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

进入12月,新海诚《你的名字。》虽然大热,从《神奇动物在哪里》接棒支撑票房大盘的任务,但放眼整个大盘,还是略感冷淡。除了继续发挥余热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就剩下《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三少爷的剑》。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1)

古龙原著,楚原1977年邵氏原版,新版导演尔冬升(在楚原旧版中,尔冬升作为男主饰演了三少爷谢晓峰并一炮而红),监制徐克,传闻筹拍19年……这些配置让我毫不怀疑《三少爷的剑》存在的拥趸。但,我也毫不怀疑很多拥趸看完了跟我一样,失望透顶。楚原依旧不能被洗白,古龙倒可能被气活,尔冬升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徐老怪就不说了,毕竟他在把控整体视觉风格和唯一有看点的高潮戏上做了很大贡献。

对于任何一位钟情武侠小说、邵氏电影、武侠电影的人来说,古龙的江湖世界大家都不陌生。古龙小说有几个特点:人物形象上,是有距离的,性格强烈却总是落魄悲戚,内心纠结,有名利加身,有美女相伴却依旧一副生无可恋脸;小说语言上,简洁有力,但由于经常追问与反思的非生活化的人物对白又导致有些矫情做作;场景上,非常有韵味,有意境。然后,最重要一点是重悬念和人物反转的设置,因此情节离奇诡异,洒脱浪漫,这是古龙的江湖意味。

金庸武侠世界却大不相同,金庸的主人公都没有古龙人物的“飘”,都是在地的,如憨厚的郭靖、骄傲的杨过,也都是无名小卒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几番机缘巧合成长为绝世高手的故事,连贯自然,逻辑性强,更具“科学性”。简言之,金庸的人物是外向型,积极入世,快意江湖,古龙的人物几乎都是内向型,消极遁世,纠结痛苦。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2)

于是,原著《三少爷的剑》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位谢晓峰,神剑山庄的三少爷,为天下第一剑的名头所累,假死后化名为没用的阿吉,试图去过隐居田园的生活,但一切却被江湖上纷纷找来论战以求扬名武林的各路人士打破。

旧版中是以江湖论战为主线,充满悬念与反转,感情戏部分着墨不多,三少爷与公主的两情相悦也只是负责了楚原电影一贯要表现的凄美爱情。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3)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4)

而新版中故事做了较大的改动,将反派慕容秋荻(江一燕饰)、谢晓峰(林更新饰)、公主(蒋梦婕饰)、秋荻书僮竹叶青(顾曹斌)的四角恋无限放大。慕容秋荻因为谢晓峰的逃婚、抢婚又抛弃而愤怒复仇,竹叶青不甘心书僮身份执念地爱着慕容秋荻,当谢晓峰与卖淫妓女娃娃(公主)两情相悦男耕女织的时候便遭到慕容秋荻和竹叶青的追杀……

原版中,慕容秋荻是个一心追求慕容家族称霸武林的“女强人”,在新版中化为一个爱而不得的怨妇(就是临死前一定要问男主角有没有爱过她的那种),原版中没太有存在感的竹叶青成了新版中终极反派,但人物动机还是出于对大小姐慕容秋荻的爱而不得(顺便题一句,竹叶青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贡献了2016年最崩溃的表演)……爱来爱去动辄愤怒、咆哮、开打,完全是用武侠的外壳包裹了一个俗套的情爱纠缠的故事。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5)

原版中为名所困的三少爷即使最落魄的时候还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林更新饰演的新版谢晓峰太过懦弱无能,皱眉神态从开始保持到结尾,毫无侠客气味。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6)

老版三少爷

体会一下电影中的对白:

何润东:你是受过伤还是怕死?

林更新:都是。

何润东:懦夫!

林更新:我是。

(orz……我还能说什么……)

这导致相形之下,只有何润东饰演的燕十三倒有点儿像那么回事,但剧情和人物设置实在太过弱鸡。比如,村民责骂燕十三不教武功就是自私自利,燕十三为了洗白自己就立刻去杀了坏人,完了,仰天咆哮“我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了!”,科科。再比如结局,旧版设置了反转并骤然收尾,表面上燕十三战胜了三少爷,实际上却被三少爷的断剑刺死。而新版中三少爷直接顶着主角光环三下五除二毫无套路地杀死了燕十三,完了就埋葬,感叹和抒情。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7)

前面提到过古龙的原著或楚原原版台词都略显清高矫情,但并非惨不忍睹的直白,而是简练又富含深意。并且,原版中的人物无论主角配角都较为立体丰富,老鸨会送钱给三少爷,哑巴会亲手杀掉自己背叛三少爷的妻子,公主的母亲是一个知道一切却总不揭穿的复杂心理的人,而非新版中“港式浮夸”的鲍起静。这一切都归结于楚原的风格,除了文艺浪漫的气息(枫叶、夕阳、烟雾、残月构成的写意唯美的布景),他善于在一个个神秘曲折的故事中注入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并保持江湖气息。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8)

老版剧照

整部新版电影都看不到江湖气息,而江湖气息对于一部武侠片是多么核心的东西,徐浩峰的武侠片能够取胜,除了电影语言的革新,正在于他塑造的讲规矩的江湖。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9)

从1928年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到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武侠片的热潮,从李安《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成功,到《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形式美的“视觉盛宴”再到独树一帜的徐浩峰的武侠片,武侠电影对中国电影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不只是因为这是中国独有的类型,更因为它独特的电影语法以及电影背后承载着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和文化背景。

所谓好电影,要么创新形式,革新我们的电影观;要么创新内容,革新我们的世界观。从尔冬升饰演的三少爷到尔冬升导演的三少爷,一晃四十年,时下我们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各种特效,不再需要涂抹可笑的番茄酱,不再用土了吧唧的布景和道具,但我们拍出来的电影却远不如六七十年代的纯粹、可爱与动人,我们渴望武侠片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注入点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掰扯八点档小家子气的情感纠葛来糊弄观众。

【文/洛神】


版权声明

尔冬升剪辑风格(尔冬升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10)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