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必读的流金岁月书(皮囊探索人性的光)


每个人必读的流金岁月书(皮囊探索人性的光)(1)

文:绿河


我经常听到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读过一本书,是蔡崇达老师写的《皮囊》。

其实人终究都是一副皮囊,也终有一天会放下这副皮囊,放下自尊,放下骄傲,放下坚强,放下懦弱,放下过去,放下思想,放下一切,归于尘土。


一、生老病死是我们永远逃不开的皮囊


书里描绘了一个坚强,倔强,不相信脆弱的父亲,和很多人的父亲一样,他坚强惯了,当一家之主,做家里的顶梁柱,做惯了,他无法相信自己会被疾病打败,他执着的想要找回曾经那个能干的自己,可是得到的依旧是摔倒,舌头打战,吐字不清。

他固执的在台风中行走,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着,摔倒了,再笨拙的爬起来,谁的劝也不听。

但是最后疾病彻底击垮了他,疾病带给他的绝望也释放了他。

书里最让我忍不住眼泪的一段话是《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你知道和我父亲同一天手术的那个人怎么样了吗?”

“对的,他有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孩。”

“昨天一早他父亲和你父亲差不多时间退出去,就再也没见到他了。”终于有人回答我。

我一个人默默搭着电梯,走到楼下。燃放烟花的痕迹还在那,灰灰的,像一层淡淡的纱。

我知道过不了几天,风一吹,沙子一埋,这痕迹也会不见的。

一切轻薄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人很渺小,地球从不会因为少了谁,就不转动,人也很无奈,他永远都不知道死神会在哪一天把自己带走,我们只能努力的过好今天。


我遇见过很多老人,有十分开朗把一切都看的很开,可以在医院吃茶看戏,也有很固执的老人,一生要强,她不愿疾病找上自己,永远在一个死循环里“为什么生病的是我,为什么要让我生这样的病。”

生老病死,它是生命的一个历程,这是我们永远都逃不开的一副皮囊。


在这一层皮囊里,亲情便尤为痛心,生命的消逝可以很缓慢,也可以很快速。


每个人必读的流金岁月书(皮囊探索人性的光)(2)


二、正视死亡是我们都需要的一层皮囊

医院一楼是门诊大厅和停尸房。可以随意打发的疾病,和已经被疾病废弃了的身体,比邻而居。生和死同时在这里盛放。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死亡真的不是疾病的真正目的,疾病是想摧毁你的意志,疾病是想要完全驾驭你的肉体,原来死亡才是最低级的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一场大病会改变一个人,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被告知患有癌症,你说他能一点也不崩溃吗?

一个身体健全的人一觉醒来成了残疾,你说他能不怀疑人生吗?

这一切都是疾病的产物。

疾病会让一个人变得害怕,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得了慢性什么管炎,还挺严重的,做手术,只能维持,还会再犯病。以至于一个小感冒,她都会担心,是不是发作了,她一定要去医院排查一下,甚至就是天气热了,感觉有点闷,她也觉得可能是犯病了,要去医院排查一下。

疾病也会把一个人原有的皮囊抽掉,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安乐死呢?因为那是最低级的死法,简单,快速,不折磨。

疾病可以让一个瞬间瘦,也可以让一个人瞬间胖,它会把一个强壮的人变成手脚无力,它会把一个口齿伶俐的人变成舌头冻住,说不出话。

很多人离开的时候,瘦的像柴火一样,和以前的自己相比,像是气球干瘪了。

没有人会享受疾病,但我们都应该正视死亡,因为它是生命的结局。

三、理想,离乡,礼像,皮囊是变化的也是不变的


你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你有理想吗?

我问过很多人这样的问题,答案各种各样。

有人说要做个厉害的人,有人想买车子和房子,有人要做想做的职业,有人只想做自己。理想可大可小,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会一路坚持,一路拼搏。


书里说离乡,多少人年纪轻轻就一个人外出打拼。

背井离乡的人总是有很多感慨,距离拉扯出他们心底的那份归属感,风景滋养出他们只增不减的思念。

换了一个环境之后,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现自己的渺小,知晓还会有更多的可能。


礼像可能会让大家看到更多的人性。礼物的群像,送父母,送亲戚,送上司,送朋友,送对象,礼物不同,含义不同,效果也不同。

所以我想说,学会抓住礼物的“像”,才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每个人必读的流金岁月书(皮囊探索人性的光)(3)


四、蔡崇达,其实每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皮囊

阿来说,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皮囊》这个书名具有指向本质的意味,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叙述出来,讲述一个一个生命的故事。


韩寒说,我会讲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慢慢看。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白岩松说,蔡崇达在这几年时间里从作者到主编,快却扎实。但这本书并不是与这种事业有成关联的成功学贩卖,他不写遥远的世界与远方的别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有很多人都读过蔡崇达老师写的《皮囊》,很多人被这本书所震撼,很多人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笔下的每一段话都能引人深思,都可以直达心灵。

我第一次看蔡崇达老师,是在文学英雄。他没有很帅气,但足够吸引人。那是一档由作家和明星组队,完成任务,完成创作的节目。

蔡崇达老师在一期以《为你写诗》为题的文学英雄里,他了解了演员张晓龙的家庭,然后写了《民国的亲人》这首诗。

《民国的亲人》

作者:蔡崇达


告别的夜晚 天那么深

一只鸟飞过

投入湖水一般的森林

桥下的大运河,河边的羊肠路就在此地

我的亲人,我们开始相互地别离,

我在北平告别我的父亲,

他的声音像长安街一样破败漫长,

我在十六岁杀死过他,

而这次别离让我重新看到了他,父亲说

儿子你赶紧逃,

逃到遥远的江南,或者更远的岭南

他说不要为我难过,

如果你会看得见,

你会看见你的骨头里我的血,

你会看见你的脸庞里我的鼻梁

这样我们永远不要相互道别,

我在北平告别我的父亲,

我在别离的三十岁重新生下我的父亲,

我在南京

告别我的母亲。

玄武湖假装很安静,

它的胃说着自己的疼痛

它的肠说着自己的疼痛

它的心说着自己的疼痛

一疼痛他们就会唱歌,一唱歌我就会哭,

母亲说儿子你不要哭,

哭是因为悲伤在你身体里生了锈,

这生出的锈水,就是你最好的诗歌

你把诗歌写出来,也把我写进去

我在南京告别我的母亲,

我在无能的三十岁重新生下我的母亲

别离成了我新的父母,

生下了我,以一个孤儿的身份

我在成为孤儿后艰难地想生下我的亲人

我在成为孤儿后艰难地想生下我的家乡

我巴巴地喝水,

在一杯杯的水中寻找家乡的味道

我巴巴地呼吸

在一口口的吞吐里

寻找家乡的味道

我吃饭吃药

吞下乏味的生活,我在南方不断地往北望

我望见过去的生活以及还没到来的生活

拥挤地排列在模糊的天边

我看到从南方到北方

稻禾挨着麦梗 月光挨着日光

我看到世间万物

在这孤独的大地

相互取暖

闪闪发光


这首诗拿了当场的冠军,也感动哭了很多观众。


其实看完《皮囊》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那种平淡生活中的不易,那种人性的光亮,正如评论所说,《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自带一副皮囊,从外看,它有美丑之分,从内看它有善恶之分。


愿我们能勇敢的做自己,正面自己的缺点,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好的皮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