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深化融合发展(时事开讲第86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据浙江新闻等媒体报道:

2021年12月29日,经过4年的建设周期,连接浙江舟山本岛和岱山岛的舟岱大桥建成通车,结束岱山县不通高速、孤悬海外的历史,并将富翅岛、长白岛、鱼山岛也连在一起,极大促进了舟山各海岛的共同富裕,浙江实现县县通高速。

舟岱大桥和鱼山大桥、富翅门大桥及原有的舟山跨海大桥连成一体,总建设里程达到了83公里,跨越8个岛屿,拥有10座大桥,成为中国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

1

如果自豪有地域,那么,这就是属于我们浙江的自豪。

又一座大型跨海大桥——舟岱大桥,建成了。它让舟山五岛连大陆工程圆满收官,也让舟山,这个全国唯一由群岛组成的市,拥有了最多的跨海大桥数量。

关于跨海大桥,浙江有足够的自豪,世界排名第5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浙江;如今,规模最大的跨海大桥群也建成了。

海峡论坛深化融合发展(时事开讲第86期)(1)

不经意间,中国已拥有了超过10座跨海大桥。虽然相对于中国大陆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似乎并不多,但是这些跨海大桥所涉及的技术难度及规模,已经稳稳地站立在了世界之巅。不仅如此,造桥工程也像中国的高铁一样,开始向世界输出,展示出中国的基建“肌肉”。

从古至今,中国工匠们就特爱造桥,而且还特别地有创意。

小学语文课本上所介绍的赵州桥,只是中国古桥的一个代表,同为中国四大名桥的另三座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都各有特点、技术多样。而其中泉州的洛阳桥更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它横跨于泉州洛阳江的出海口上,是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

到了现在,我们的造桥工艺更是层出不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利用导弹造桥的事?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还真的有桥梁建设者这么做了,并且成功了,最后还被认为很有推广价值。

横跨湖北恩施与宜昌间的四渡河大桥,是世界首座跨度达900米以上的山区特大悬索桥。

这座桥建在峡谷间,修建前得先架设一个施工平台,通常是先将一根先导索装到对岸,然后通过牵引将一根根钢绳穿过去架起平台。但是这个峡谷很险峻,两边都是悬崖,再加上茂密的植被,没有办法用机械操作。如果人工搬运,危险性又很大;山谷中气候复杂,风速变化快,直升机运送也无法保证。项目经理王崇旭苦苦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用炮弹把先导索打到对岸”?最后,一款扫雷火箭经过改造后成功了,改进后的火箭抛绳系统能将直径达14毫米的先导绳抛送到1000米以外。施工组先后向对岸发射了两枚火箭,每枚火箭准备了高强软质工作索,短短4秒钟后,火箭准确落入指定地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火箭来抛送先导索。

面对这样脑洞大开的解决方式,来自部队和桥梁建设领域的9名国内权威专家赞不绝口,认为在民用设施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中国的造桥技术,就这样在进步着。

如今,世界最高桥梁中,前10名中中国占了8席;

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大桥,中国有5座;

世界排名前10的斜拉桥,中国有6座;

世界排名前10的悬索桥,中国有7座;

世界排名前10的最长大桥,9座在中国……

今天的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早已经一骑绝尘,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属于一个等级。

2

中国为什么要造那么多桥?用来刷排名?当然不是!

中国是一个国土广阔的国家,从炎热潮湿的沿海地区,到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差别都非常大。

在西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没桥,大人小孩出行只能靠溜索飞渡。

这些溜索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云、贵、川等7省地区。据统计,2012年年底,7个省(区)共有溜索289对,涉及建制村904个、自然村3927个,涉及人口95.7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76万人。

云南怒江岸边的布腊小学,全校有40多个孩子每天需要通过溜索越过怒江才能上学,校长经常担心孩子们的安全。2012年,云南开始进行怒江“溜索改桥”,山里的孩子们终于不用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了。渴望脱贫的山区百姓,终于可以将土特产运出山了。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溜索改桥”项目,帮助西部边远山区群众结束溜索时代。

如果按照经济效益来计算,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中修建桥梁几乎是稳赔不赚,使用的人就是附近几个村子的百姓。但是这样就不修桥了吗?

总以利益得失来考虑问题的人不会明白,中国的桥梁与道路是为人而建,无论是几十万人的县城,还是几百人的小村子。

脱贫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这就是中国的信念。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就是桥梁的重大作用,在地形复杂地区,一座桥,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如今整个中国境内,有了100多万座桥梁跨过山涧,穿过隧道,越过河流与海峡,将辽阔的中国大地连接起来,将山区百姓送上了致富之路。

3

当陆地上的交通问题解决的同时,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们必然将目光投向海洋、投向外海。向海洋发展经济、向海洋谋求发展新出路。

20年前,2002年6月东海大桥开建,3年后通车。这座桥连接了上海陆地到浙江嵊泗的小洋山岛,直奔洋山港。

洋山港是上海第一大港口,全球最大智能集装箱码头,东海大桥作为洋山港区连接上海陆地的唯一通道,从浦东新区出发30多分钟就可直达洋山港。东海大桥建成后,上海港的吞吐量一跃而上,仅次于宁波舟山港居世界第二,集装箱吞吐量则是世界第一。东海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也标志着中国的大桥建设由江河时代迈入了海洋时代。

一座跨海大桥,便改变了一个港口的地位;一座跨海大桥同样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状态。比如说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它改变的就是珠三角的整体经济生活态势。随着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峻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大湾区的共同发展有了基础交通的硬件支持。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跨海大桥,这20年间出现的这么多座跨海大桥,其背后隐含着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思想。跨海大桥就是我们伸向海洋的手臂,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起锚点。

4

今天的中国,在不断向外输出,展示着中国工业的魅力,甚至有了个“基建狂魔”的称谓。如今,大家对中国基建如高铁等在海外的拓展,觉得习以为常。但在最初,中国基建的出海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因为当时世界上认可的是“美国标准”,对“中国制造”、“中国标准”的态度是质疑和不相信。要打出中国基建的牌子,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在2006年出现了——中国在美国本土上,修复了一座跨海大桥,这可以算得上中国基建在世界上的成名之举。

海峡论坛深化融合发展(时事开讲第86期)(2)

这座跨海大桥是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虽然比不上旧金山金门大桥那么有名,但也是一座地标性的大桥,在好莱坞电影里经常能看到它。这座桥建成于1936年,1986年在旧金山大地震中,大桥东部损毁严重,于是桥梁部门就造了一段新的桥面与旧桥连接,但因为质量缺陷,投入运行后没几年又发生了断裂,新桥被迫封锁开始维修。

经过测算,美国专家认为,维修东桥需要制造一个重达400多吨的巨型复杂钢铁零件,而且修建过程中需要搭建1300吨的大桥钢塔,且桥塔拼装要求1/2500的垂直精度,至少需要达到美国焊接技术认证的工人1000人。当时美国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接下这个工程。出于对质量和成本的考虑,美国决定发起国际招标,中国参与了竞标并拿下了这一订单,随后便派出了上海振华重工和上海浦江缆索两家公司。

如果说中国是“基建狂魔”的话,那这两家公司绝对算得上基建“大魔头”级别。振华重工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浦江缆索则是一系列跨海大桥的缆索制造供应商,东海大桥所用的缆索就是它制造的。

规模和造价如此昂贵的工程交给了中国企业,这让美国国内很受伤,许多人质疑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实力造出这个复杂零件,工程质量是否能过关。于是,他们相继派出了150人的监工队伍。但很快,中国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怀疑我们的焊接工水平?好,振华重工所有参与大桥焊接工程的工人全部学习英语,考取了美国焊接协会的认证!

不仅如此,中国振华重工还提前5个月完成了工程交付。根据加州交通局的估算,这一项就节省了近4亿美元的支出。

中国为美国造大桥,被媒体称为“中国制造业首次进军世界大型钢结构市场”,从此,中国的基建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在国际上完成了多个高难度的工程,而这又让中国得以继续强化自己的实力,最终才让中国成为现在的“基建狂魔”。

5

5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曾经说过:期待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

对此,中国从来没有食言。首先便对发展中的非洲予以了大力援助,坦桑铁路直到现在都是中非友谊的象征。进入高铁时代,输出高铁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造高铁,也是中国的拿手好戏。桥梁技术和工程援助自然是中国基建援助的重要手段。

在马尔代夫,有一座大桥被称为“中马友谊桥”。此桥由中国援助、两国共同出资建造,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连通了首都马累岛和机场岛。

这是2014年国家主席访问马尔代夫期间,与该国总统商定的项目。仅用了33个月,中国工程队便克服了珊瑚礁地质这一世界性难题,将大桥成功建成,从此游客便能通过陆路实现马累岛与机场岛之间的快速往返。

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首座现代化桥梁,极大改善了马尔代夫的交通出行环境,更是彰显了中国对外援助形象和水平。

6

面向海洋,这是新世纪给予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浙江作为海洋大省,自然是首选之地。

2011年,浙江做了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由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浙江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建设方案》,要建设大湾区标志性工程,建“五廊合一”生态海洋带,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展望到2035年。依托现有大陆海岸线空间格局与资源基础,突出生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实现人与海岸带和谐共生要求。

海峡论坛深化融合发展(时事开讲第86期)(3)

这份方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将沿海地带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休闲区、人文景观区、美丽城镇村等等都串接起来,要打造成一条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彰显、人文活力迸发的滨海绿色发展带。

这其中的跟海洋有关的元素,包括海防博物馆、海洋民俗、海岛文化等,都是重点打造的项目。

随着跨海大桥的建设完成,舟山各岛全域贯通,海洋元素最丰富、海洋文化最突出的舟山,在这其中的重要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跨海大桥必然会进一步带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也肯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你们看,杭州湾跨海大桥让甬台温的同学们去上海至少缩短了120公里的路程;而舟山跨海大桥群,则方便了全省的同学们去领略舟山的海洋文化,岛与岛间串个门不再需要坐轮渡——美好而方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