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插队的真实经历(下乡插队时那位姑娘多次替他解围)

济南知青王洪信是七四届初中毕业生,他曾在鲁西地区的张庄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于1979年春天通过接班回城。说起自己的下乡插队经历,王洪信还记忆犹新,他说在张庄插队落户期间,他曾经伤害了一个善良的姑娘,那个姑娘的外号叫“假小子”。

1974年8月初,初中毕业的王洪信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鲁西地区的莘县,他们十一名济南知青被分派在张庄大队第二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临时住在了五保户张大娘家的那三间土坯房子里。

知青插队的真实经历(下乡插队时那位姑娘多次替他解围)(1)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村里的张大娘年轻时就守寡,老了以后开始享受五保户待遇,1973年初冬刚去世。张大娘去世后,她留下的那三间房子就闲置下来,知青们来插队,正好派上了用场。

二队的张队长带领两名社员把张大娘的这三间房子拾掇利索,在中间那间房子里垒砌了一个大灶台,买了一口十二印的大铁锅,另两间房子里都搭了地铺,知青们就住了进来。

拾掇好知青们的住处,张队长亲自到公社粮站为知青们领回口粮,又安排了一名大嫂和一名十五六岁的姑娘临时帮教知青们学习做饭,把知青们安顿好了,张队长才算松了一口气。知青们到来之前,大队书记就发话了,他说公社有要求,一定要把省城来的知青安顿好照顾好,哪个生产队都不能出差错。

帮知青们做饭的那位大嫂是小队记工员张吉仁的媳妇,那位姑娘是小队会计张树成家的大闺女张淑英。张淑英很活泼很勤快,几天的时间她就和知青们熟悉起来了,看知青们初来乍到啥也不懂,她就教给知青们和面蒸窝头,教给知青们切菜炖菜,还从家里拿来咸菜给知青们吃。很快,知青们学会了做饭,张吉仁的媳妇和张淑英也就不帮知青们做饭了。

那天张队长安排知青们和社员一起去村南大河边的玉米地薅草,张队长告诉大家收工时要把自己薅的草送到牛棚喂牛,十二斤青草顶一分工。河边的那块玉米地是水浇地,玉米长势很好,玉米地垄沟里的杂草也不少。紧挨着玉米地的是队里的菜地,菜地里种了茄子和水萝卜。

蹲在齐腰深的玉米地里拔草很辛苦,主要是天气炎热,玉米地里不透风,不大会功夫,汗水就浸湿了大家的衣服。王洪信紧挨着菜地边,那两垄玉米地里的草虽然多一些,但感觉不是很热。王洪信在学校时经常参加支农活动,薅草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紧挨着王洪信薅草的是张淑英,挨着张淑英薅草的是一名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看张队长没在跟前,就跑到茄子地里摘了两个茄子,一边生吃一边往玉米地走,他原本想把另一个茄子送给张淑英吃。

就在这时,看菜地的那位老大爷从菜地那边的窝棚里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喊:“那是谁啊?摘茄子的是谁啊?”

听到喊声,那个小伙子把啃了一半的茄子扔在王洪信身后,把另一个茄子藏在草筐里,赶忙蹲下来若无其事地薅起草来。看菜地的那位老大爷跑过来,发现王洪信身后有一个啃了一半的茄子,他过去拉着王洪信就要去找张队长。

蹲着薅草的张淑英看王洪信也不吱声,她站起来说道:“刘大爷,那个茄子不是人家知青摘的,是你侄子刘树喜摘的,你咋能冤枉好人呀?”“你个‘假小子’,咋这么多话啊,你不说话谁还能拿你当哑巴啊……”刘树喜刚骂了张淑英两句,就被那位刘大爷踢了一脚。刘大爷生气地对记工员说:张吉仁,今儿个你少给树喜记一分工,不能让他白吃生产队的茄子。”

张淑英为自己主持了公道,王洪信从心里感激张淑英。可看到刘树喜那狰狞怨恨的表情,王洪信不光自己心里发怵,他也替张淑英担心,他担心刘树喜会报复张淑英。没想到张淑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等看菜地的刘大爷走远了,张淑英指着刘树喜说:“刘树喜,以后你再敢喊我‘假小子’,看我不把你家的锅砸了。”

刘树喜看张淑英生气了,他张了张口没敢吱声。原来,“假小子”这个外号就是刘树喜给张淑英起的,刘树喜之所以给张淑英起“假小子”这个外号,就是因为张淑英天生胆大不怕事,爱打闹不文静,就像个淘气的小子。

在玉米地薅了一天草,男知青们又跟着张队长去挑水浇菜地 ,女知青和老社员们继续在玉米地薅草。那天中午收工的时候,刘树喜趁大家不注意,偷偷拔了一棵还没长大的水萝卜顺手放在了王洪信的水桶里,王洪信没有觉察到刘树喜往他水桶放萝卜,他跳着水桶就往家走。

知青插队的真实经历(下乡插队时那位姑娘多次替他解围)(2)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刚离开菜地不远,张队长发现地头少了一棵萝卜,他就招呼社员等一下。大家都停住脚步,等队长走过来说明了情况,大家才知道有人拔了队里的萝卜。站在王洪信身后的记工员张吉仁低头一看,看见了王洪信后面那只水桶里有一个带着缨子的萝卜,就喊张队长。

张队长走过来,拿出水桶里的萝卜问王洪信:“洪信,这是啥?”“水萝卜呀。”王洪信疑惑地看着张队长说道。“你为什么拔队里的萝卜?这萝卜还没长大呢。”张队长生气了,说话的声音有点大。

这下王洪信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用手摸了摸后脑勺,小声说:“队长,我没拔队里的萝卜啊。”“这萝卜明明在你的水桶里,你还不认账,那你说这是谁拔的萝卜?”张队长瞪着眼睛问王洪信。

看王洪信吭吭哧哧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站在一边的张淑英走过来说:“是谁拔的萝卜赶紧承认,别等我说出来。人家洪信哥是省城来的知青,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听了张淑英的话,张队长也觉得不对劲,王洪信可是个老实巴交的知青,他怎会拔队里的萝卜呢。

张队长看了看大家说:“我就知道这萝卜不是王洪信拔的,谁拔的赶紧承认,要是让淑英说出来,看我不扣你一天的工分。”“队长,是我拔的。”张队长话音刚落,刘树喜就举手承认了,他真怕张队长扣他一天的工分。

一番询问,刘树喜说他家养了一只兔子,想用萝卜缨子喂兔子。问他为什么放在王洪信的水桶里嫁祸于人,刘树喜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原因来。那天,张队长让记工员给刘树喜少记了二分工,那个水萝卜给了王洪信。

从那之后,王洪信和张淑英渐渐熟悉起来,他从心里感激这个泼辣正直的农村姑娘,并把自己的一个搪瓷茶缸送给了张淑英。后来王洪信问刘树喜:“我跟你无冤无仇的,你为什么总是陷害我?”“我、我怕你跟淑英好,我喜欢张淑英。”刘树喜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之后的日子里,张淑英对王洪信更加关心,有时还从家里拿来煮熟的鸡蛋给王洪信吃。王洪信原本对张淑英没有什么印象,可时间久了,他觉得张淑英心地很善良,人也长得漂亮,他渐渐对张淑英有了好感。可一想到刘树喜说他喜欢张淑英,王洪信心里就凉了半截。

1977年秋后的一天,社员们都在场院分粮食,半晌的时候,张队长让社员们抽颗烟歇一下。王洪信刚坐在石滚子上,刘树喜走过来说:“洪信,听说你在知青点扳手碗最厉害,咱俩比试一下看看啊。”“都是他们瞎说的,我不行。”王洪信笑着说。

知青插队的真实经历(下乡插队时那位姑娘多次替他解围)(3)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在大家的起哄下,王洪信只好硬着头皮和刘树喜比试了一下,三局两胜,王洪信服输了。刘树喜又要和王洪信比摔跤,张淑英突然走过来说:“刘树喜,人家洪信哥给你留面子,扳手碗让你赢了,你还没完了。想撂个(摔跤)啊,你连我都赢不了,还想赢洪信哥,不信咱俩比试一下。”张淑英说着,就要和刘树喜比摔跤。刘树喜赶紧躲到了一边,他知道张淑英力气大,他真怕自己不是张淑英的对手。

看刘树喜灰溜溜地躲到了一边,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从那以后,刘树喜再也不敢欺负王洪信了。一是他领教了王洪信手腕的力量,二是他害怕张淑英在众人面前不给他留情面。要是不知道张淑英的泼辣,他也不会给张淑英起“假小子”这个外号。

很快,村里就有了闲话,说济南知青王洪信和张淑英谈恋爱了,还说有人看到他俩手牵手一起去过公社供销社。对于这些闲言,王洪信倒是不往心里去,因为当时他刚二十岁,还不到考虑婚姻大事的年龄。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知青通过招工进城已成大趋势,他知道自己早晚也会离开张庄大队的。

1978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王洪信刚吃过晚饭,就听到张淑英在知青点的院门外喊王洪信:“洪信哥,你出来一下,我有点事。”

听到张淑英的喊声,王洪信赶紧跑了出来,他怕张淑英的大嗓门影响到其他知青(当时二队知青点还有两名女知青和三名男知青,其他人都通过招工进城了,还有一人考上了大学)。

看王洪信走了出来,张淑英就往村头走,王洪信紧紧跟在张淑英身后。来到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张淑英拿出揣在怀里的一双布鞋,红着脸说:“洪信哥,我给你做了一双布鞋,纳了一双鞋垫,这是我学做的第一双鞋。”

王洪信明白张淑英的意思,他也知道农村姑娘给小伙子送鞋代表着什么。王洪信赶忙红着脸说:“张淑英,你的鞋我不能要,因为咱俩不合适,我不喜欢太泼辣太强势的姑娘。再说了,我很快就要回城了,这双鞋你送给刘树喜吧,刘树喜跟我说过,他喜欢你这样的‘假小子’。”

听了王洪信的话,张淑英哭着往村子里跑去。等张淑英跑远了,王洪信才觉得自己的话太直白了,太伤人了,他甚至有点后悔了,后悔不该说张淑英太泼辣,不该用这样的话去伤害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更不该说她的外号。

一连好几天,王洪信都没见到张淑英下地干活,他听别人说,张淑英生病了,病得很厉害,饭都吃不下。带着悔恨和愧疚,王洪信到公社供销社买了点心和麦乳精去看张淑英,张淑英看到王洪信,用被子蒙住头呜呜大哭。那天,张淑英的母亲泪眼汪汪地对王洪信说:“俺闺女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你,这回你是伤透了俺闺女的心。”

1979年春天,王洪信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提前办理了退休(病退),王洪信可以顶替他母亲的岗位回城接班了。 王洪信离开张庄大队的前两天,张淑英和邻村的一名民办小学老师订婚了,刘树喜抱怨王洪信说:“王洪信,都是因为你,我和张淑英彻底没戏了,她说就算嫁给一个憨子也不会嫁给我……”

带着愧疚和遗憾,王洪信回到了济南,接替他母亲的岗位在国棉厂做了一名打包工人。第二年夏天,王洪信考上了一所中专院校,毕业后分配到电业局工作,直至退休。

2018年夏天,退休后的王洪信和几名同学一起重回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当年的张队长已经八十三岁了,张队长对当年的事情还记忆深刻,他苦笑着说:“张淑英是个好孩子,她当初是真得喜欢你,可惜你说话不会转弯,伤害了人家。不过,人家张淑英现在生活的很好,养了一百多头鲁西黄牛,开着几十万的车,村里盖了楼房,城里也有房,春节她回来看我,还说起了你,她说都过去了,她不记恨你。”王洪信虽然听张队长说张淑英不记恨自己,可他还是没有勇气去见张淑英,他怕张淑英不肯原谅自己。

知青插队的真实经历(下乡插队时那位姑娘多次替他解围)(4)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那次回张庄村,王洪信也见到了刘树喜,刘树喜一辈子没成家,他说心里一直没放下张淑英。不过刘树喜生活得也不错,他在镇上开了一家农资经销处,生活上那是富富有余。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生活经历,王洪信说这辈子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无端伤害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这件事一直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口一样,要是不能亲自听到到张淑英的原谅,他将永远难以释怀。在这里,王洪信想真诚地向张淑英说句对不起,他说当年自己不会说话,无端让张淑英受到了伤害,请张淑英原谅他。

张淑英大姐,你真的原谅王洪信老师了吗?你要是看到了这篇文章,请留言。

作者:草根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