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

□作者/天府巴蜀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土地之上的成都,在文学艺术上历代便是名家辈出,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著名的“自古诗人皆入蜀”“文宗自古出西蜀”“诗家律手在成都”等之誉,为我神州华夏文学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地处四川成都远郊的彭州(原彭县),更是这样一座诗意绵亘的城市。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独有的文艺气质和内涵正如湔江水一般延绵流长。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

彭州区位图

彭州,一座承载了悠久历史的城市,自古素有“天府金彭”的美誉。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程上,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华阳国志》说:“蜀工鱼凫于湔山,后有王日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为彭州新兴镇,“湔山”即起于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郭邑”即桂花镇、隆丰镇、丽春镇、庆兴乡相毗连的“九陇”黄土丘陵。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

今日彭州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元和郡县志》说:“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彭州历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镇西北故繁城为州治,先后领九陇、导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县地)、蒙阳等县。这个时期彭州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川西重要的商贸中心。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4)

矗立于彭州市中心的龙兴寺

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彭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独具魅力,深深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赋诗吟咏,彭州这座由诗歌写就的城市,从古至今便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的到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千古传诵的诗篇——

《彭州歌》

宋·汪元量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

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5)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6)

汪元量著作内页图片

《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宋·陆游

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

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7)

诗人陆游塑像

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置牡丹,有京洛之遗风。南宋诗人陆游曾任蜀州通判,寓居蜀地多年,因为痴迷彭州牡丹,一有时间就会前往彭州赏花,他对彭州牡丹大加赞赏,并赋予了彭州牡丹与洛阳牡丹同等的地位!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记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花底》

唐·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8)

杜甫草堂的杜甫塑像

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多年,访遍各地美景、赏过无数名花,但却独爱彭州牡丹。他经常到彭州邀约好友高适一起去赏牡丹,并以此诗吟咏彭州的牡丹!

《井络》

唐·李商隐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阵图东聚燕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9)

李商隐塑像

此诗是大吕五年(851) 李商隐赴东川幕府途中所作,描写蜀地这样一个地方有多种人杰地灵的盛迹可写,李商隐只选了井宿,天彭阙,剑山,夔江石,雪岭松,石牛道来写。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0)

彭州法藏寺

《咏法藏寺》

李调元

我来法藏寺,数里入云峰。

石径闻啼鸟,松根走卧龙。

人间尘不到,仙境孰能从。

唯有山中叟,时来访客踪。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1)

彭州龙兴寺

《咏龙兴寺》

偶步龙兴寺,穹碑在上方。

天彭通井络,地脉走濛阳。

宝塔铃犹在,珠光匣尚藏。

僧持能继钵,栋宇自齐梁。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2)

李调元塑像

李调元(公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罗江人,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考中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广东乡试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获罪流放伊犁,后发回原籍,削职为民,在家乡刻书、藏书十万卷,并著述直到终老。

他是历代诗人之中咏彭州之冠,李调元咏天彭诗作计六组共二十三首:咏法藏寺二首、咏濛阳二首、咏小鱼洞、艳阳场(现在的红岩镇)、龙兴寺各一首、纪天彭诗十六首。这些诗都是他用闲暇时间,游遍了彭州各处美景后而作,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观内怀仙》

唐·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3)

诗人王勃塑像

王勃很喜爱穿梭于彭州的山水间,并多次诗赋彭州,表达他对彭州山水的眷恋之情。《观内怀仙》是王勃在游玩葛仙山时,被彭州秀美的风光所深深吸引后而创作。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黜后在巴蜀作客漫游期间,具体时间约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总章元年(668),王勃因《檄英王鸡》一文被逐出长安沛王府。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九陇津集》

唐·卢照邻

落落树荫紫,澄澄水华碧。

复有翻飞禽,徘徊疑曳舄。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4)

卢照邻塑像

本诗当作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初夏。那年春天,卢照邻寄诗《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向柳县令倾吐了对仕途和世道不公的不满情绪,流露出息隐思想和修道意愿。柳县令阅后便邀卢照邻到九陇游玩遣怀,以消愁闷。二人在九陇西山游览后,准备从水路到昌化山,在九陇津待渡时作了《九陇津集》。

关于这个“九陇山”,笔者想再说一说:

据晚明文献大家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广记》中载,有《志》云:北三十里之二郎镇(《蜀郡县古今通释》卷一“彭县”引《志》云:“今县西二十里之三郎镇,即九陇故址。”),乃九陇县址,以九陇山为名。又《太平寰宇记》云:九陇山,自永昌县连亘至县界,屈曲而九折也。《方輿》云:九陇者,古彭州之西山,。一伏陇,二豆陇,三秋陇,四龙奔陇,五走马陇,六骆驼陇,七千秋陇,八较车陇,九横擔陇,故有九陇之名。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5)

《游昌化山精舍》

宝地乘风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卢、柳(柳宗元)二人乘舟南下,欣赏沿江风景,不觉到了昌化山(其地即原庆兴镇塔子山,2004年区划调整属丽春镇辖)。昌化山是九陇山的余脉,其山蜿蜒起伏,林木葱茏,山泉淙淙,鸾鸟嘤嘤,颇具仙家灵气。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6)

《人日寄杜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高适,56岁时出任彭州刺史,在彭州期间,他和杜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高适得知杜甫来到成都时,还从彭州寄诗问候,且邀请杜甫来彭州游玩,寄情于山水放松心情。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7)

诗人高适塑像

诗人高适这首五言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夏,时年59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诗人五月赴任,从长安赴彭州一路上均系大山,绵延不绝,此诗即为山行纪实之作。

《书牡丹诗》

北宋·赵佶

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

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

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

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8)

天彭牡丹

在宋朝时,天彭牡丹已是天下闻名之物。无数驻足蜀地的文人都不吝辞藻,围绕天彭牡丹创作了一大批优美的诗词。其中不乏名家笔记。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19)

宋徽宗赵佶

而宋徽宗赵佶可谓是这些文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了。赵佶虽然在理政方面不行,但是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天赋几乎难有他人可与其比拟。他曾亲笔书写了这一副瘦金体书法《书牡丹诗》这亦是赵佶流传下来不多的珍品。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0)

宋徽宗赵佶书画作品

在这首诗前有一段小序: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1)

牡丹

“叠罗红”和“胜云红”都是当时彭州所独有的牡丹品种,天子褒扬也成为天彭牡丹在宋朝盛极一时的官方证明。

《送著作范礼部知彭州》

宋·项安世

三十六峰当郡前,世间无此好山川。

辞家上马消一日,去蜀题桥今七年。

草奏南宫文似锦,紬书东观笔如椽。

批风判露名花里,正是彭州二月天。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2)

项安世诗集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3)

鱼凫村遗址

《观古鱼凫城》

宋·孙松寿

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

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

古意凭谁问,行人谩苦论。

眼前兴废事,烟水又黄昏。

孙松寿(1111—?)泗州郫县(今属四川成都市郫都区)人。字岩老,号牧斋。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曾知嘉州。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年六十六,范成大、赵雄言其贤,诏转一官,除直秘阁,不就。年九十余卒。其事迹见民国《郫县志》卷三。

《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醾三绝》(选一)

南宋·范成大

洛阳姚魏碧云愁,风物江东亦上游。

忆起遨头八年梦,彭州花槛满西楼。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4)

范成大塑像

南宋诗人范成大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5年)入川担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对彭州风光尤其是牡丹喜爱有加。八年后,虽已转赴南京任职,仍然对彭州牡丹难以割舍,写下本诗抒发情怀。

《与宋景文公唱酬牡丹诗》

北宋·朱公绰

仁帅安全蜀,祥葩育至和。

地寒开既晚,春曙力终多。

翠幕遮蜂蝶,朱阑隔绮罗。

殷勤凭驿使,光景易蹉跎。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5)

朱公绰像

宋景文公宋祁就是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世称“红杏尚书”的文学家。北宋时期,他与朱公绰是好友,两人都特别喜欢彭州牡丹。一日,朱公绰去蜀地时看到了祥葩天彭牡丹,这里的牡丹开得晚,因为要尽吸大地之灵气,一旦回暖,便肆意绽放,蜂蝶环绕,引得朱公绰赶紧赋诗寄情。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6)

“红杏尚书”宋祁塑像

《答朱公绰牡丹》

北宋·宋祁

珍卉分清赏,飞邮附翠笼。

蹄金点鬓密,璋玉镂跗红。

香惜持来远,春应摘后空。

玩诗仍把酒,恨不与君同。

而作为“红杏尚书”的宋祁,听到此诗很是激动,因为他是真正爱花惜花之人啊!难免会生出恨不与君同之感慨来。

《游丹景山》(之二)

明·杨慎

苔壁萝龛大士家,连层兰若愿王车。

招提仿佛梁同泰,景物依稀晋永嘉。

鸭绿桥头歌绿水,牡丹坪上眺丹霞。

环峰霁雪参差见,石径穿云窈窕斜。

棋局移时敲涧竹,壶觞昨夜醉檐花。

投林偶别聊随喜,金薤银钩墨似鸦。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7)

杨慎塑像

当年蜀地奇才杨慎便在登丹景山之后留下了数首长诗,对丹景山的风景无比徜徉。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8)

彭州白塔旧照

《题北塔》

清·岳钟璜

立塔中兮势欲离,依然无恙拟留题。

飞残半角移何地,挺峙三隅壮此基。

灿烂霞光悬宝镜,嵯峨垒砌赛丹梯。

忠言直与乾坤久,永镇天彭第一奇。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29)

岳终钟璜堂兄岳钟琪塑像

时任四川总督的岳钟璜初到彭州,就被雄伟的北塔(现在的龙兴寺舍利塔)所吸引,他登高远望,称彭州的北塔是“永镇天彭第一奇”!

乾隆二十四年(1759)岳钟璜曾任四川总督,乾隆三十二年(1767),岳钟璜七月病重,依然在处理公务,十一月左右病逝于任所,乾隆三十三年谥号“庄恪”,葬成都;现在却不知具体葬于何处?

他在四川任职十余年,继承乃兄(岳钟琪)遗志,对稳定西南边疆,促进西南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统一做出了较大贡献。

《游白鹿寺》

清·黄云鹄

白鹿寺依白鹿山,我来投宿叩元关。

山灵一笑暗云袅,迎到前溪第几湾。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0)

白鹿寺

关于诗中这个白鹿山,《太平寰宇记》云:白鹿山在九陇县北五十里。又《周地图记》云:宋元嘉九年,有櫵人于山左见群鹿,引弓射之,有一麋所趣险绝,进入石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博,邑屋连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曰小成都。后更寻之,不知所在。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1)

彭州白鹿山下白鹿镇旧照

《去岁游丹景山不果诗》

丹景山灵入梦频,花时几岁约寻春。

秋高冬近来登览,笑煞无穷富贵人。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2)

彭州丹景山

《咏葛仙山》

频年拟上葛仙山,袱被中途辄复还。

何幸登临腰脚健,云开日朗到天关。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3)

彭州葛仙山

黄云鹄(1819-1898),字祥人,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在四川历任雅州太守、盐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按察使,为省司法长官。黄云鹄为北宋大诗人黄庭坚(1045-1105)十七世孙。他,为文,工诗文、擅书法;为官,执法公正,不畏强暴,有黄青天之美誉。

彭州十景诗词,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34)

清·黄云鹄相片照

他被美丽神奇的彭县(彭州)山川所吸引,在其工作之余,曾四次启程游彭州,其中两次成功。

一、光绪九年五月,黄云鹄(时任四川按察使)偕三子崧和新繁龙藏寺诗僧雪堂往游葛仙山。到彭县后,因山水涨发,行人道绝,决计罢游,著《彭游旋纪》。

二、次年夏,游丹景、白鹿、葛仙山未果,宿龙藏寺而返。

三、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八日,自成都启程,约雪堂等到彭县,走凉水井、龙凤场进关口,先游丹景,再经新兴抵思文。二十四日从白鹿寺动身,到象鼻子,循小径看五龙洞,然后下花园沟宿中正庵。二十五日赴葛仙山,过小市华严场,途经三弯九倒拐进南天门,登西斗峰,游历仙子,雷音二洞。午后下山,绕道万年场回中正庵,月底返蓉,写成《彭游行纪》。

四,翌年,正月初九,又自成都启程游五斗山(葛仙山),写有《重游五斗山尾纪》和《游朝天洞赋序》。

好了,朋友们,这就是@华夏国学堂​为大家收集遴选的描绘彭州最美的古诗词,你最喜欢哪一(几)首呢?感谢欣赏与关注!欢迎留言评论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文/天府巴蜀 @华夏国学堂​,本图文由作者首发于百家号(名称:巴山蜀水是天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