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1)

文/柏舟

泰戈尔曾说过: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生活中,时常有种“好人”,不管事情真相,就居高临下地对他人提建议。

看似好心,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道德优越感。

即便当事人处于劣势,他们也会持续施加压力,唯恐不能显示自身的“正义”。

这种躲在暗处的伪善者,比真小人更令人可畏。

余生,请一定要远离以下这三种“好心人”。

01.不明真相,一味劝和的“知心朋友”

郭德纲曾说过:

“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生活中,总会遇到不明就里,却总是劝人宽容的人。

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的“好意”,其实是在给当事人的伤口上撒盐。

网友“老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关系非常密切的好友,因买房子和他借了十万块钱,然后他信誓旦旦保证:“年底如数奉还。”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2)

当时,这位朋友还郑重其事地邀请了几位共同好友,一起来做见证人。

然而,到了年底,朋友却杳无音信了。

两年过去了,朋友依然无丝毫还钱的动静。

“老五”打电话催了几次,但朋友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

而当年的那些见证人,一个个拍着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宽点心,都多少年的老朋友了,肯定会还你的。”

人人都在劝他大度,可是生活却从没对他宽容过。

他从年前就被裁员了,年后又迟迟找不到工作,现在家中已经穷得揭不开锅。

那十万块钱,是他一家的救命钱。

然而,朋友拖着不还,身边人都在劝他放宽心,没人同情过他一家的遭遇。

至此,“老五”对朋友们彻底寒心。

经历不同,别谈感同身受;针没刺身,岂知是痛是痒。

有时候,劝你大方的人,比欠钱不还的人,更令人扎心。

盲目劝和的人,看似为解决冲突而来,实则是不分对错的和稀泥。

这种人,只想显示自己的正义感,而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假模假样的善良,应是不受为好;

不明真相的劝和,还是婉拒为妙。

余生,请远离这类虚假的“知心朋友”,多结交为你考虑的真朋友。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3)

02.置身事外,事后诸葛的“热心同事”

不论生活还是工作,最令人反感的,是有后见之明的人。

事情发生之前,他们一言不发,像是个局外人;

等到事发之后,他们喋喋不休,仿佛看透了一切。

我的表弟曾经在一家公司的产品推广部工作。

他屡次和我抱怨说:“特别讨厌公司的张文,他逮着机会就说风凉话。”

一次,他们几个团队成员,一起去合作单位做宣传。

可到了会场,他们却发现U盘无法打开了。

张文马上得意地说:“我早就说了,这么重要的资料,就应该提前备份一份。”

恰好,那天听宣讲的人比预期的要多,印刷的宣传册不够了。

张文仿佛又预料到了,得意洋洋地说:“册子就该多印刷一些,以防万一。你们要是早听我的,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有像他这种“马后炮”的人。

当你写作几个月,投出去几十篇稿子,可是最后都石沉大海,他轻蔑地对你说:“你看吧,我当初就知道,你就不适合走写作这条路。”

当你紧跟一个客户两个月,软磨硬泡,最后客户却在别处成交。他会跟你说:“我就知道,你根本谈不成这单业务。”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4)

当你拿着方案去征求老板的意见,却被他一口否决时,他会嘲笑你:“我就说你的方案还不够成熟吧,你就应该听我的,拿另一个方案去,保准能过。”

这样的生活场景,数不胜数。

每当你做了一件事情,总有人貌似好心地提示你不好的那一面。

即便被人反驳了,他们也会用“好心”二字,来拔高自己。

其实,这是典型的“看热闹心理”。

就如老话所说:“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满口风凉话的人,最后只会被人所嫌弃。

在他人落难时雪中送炭的帮助,永远胜过事后的闲言碎言。

与人交往时,请擦亮双眼,多留心眼。

只有真正提前对你掏心掏肺,为你未雨绸缪的人,才是你真正值得深交的人。

03.多闲管事,胡乱插手的“贴心亲戚”

每个人,都有这种借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你的人生随意指点的亲戚。

他们从不管你怎么想,就任意给你的人生定下标准。

这种人,看似慈眉善目,关心你的家长里短,其实心中就等着你出丑。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有一段情节让人充满代入感。

乔夕辰前脚刚进家门,亲戚们后脚就跟了上来,对着她来了一通花式盘问:

“你也快三十了,还没见带男朋友回来,这女孩子年龄大了,可不好找啊!”

“你在北京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呐?北京的房子挺贵的,你买大房子了吗?”

“要我说啊,你出去打工还真不如在家。我听说你们这些打工的,起早贪黑还被老板骂,就像你这脾气,没少挨骂吧?”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5)

她们不仅过问结婚大事,就连工作日常也没放过。

亲戚们看似关心她,实则专挑她的弱点进行攻击,通过贬低她,来抬高自己。

乔夕辰也毫不示弱,分别反驳了他们。

最终,三个亲戚语塞,瞬间没了刚才居高临下的样子。

刨根问底的亲戚,有的并非真心替你着想,不过是借询问之名看你的难堪。

知乎上有个问题:

“什么样的亲戚最烦人?”

底下有个高赞回答说:

“多管闲事的亲戚。”

没错,一个人,如果有几个缺乏界限感的亲戚在身边,生活的幸福感便会大打折扣。

当他们占领了道德高地后,一切建议都会变成说教,所有热情都变成了越界。

虽然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从没想过你是否会高兴。

胡乱插手,关系难免越走越远;多管闲事,情谊也会日益生疏。

人与人之间,都有不可逾越的底线,一旦失了分寸,就会成为一种困扰。

保持做人的界限,不乱给他人建议,才能让彼此的关系长久保鲜。

人过了50岁必须要有好心情(请远离身边的这些)(6)

04.梅娘说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曾说过: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人们的双标行为。”

是的,一边是对自己无底线地宽容,另一边是对他人无上限地严苛。

善良,从不是用来要求别人,而是用来约束自己。没经历过同样的伤痛,也就没资格肆意对他人评头论足。

人到中年,我们都要学会远离这些“好心人”。

远离盲目劝和的朋友,才能不被伤害;

远离事后诸葛的同事,才能不被挖苦;

远离不知界限的亲戚,才能保持自我。

余生,愿你看清世间险恶、选择与真正的善人相交、划定好自身的边界,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