国家的羡慕也到了骨子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甚至超过一般的改革派。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运动(对洋务运动认识超过改革派)(2)

一般的保守派认为,洋人搞机器生产,夺人饭碗,使人懒惰;刘锡鸿却认为,机器制造是英国富强的关键,“故英国之富,以制造之多也”。一般的保守派认为,洋人唯利是图,大清才是正统,应该以华化夷;刘锡鸿却认为,洋人安居乐业,“人民鼓舞欢欣,不徒以富强为能事,诚未可以匈奴、回纥待之矣”。

有一次,中日两国使节互发牢骚,说自己国家的百姓交税如同交命,而西方国家的百姓交税却心甘情愿。刘锡鸿说,洋人的税收是经议会讨论的,征什么税、税花在哪里,百姓是清楚的,当然愿意交;反观大清,收多少、怎么收、花在哪儿……统统是糊涂账,谁愿意交呢?旁人听后,大为惊讶,称赞刘锡鸿“此论至允”。

其实,在晚清众多保守派中,有超前思想的不仅仅刘锡鸿一人。他们虽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却宣称大清“不必开局自制”机器;清楚洋人之道是强盛之路,却坚持“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运动(对洋务运动认识超过改革派)(3)

此类官员表面看起来孤陋寡闻、迂腐不堪,实际上心似明镜,是官场老狐狸。他们睁眼看洋人的世界,其实看出了门道,却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因为他们知道,洋人那一套虽好,但并不适合大清的现状:因为想鼓动慈禧太后搞洋人那一套,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是嫌自己命长,就是恨官椅坐得屁股疼。

为了活得更加滋润、坐更大的官椅,他们信奉“哪壶开了提哪壶”,于是心里想的是一套,说的做的又是一套。保守派当道,他们唱保守之歌,唱得比谁都起劲。至于那些新思想,他们只能像刘锡鸿一样或写进日记、发发感慨;或在酒桌上当作谈资、发发牢骚、仅此而已。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姚 宏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