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益志愿者(上海一江一河有了青年志愿者)
奔腾的黄浦江,蜿蜒的苏州河,将迎来一批“小水滴”——今天,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正式启动。
首批上海青年志愿者“小水滴”将陆续上岗,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开展江河文化解说、滨水空间治理、生态环保守护三大类常态化志愿服务,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共同推动世界级滨水区建设和上海人民城市建设。
三大类志愿服务扮美滨水空间
“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一江一河”办)、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
“小水滴”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青年的热烈回应,短短几天,网络自愿报名参与“小水滴”志愿服务的青年逾4000人,其中95后和00后超过报名总数的六成以上。
现场,团市委兼职副书记、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吴敏霞,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何卿,作为两位“小水滴”青春推介官,共同发布了“小水滴”青年志愿者标识。
“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分为“青听江河”“共治江河”“美丽江河”三大类,分别承担起“江河文化的讲解员”、“滨水治理的共建员”、“河清岸绿的守护员”三大职能。
作为江河文化的讲解员,“小水滴”将向青少年和广大市民用沉浸式义务讲解等方式宣讲“一江一河”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挖掘历史故事,呈现发展变迁;作为滨水治理的共建员,“小水滴”将积极宣传《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协助滨江两岸公共空间秩序维持、安全维护与便民服务,为滨水治理建言献策;作为河清岸绿的守护员,“小水滴”将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和宣传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和践行江河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启动仪式后,刚刚受聘为“小水滴”专家顾问团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博导,也是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的总设计师章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城市文化评论人王唯铭分别围绕“上海辰光•风情长卷”“苏州河往事”为“小水滴”志愿者做了首场专题培训。
15个沿线点位开讲“行走的团课”
作为最受关注的“一江一河”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之一,“青听江河”系列“行走的团课”全市15个江河沿线点位已经准备好开讲。内容聚焦“一江一河”历史文脉传承、生态治理改善、城市风貌变迁、功能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梳理岸线上的标志点位,紧扣不同区域实际,以“小水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开展。
以河滨大楼为起点,沿苏州河步行至外滩源,这一趟短短600米的行程串起了上海百年发展征程的江河故事。这堂“行走的团课”由黄浦和虹口的“小水滴”青年志愿者接力串讲。在行走过程中,既能在“小水滴”的讲解中重温“河与桥”的历史,又能打卡苏河沿岸的“世纪同框最佳拍摄点”和“最美加油站”,还能与环境能源交易所隔河对望,一起畅想“一江一河”的绿色未来。
而长宁区“行走的团课”则落地于华政段步道。作为苏州河城市项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段苏河步道不仅有着“东方哈佛”圣约翰大学的27栋百年历史建筑群,也有苏州河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和“发展秀带”的绵长历史。长宁区与华东政法大学奋战四个月打造出了主题为“一带十点”的特色团课。一路由百年历史保护建筑思孟堂、由120年历史格致楼命名的格致园、mini中式园林倚竹苑等十个经典建筑贯穿,原本相互独立的校园与苏州河美景相融,在长宁“小水滴”的讲解下,让市民感受“还河于民”的开放空间不断提升的品质。
浦东船厂1862、普陀顾正红纪念馆、静安红色石门二路、嘉定真新街道“苏河源”、奉贤西渡•浦江第一湾……在15个点位上,各区“行走的团课”围绕各自的区域特点同步开展,在江河边打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感。
启动仪式上,团市委正式发布了“行走的团课”菜单。“行走的团课”系列将向基层团组织开放预约,“小水滴”志愿者也将在合适点位定期提供常态化讲解服务。
90后00后“小水滴”展现青春风采
来自上海市水务局的“小水滴”张洁是一名90后,同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洁从小对黄浦江和苏州河有着深厚情感,见证着苏州河从一条臭河浜到水清岸绿的治理过程。毕业后加入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热线管理工作的她说,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近年来一直接到市民对“一江一河”治理工作的肯定。张洁曾参加全面推广河长制的督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巡查了百余条河道,对保护水环境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张洁第一时间投身社区战“疫”一线志愿服务工作,她还在工作间隙用画笔在“大白”服上创作“喜羊羊”“灰太狼”“十二生肖”等生动有趣的图案,用另一种方式记录志愿服务,传递抗疫正能量。如今,张洁已准备好投入“一江一河”志愿服务的火热实践,“战场各有不同,奉献精神和青春使命一脉相承。我会把一江一河的建设过程分享给大家,唤起更多人对水环境的关注。”
参与虹口-黄浦苏河段讲解的“小水滴”张亚玲,本职工作是渔阳里的一名讲解员,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她对讲解既富有经验,又充满热情。在为“行走的团课”备课时,她多次来到实地踩点探访,还克服困难查阅了很多史料,让“行走的团课”更加引人入胜。比如她在讲解词中加入了光陆大楼原先放映影片的票价,还讲述了鲁迅曾四次携带家人来光陆观看《米老鼠》短片合集的故事。“希望通过我的口语化讲述,努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尤其让青少年能够听明白并产生兴趣。”
“这里是星美术馆,计划于今年对公众开放,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其原址是原来的南浦火车站十八线仓库。”在江风拂面吹来的徐汇滨江,在讲解的是徐汇区“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的001号水滴志愿者邓鉴,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这片水岸的建设者。他和前辈们、同事们亲眼见证着这片水岸从工业锈带经历了土地收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建设等全过程,直到成为现在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开放空间。“能在自己的建设成果上开展志愿服务,既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回馈。在当‘小水滴’时,偶尔会遇到曾在徐汇滨江居住工作过的老爷叔、老阿姨,他们对城市面貌更新的点赞、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可给了我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研二学生周飞雁在加入“小水滴”行列前,曾是华政滨河步道志愿活动的负责人,她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向市民宣传《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用青年力量助力上海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我非常希望一江一河项目可以一直传递下去,打造出‘小水滴’品牌。”
本次还招募42名在沪香港青年“小水滴”,组成“沪港青年志愿服务队”,让沪港青年在投身志愿服务实践中,更好地激发城市融入感和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