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

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1)

苏武牧羊图

汉代人苏武,中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北海牧羊的故事,代代流传,一直受到后世的赞扬。

而在清代,也有一个爱护节操的人物,被它国扣留二十多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被誉为“大清苏武”。他就是杨重英,清乾隆时期的一位能臣。

01 出身名门

杨重英是青海西宁人,名门望族出身,他的祖父杨文乾,是雍正时期的重臣,担任过河南布政使和广东巡抚,是封疆大吏。父亲杨应琚,在乾隆时期得到重用,曾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东阁大学士等职。可以说,这是一个地位显赫的家族。

到了杨重英这一代,凭着祖辈们的功劳,在乾隆十二年(1747),他担任了笔帖式。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抄写和翻译满汉文。一年以后,他又升任两淮通州运判。

在这个领导岗位上,杨重英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务实作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此,乾隆十九年(1754),皇帝亲自召见了他,并补授他两淮监掣同知。后来,在一起官员勒索钱财案件中,杨重英举报有功,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受到嘉奖,出任扬州府知府。

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2)

就这样,又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年,云南方面突然传来消息,说在那边任总督的杨应琚,患了重病,心情十分低落。时逢江苏按察使李永书被解职,职位出现空缺。为了安抚爱臣,乾隆帝顺水推舟,将这个职位补授给了杨应琚的儿子,杨重英。

仕途很顺利,一切很美好。然而,杨重英不会想到,眼前的种种景象,不过是短暂的假象,它会因为一场战争,被击得粉碎。

02 迎难而上

其实,当时云南边境线上并不平静,清缅战争已经打响,形势十分紧张。此前,云贵总督刘藻由于轻敌,打了败仗,羞愧自杀。到了杨应琚这里,不幸走上了前任的老路。

一开始,杨应琚和将士们都急着立功,也确实收获了几场胜利。正因为这样,杨应琚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对方的战斗力不过如此。

可是令他大跌眼镜的是,缅军不是吃素的,他们不仅作战英勇,而且使用的战术很灵活。

接下来,清军进入了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吃败仗的怪圈,一时间难以脱困,不断出现伤亡。病中的杨应琚,见势不妙,决定谎报军情。结果可想而知,自己这一方的处境,更加艰难。

出乎意料的是,没听到实话的乾隆帝,反过来安慰起了众人:“杨应琚的种种指挥错误,是病中神志不清的表现,不能完全怪罪于他。”

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3)

于是,乾隆帝提出了新想法:派杨应琚的儿子杨重英,去往云南,协助患病的父亲处理军务。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派出杨应琚的长子,杨重谷赶赴前方战场了。

任命刚一下达,乾隆帝就开始催促对方。杨重英只得硬着头皮,匆匆来到了军营,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中。他的到来,给了父亲几分宽慰,不久之后,杨重英就被派往了普洱。

然而,杨应琚还是没能盼到,清军的一场大胜利。他的意志越来越消沉,甚至对犯了错误的下属,也不再追究。消息传到了朝廷,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次两次尚可以忍耐,次数多了,不可饶恕。

乾隆三十一年(1766),皇帝下旨,命令杨应琚迅速返京。结果杨应琚刚一回来,就被削去了官职。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被逼自杀。同年,杨重谷也遭到处决。

03 成为俘虏

没有了父亲这座大靠山,又失去了亲兄弟,备受打击的杨重英,麻烦日子来了。此时缅方使用了离间计,想动摇清军的意志,乾隆帝并没有上当,依然表示自己信任杨重英。

可是,正率兵驻扎在边境上的杨重英,由于没有及时撤离,不幸成为了缅军的俘虏。据史料记载,那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正月十九日,杨重英路遇十几个缅兵,拔刀想冲出重围,怎料前方有一条深沟,杨重英连人带马栽进了沟里,立即就被敌方擒获。

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4)

缅兵扒掉了他的外衣,把他架在马背上拖走,杨重英被俘的地点,正是金塔缅寺。杨重英被押往缅甸以后,缅人释放了他的两个随从知县,回国报信。

以杨重英做人质,这番操作确实起到了侮辱清廷的作用。一听完情况汇报,乾隆帝勃然大怒,杨重英还活着?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当即命人,将两个随从五马分尸,然后放到边境线上示众。同时下旨:不许杨重英再踏入国门半步,如果他敢回来,也照此办法,凌迟处决。

很显然,乾隆帝认为杨重英已经投降缅甸,甚至可能做了官,这种胆小怕事之辈,搞得自己国家太没有面子了。越想越生气的他,索性把杨重英的儿子们,全部关进了大牢。几个躺着也中枪的年轻人,就这样成为了乾隆的出气筒。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紧接着,杨重英的妻子被治罪,家产被全部没收。乾隆帝还想给他安上一个贪官的帽子,查家产时发现,金银玉器众多,于是传谕下去,彻查杨重英与商人、其它官员的勾结证据,就此拉开了整顿两淮盐政的序幕。

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无论自身清白与否,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牵连和查处,一时之间,当地人心惶惶。

04 归国之路

另一边,远在异国他乡的杨重英,并不知晓这一切。缅人得知杨重英是清朝的大臣,不敢贸然杀掉他,只好将他软禁起来。缅甸国王甚至亲自出面,希望杨重英主动投降,还承诺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并且授予他官职。

让缅人失望的是,面对着荣华富贵,杨重英不仅拒绝投降,还坚持每天穿着自己朝廷的官服。缅甸国王于是下令,将他关押进一座寺庙里。在这个条件清苦的地方,杨重英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囚徒生活。

又过了若干年,双方关系出现缓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经历了长期的疲劳战争,又恰逢乾隆帝过寿,为了示好,缅甸国王提出议和,派人将杨重英遣送了回来。

苏武在匈奴的主要事迹(只听说过汉朝牧羊的苏武)(5)

这一做法,给当时的云贵总督出了一道难题。他还清楚地记得,乾隆帝下的那个圣旨:不许杨重英踏入国门半步,如果回来要依法处决。他只好先将杨重英关押起来,然后赶紧向朝廷汇报。

听说杨重英拒降,在缅二十多年不改中国衣冠,乾隆帝一时心情大悦,推翻了自己当年的命令。下旨嘉奖杨重英,将他接回京城,亲自召见。可是圣旨刚一到达云南,噩耗传来:杨重英身染重病,过世了。

得到正名的杨重英,终未见到皇帝。万幸的是,他的家人,历经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活,获得释放。他的遗体,由云南运回故乡,入土为安。

后来,皇帝拿出了《牧羝图》,在上面挥毫一篇《苏杨论》,将杨重英的事迹与苏武相提并论,夸赞他“节过苏武”。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终究没有为祖国丢脸。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稗类钞》、《清高宗实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