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焉相像的姓(寻根说字齿蚩)

齿·蚩汉语有“为人所不齿”的用法益阳话中,“不齿”是“不理睬”;而理睬也可以说成“齿”赣方言、客家方言也这样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和焉相像的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和焉相像的姓(寻根说字齿蚩)

和焉相像的姓

齿·蚩

汉语有“为人所不齿”的用法。益阳话中,“不齿”是“不理睬”;而理睬也可以说成“齿”。赣方言、客家方言也这样用。

“不齿”一词古来就有。《尚书·蔡仲之命》:“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杨树达《长沙方言考》:“今长沙谓不与人为礼曰不齿。”

周立波《山乡巨变》:“那是一个什么好家伙?上邻下舍,哪一个齿她?”

在古汉语里“牙”与“齿”分得很清楚。“牙”指口腔后部的槽牙,“齿” 指门牙。在古代还有牙医、齿医之分。牙的意义单纯,而齿的意义复杂。成语“唇亡齿寒”,不能说成“唇亡牙寒”。“牙”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而“齿”在撕咬食物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说话,用为“理睬”义正是从这一点引申来的。

方言还用“耳”表示听从、理睬,“冇耳起”“不耳起”常用于批评别人没有听从,没有服从,没有理睬。因为,“齿”所说出来的话,要耳来听,“不耳”也就是不理,与“齿”分别从被动和主动两个角度表示“理睬”的意思。

由“耳”再延伸,还有“洋耳不张(招)”或“羊耳不张(招)”,都是骂人不理不睬、不听从指挥。写成“洋”是说旧时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洋的东西多笨重、不灵巧;写成“羊”,一说羊是比较笨的动物,反应不灵,二是说羊的耳朵会动,通过调整耳的方向来细辨声音来源,其耳不张或不招,就是不理睬。

“不齿于人”,即人们不屑于提起,往往指某人的言行太不上档次、太下作。《续资治通鉴·宋纪·徽宗政和元年》:“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文革时批判人,有“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一语,将“不齿于人”一词的力度用到了极致。

而“不足挂齿”,有“不值得提起”“不用提起”之意,与成语“自郐以下”相似。

益阳话里还用“鸟你(他)”与“不鸟你(他)”表示理睬、不理睬的意思。因为“鸟”在一般语境里,与屌(男性生殖器)同音、同义,且有伸出去的含义,而“伸”字益阳话念chī,与“齿”音同(声调不同)。因此上面的“鸟你”“不鸟你”,实际上隐说“齿你”“不齿你”。只是经这一绕弯,绕到不雅语言里去了,成了痞话。

就“伸”再讲一例。《山乡巨变》:“你放规矩点,不要这样痴手动脚的。”其中的“痴”应写为“伸”。益阳方言的伸、申读cī或cēn,只有读了书的人才文读为shēn。益阳人说“伸直”,会说成“伸伸”,音为“chīchen”或“chēnchen”。伸或申既可当动词又可当形容词,才有这种用法。

《山乡巨变》:(谢庆元)“……雨生,在旧社会,我们哪天伸过眉?”其中的“伸”就读cēn,不读shēn。

蚩(chī),蚩尤的“蚩”。《娄底方言词典》释“蚩”为“戏弄性指指戳戳,多用于儿童”。还有“蚩猥”:顽皮、轻佻;“蚩猥子”指顽皮、轻佻的孩子。而“蚩脚动手”即动手动脚,多指戏弄性的轻佻举动。“蚩脚动手”或“蚩手动脚”益阳话也讲,意思也相同。但一般写为“伸手动脚”,因为在益阳话里“伸”确实有chī的读音。如“你把手伸出去”的“伸”就读chī。既然这样,我以为娄底话里的“蚩”真正的含义是顽皮、轻佻。娄底话的“蚩猥”,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痴顽”。

蚩,《说文》:“蚩虫也。”传说黄帝砍下蚩尤头颅,未来得及被雪冰封的黑血化成一种叫做蚩的甲虫。其实,蚩的本义就是一种虫,蚩尤是以这种虫为姓。因为蚩尤是与黄帝争天下的失败者,以黄帝为正宗而记载下来的历史,蚩尤就难得保留下本色。蚩尤之“蚩”成了一个不好的字眼。

在古籍里,蚩的基本意思是三种:一同痴,无知,痴愚;二同媸,义为丑;三同嗤,义为讥笑、嘻笑。三种意思都不能用来形容正人君子。自古传说蚩尤与梅山蛮的形成有关,娄底的新化、涟源为梅山文化区,对蚩尤和蚩的理解自然比别处更深,以“蚩”来形容顽皮、轻佻的举动,有充分的道理。益阳话平时说的“痴顽之顽”“痴呆(ηái)黏”“痴黏”,其中的“痴”写成“蚩”也是不错的。

【来源:益阳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