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展览馆立体平面图(上帝视角看北京)
前些年去过天津和兰州的规划展览馆,感觉挺不错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座城市,关于它的过去与现在,关于那些已经消失的,还有那些将要到来的。
先整理几张兰州的照片,非常喜欢这座展览馆。小小的展馆,凝聚了整座城市的精气神儿。
----
可是北京的这座展馆,却压根儿没想来看过。因为越来越觉得这座城没了儿时的感觉,变得陌生。
一座城市应该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不是对所谓“先进”的复制与粘贴。无论形或神,都应该包含这座城市原本的内涵。发展也好,借鉴也罢,终归是要融入这座城,而不应该本末倒置地被舶来品所覆盖。
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坦白地说,北京确实是一座令人骄傲的国际化大都市。但这几十年,它逐渐变得平庸。就好像一杯烈酒兑了水,酒还是那杯酒,但总不是原来的味道。
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搬到远方,很多以前常说的土话也渐渐从自己嘴里消失。互联网上天天充斥着“胸柿炒鸡蛋”的梗,或许这就是大部分人对北京的认知。
最近在看一些关于北京历史的书,看到照片里已经消失的建筑,竟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这个世界。所以就动了要看看北京城市规划的心思。
这个展览馆并不能让我们了解北京何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却用完整的时间轴告诉我们,北京城是如何被拆掉的。
----
言归正传。
一进大门的墙上是展馆的名字,下方有北京地图的立体雕塑。
电梯边儿上的这个雕塑很喜欢,名字叫《城市脉络》,作者夏航。所有元件用的都是建筑的边角废料,它不是真正的建筑模型,但又是那么神似且熟悉。
展厅里有北京中轴线的沙盘,大概是前几年的格局。不知道中轴线申遗以后会不会有所更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厅,基本以展板为主,简单了解一下就行。这些东西网上介绍得更详细。
前一个展厅是清末和民国的城市格局变化,后面的展厅是建国以后几版规划的系统阐述。
整体展览除了一进来这个装置艺术有些意思,里面的内容多少有些敷衍。
真的希望布展的人能够用心去讲述这座城市变迁的历程,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可以感受,让对这座城市陌生的人能够认知。
很推荐的一个展厅,地方虽然不大,但却是这座展览馆里最用心的。这里是学生团队三山五园研究成果展,主题是《时空溯园》。
一进来的条案上摆着几张地图,主题叫「古今叠加」。用翻开硫酸纸的方式,对比三山五园的清代与现代。
看到前两天刚刚走过的巴沟村圣化寺附近,翻开后只能一声叹息。
走廊里有三座雕像,从左至右分别是雷发达、郭守敬和蒯祥。
关于“样式雷”和郭守敬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蒯祥。
蒯祥(1399年—1481年),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曾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年)、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年)、献陵(1425年)、隆福寺(1425年),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年)、裕陵(1464年)等。
另外二层和三层还有些其他展厅也值得一看。
尤其是交通展区,里面很多的车辆模型。有些是我们小时候坐过的公交车,还有的得是父母那辈儿了。
最后,着重要介绍的是几乎充满整个二层的巨型北京城市沙盘。
我把它放到最后来写,是因为在这儿停留了很久。找了找自己家、爸妈家,找了找姥姥家,也找了找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都有都有~
“找家”是件乐此不疲的事情,模型做得很细致,标志性建筑都能找到。一边找一边聊着童年的回忆:“这儿我小时候来过!” “那儿以前不这样儿!”
看着看着忽然沙盘亮灯了,更美。熄灭后等了半天也没见第二次亮,不知道是什么规律。
这灯光让我想起每次夜晚飞机降落首都机场的时候,都会趴在舷窗看着这座城市。
展馆里还有一个展厅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关于未来,我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儿。看到效果图里得到保护的老城和恢复的水系,总还是有些期待。
无论这里怎么变,它都是我的家。我爱这座城,希望它变得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