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法律课学习什么内容(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

许身健两年前,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落实书记“立德树人”讲话指示,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法律职业伦理”列为法学教育十门A类必修课之一,有识之士提出这门课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那么,如何上好这门思想品德课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希望通过法律课学习什么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希望通过法律课学习什么内容(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

希望通过法律课学习什么内容

许身健

两年前,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落实书记“立德树人”讲话指示,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法律职业伦理”列为法学教育十门A类必修课之一,有识之士提出这门课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那么,如何上好这门思想品德课呢?

职业伦理课堂讲授有助于学生职业伦理意识的养成。诚然,单凭这门课不足以将学生培养成职业伦理意识强、有法律信仰的法律人,但可以让他们区分能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职业行为,思考法律职业伦理重大问题。美国法学院协会主席罗德说:“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既不该过分夸张,也不该低估。上百个评估职业伦理课程的研究发现,设计良好的课程可大为提升职业伦理能力。大多数曾上过法律伦理课者认为,此类课程有助于解决实务上遇到的伦理问题。总之,有力证据显示,职业伦理教育的价值比大部分法律课程要高。”

应当指出,课堂讲授是个难点。首先,有些教师将法律职业伦理视为“正义”等抽象观念,意识不到它涉及具体行为规则,是在教会学生在面临职业伦理困境时如何选择。其次,有些教师以课堂灌输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提不起学生兴趣,所以,应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强化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学习,摆脱单声道灌输教学。另外,将法律诊所及模拟课程等体验式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让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

体验式教学方式就是法学实践教学,它是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职业伦理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在实践中思考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将其转化为内在价值准则。

实践教学包括法律诊所课程以及谈判、调解、模拟法庭等模拟类课程。法律诊所包括校内诊所和校外诊所。校内诊所是法学院设立在学校内的诊所教育。校外诊所则指与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或者非营利性法人组织之间达成协议,由这些机构、部门和组织辅助法律院校进行诊所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习。场景模拟课程是指学生扮演法律职业角色,在模拟职业场景下,学生承担相应的法律任务,这一过程有教师的指导、反馈及学生反思。

法学院中设立法律诊所,学生在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办理真实的案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职业技能,而且可以认识职业价值。诊所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诊所中,年轻的法律人会发现他们身边正在发生不公正、贫穷和不幸,他们以律师身份接触到这些现象,虽然并非经常,但有时还是需要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年轻人在法律诊所中的经历告诉他们不要忘记普通大众的需求,不要忘记律师有责任向那些无力确保自身获得法律援助的人们提供法律帮助,而这些是他们今后即使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也应该矢志不忘的。法律诊所教育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思考自己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考虑职业选择。尤其是当遇到有挑战性的职业伦理问题时,诊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职业伦理的树立,因为高超的法律职业技能,如果掌握在居心不良的法律人手中,就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工具。因此,诊所教育对学生职业伦理培养的作用不容忽视。校外法律诊所对法科生的职业伦理意识的养成效果与校内诊所并无二致。

模拟谈判、模拟调解、模拟法庭等模拟类课程中也可以设计有关职业伦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思考相关问题。比如,谈判中是否可以说谎?辩护律师是否可以盘问明显是说真话的被害人,以质疑其证言效力。模拟课程的职业伦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应用其在法律职业伦理理论课上接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总之,应当首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及探讨课的比重,以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另外,将法律诊所及模拟课程等实践教学方式纳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公益法律服务,践行法律职业公共主义的使命。从多方面多渠道,理论教学加之法律实践课程,多管齐下,上好法律人的这门思想品德课。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检察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