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1)

文/江徐


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到国外,在序言部分,这样写道:

中国的文人确实有种艺术人生的天赋,这也是他们应付艰辛世事的手段,多少的人间苦难都化作笔底的因果报应。最怕读到的,就是古代笑话充满了刻薄和怨恨。古代文人想认真表达些什么,往往出言不逊,就如《儒林外史》。难得平常,《浮生六记》的可爱,就在于从日常琐碎中发掘出情趣和意味。

从日常琐碎中发掘情趣和意味。

正是这种能力,成就了一本可爱书籍,也书写了一段精彩人生。

沈复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从小就是。

《闲情记趣》开篇部分,他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明察秋毫、细察纹理,因为他小时候的童心所至,借此,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沈复举了两个例子。

夏天,蚊虫狂舞,他不但不为此感到厌烦,反而将蚊虫想象成白鹤,在“心之所向”的驱使下,蚊虫也就真的变成他眼里成千上百的白鹤。他还将蚊虫留在蚊帐内,以烟徐喷,烟雾缭绕,眼前仿若展现一幅鹤唳云端的景象,为此怡然称快。

还有一个例子是:他喜欢一个人静静蹲在庭院角落,或者花草丛杂处,“定神细视”之下,世间万物开始转变,草丛变成树林,虫蚁变成野兽,土砾变成山丘,那些凹进去的地方变成沟壑……神游其中,怡然称快。

真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2)

来自童年的与物质无关的单纯快乐,源于无忧无虑的童心、心无挂碍不知魏晋的投入。于是,儿童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童年之所以让人怀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份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像沈复小时候那样——细察纹理,然后从中获得物外之趣。

物外之趣,是专属孩子的纯粹傻乐。作家丰子恺说:“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他失却孩子之心。”

反观我们当下的现实,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所谓孩子之心,就是童心,也可以说,心有闲情

人一旦长大,开始为生存奔波,就不得不将精力交付于“奋斗”、“拼搏”,远离闲情,甚至彻底遗弃。

相对于各种技术才能,反倒是童心和闲情,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一个人如果缺乏童心,又没有闲情,物质再富裕,能力再强大,恐怕也很难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更无法通过欣赏、感受各种美来获得心灵深处的愉悦。

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3)

沈复神游于草丛之中的那一段,给艺术创作、世人艺术地生活提供了灵感。简单来说,就是学会从微观角度,细细体察日常琐碎,继而发现别样的风景。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这一方法和角度,曾给北京一位绘画爱好者带来启发,创作出一系列游戏在花草间的小人儿画作。对于这些小人来说,花瓶是他们居住的房屋,一朵喇叭花就可让他们沐浴其中,一颗荔枝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别出心裁,饶有意趣。

这样一种发现,源于闲情、对美的敏锐感知。创作出来的画作同样传达一份闲情逸致与美的感受。

一个人,过分务实,他的心容易感到疲累。人生需要适时地务下虚,忙碌之余给生活一些留白,审美对待一日三餐、四季轮回。丰子恺还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近乎面包。

所谓“闲情记趣”,闲是因,趣是果,因果相映。

有人醉心于世俗功名,有人淡泊名利,不论哪一种,都无可厚非,关键取决于每个人的个性、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

沈复澹泊名利,与世无争,生性放达。他对自己的认知是“爽直,无拘束,落拓不羁。”常与朋友相聚,“慷慨好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是他们一帮人提倡的风神气韵。想想真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就算童年远逝,沈复那份对生活的闲情并未消散。

成年之后,其情趣主要表现在花草盆栽上,以至于“爱花成癖喜剪盆树。”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盆栽嫁接与插花艺术经验,名花异草,好似他的情人,深深被了解、爱抚。

在他看来,兰因其幽香韵致在百花之中最可贵,其次算杜鹃,杜鹃虽然没有香味,色彩却值得欣赏。

每到秋天,对菊花大发雅兴,他认为菊花插瓶应当取单数,每瓶只应一种颜色,瓶口要阔大,根据桌子大小,每桌安放三到七瓶,以及疏密高低都有所讲究。

如果用木本花果插瓶,应当先拿在手上,从不同角度选取最好的形态,以疏瘦古怪作为最佳裁剪标准。

在他看来,绿竹搭配枸杞,只要位置得当,就有世外之趣

栽种水仙时,没有点缀花盆的灵璧石,他就用酷似石头的木炭来代替,水仙幼芽洁白似玉,木炭又是漆黑,如此黑白分明,“幽趣无穷”。

……

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4)

诸如以上,都是沈复生活情趣的表现。除了澹泊名利、落拓不羁的性格,当然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关。

古时候,节奏慢,生活压力也不大,文人墨客有足够时间与心思用在美的发现与体验。相比之下,如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难付出空闲时间去追求生活的情趣和审美。务实,成为当务之急并且理所当然的方式。

反过来看,步伐越是匆忙,竞争越是激烈,人们也随之越来越怀念从前的日子——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于是乎,情趣、诗意、审美,让大家重新惦记起来,甚而变得比以往更加在意,怀有一份刻意求取的意味,就像台湾作家蒋勋的一句话:“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生活也许的确在别处,若能从日常琐碎中发掘情趣,从生活的细微处寻找意味与哲思之美,我们的心会好过许多。

情调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养料)(5)

【作者简介:江徐,80后老少女,自由写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本文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