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为后来电影做的贡献(从摄影手法及电影叙事方式等分析公民凯恩)
40年代的好莱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这时有声电影的出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人们对声音技巧的运用到了纯熟的地步。而作为好莱坞的拿手好戏,类型片发展到了顶峰,西部片、喜剧片、强盗片等等,已经至善至美,十拿九稳。程式化的剧情结构,永远是金碧辉煌的豪华场面,一个赛过一个漂亮的超级女明星,构成好莱坞电影的基本模式。然而,这种质量均匀的产品生产,从某一层面上也昭示出当时的好莱坞已经开始变得固步自封了。而奥逊·威尔斯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在好莱坞电影逐渐固步自封,程式化的情况下,开拓一条新路,为电影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位拥有艺术创新精神的天才导演 ,以《公民凯恩》著称于世。《公民凯恩》使电影第一次摆脱了传统格局的束缚,开创了现代电影的先河。
《公民凯恩》,又被称为《大国民》,是一部传记体影片。首先简要介绍《公民凯恩》的剧情: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记者受新闻报刊委托调查这几个字的含义。通过查阅有关回忆资料了解到凯恩青年时代的经历及其母亲的艰难身世。从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如何制造舆论使美国卷入1897年的战争中的往事;凯恩的生前好友利兰讲述了他与美国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他与和第二个妻子、歌手苏珊的邂逅以及他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苏珊则在夜总会中介绍了她和凯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变迁;她在凯恩的支持下想享誉歌坛,失利后便与凯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仙那都庄园隐居。直到最后焚烧凯恩旧家具时,才发现“玫瑰花蕾”原来是刻在他童年时代曾珍爱的雪橇上的字。
从叙事手法来看,该影片的结构是非线性的,与寻常的平铺直叙不同,且该影片由六段富含逻辑的闪回组成,每段闪回都有部分相互重叠,如如李仑德从他的角度讲到苏珊首演的情况,后来苏珊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到同一件事。这些闪回,由外向内的层层深入进行着对人性的探讨。事实上,在《公民凯恩》问世前,闪回这种叙事手法便已经存在,但这这之前,却很少有影片使用该手法,即使有,往往没有考虑、附加时间顺序的因素。即便在《公民凯恩》问世后,闪回手法没有什么发展,但确确实实是威尔逊将闪回手法引进到了现代电影语言中去。凯恩留给观众最后的印象,由几个人对凯恩的回忆和叙述综合而形成。但每个人所分别进行的叙述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的,都是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凯恩的不同侧面。而每个人又都认为自己所讲述的是正确的、是肯定无疑的。这与《罗生门》的叙述方式有所相似。但所不同的是,《公民凯恩》不是关于道德的“相对论”的探讨,而是以一个人在一生中主要的生活经历作为不同的叙事线索,从而揭示凯恩的性格、命运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影片表面上是在寻找“玫瑰花蕾”的答案,而深层却是展示了凯恩这个任务形象。
其次,《公民凯恩》这部影片充分运用长镜头与景深、仰拍镜头。长镜头与景深:回忆童年的一个场景,该场景共由6个镜头组成,其中2个长镜头承担了主要的叙事部分。长镜头由在外面雪地玩耍的凯恩逐渐移拉到室内,到凯恩母亲坐在餐桌的旁边,镜头在移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内外的深纵关系。第二个长镜头是母亲出门向凯恩说明情况并发生冲突,其利用障碍物而做一镜到底的场景转换,在当时看来极具创新性。仰拍:镜头角度不同,则视点不同,而不同的视点体现着不同的含义。影片中,仰拍介绍了凯恩的第一任妻子——艾米丽。这样的视点,符合艾米丽的身份、地位,她是一个人们只能在远处观望高高在上的贵族。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他画面也多次出现仰拍的镜头,在记者到图书馆查询时,抬头观看凯恩的相片;在采访波斯丁时,抬头观看凯恩的相片;在采访里兰时,抬头看高耸的大楼。仰拍的镜头,是为了体现凯恩那高高在上的地位,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拒绝别人探寻的含义。
《公民凯恩》无疑是一部经典的好莱坞电影范式,这里只对《公民凯恩》进行一些简单的赏析与探讨,影片中仍然有大量的元素可进行解读与分析,正所谓千人千面,每个人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感悟到的,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对《公民凯恩》这部影片的见解也不同。不管怎样,《公民凯恩》的摄影手法,叙事方式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运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