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

【畅游陇原】

南北宅子 觅春光

——探访天水胡氏古民居

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1)

资料图

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2)

巷道

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3)

假山

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4)

石磨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逛天水胡氏古民居文案(畅游陇原南北宅子)(5)

南宅子桂馥院

王军红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南宅子和北宅子的创建人是胡来缙和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

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伏羲庙、兴国寺、大像山、水帘洞石窟等其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载体。

南宅子——

在天水,有许多古民居院落,既有北方庭院的规整对称,又有南方庭院的纤巧细腻。院内遍植花草,木雕精美,彩绘精湛,让世代居住在此的人无不浸润于一种诗意的生活中。胡氏民居南宅子作为天水民居典范,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南宅子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是明代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位于城市繁华路段。大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在四百年前选址建府时,古槐已是六百多年的古树,高入云天。

大槐树下的人家自是器宇不凡,南宅子大门面开三间,垂花黑漆悬山顶式。入门,南面为照壁,东西两边均是垂花门。天水民居里垂花门较常见,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莲叶等华丽的木雕,多为仰面莲花和花簇头。

穿过垂花门,到了桂馥院。如闻香识人,仅听院子的名字,似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桂花被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胡氏为书香门第,也希望后人品德高尚,有所成就。桂馥院由正厅、倒座、东西两间厢房组成,它的功能等同于现代客厅。正厅为一宅之中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屋顶为悬山式。门柱粗壮硕大,柱头上阴刻如意云朵图案。门面为12帘扇,六抹隔扇门,明间、次间格心为一码三箭纹饰。室内的横梁和檩上绘有牡丹、仙鹤、博古纹等图案,寓意富贵长寿。正厅主要用途为会见重要客人,东西两边为耳房,可供主人起居休息。院侧有门,直通后院。而正厅前后也设门,可穿堂直入后院。

每次去南宅子,在桂馥院消磨好多时光。院子一角翠竹浓密,即便是冬天也不改色,竹下白雪,既滋养竹子,又衬托竹叶。从春天开始,连翘迎春,牡丹相继,丁香含苞,一派美景纷至沓来。静坐在廊下,看鸽群掠过高空,思绪被带去很远,想象四百年前的古人如何在这院子生活,看春花秋月,赏夏荷冬雪。

书房院为宅院内较小的院落,双层夹门设计,使得小院更加幽静隐蔽。院内种有紫竹,碗口粗细,笔直挺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胡氏子孙多才俊,不论为官为商,从医从文,骨子里总有文人脱俗情怀。南面为私塾,北面为藏书阁,东面为佛堂。在私塾读书学习之际,若有疑惑,可去对面藏书阁寻找翻阅资料,而佛堂清净肃穆之处,只会更让人沉心静气,专心致志。书院通往棋院,门额上方悬挂“棫朴英材”匾额。棫和朴是古书上的两种神树,枝叶茂盛,枝干挺拔,寓意贤才众多。胡氏家主将匾额悬挂于书房门额,用来激励后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实际上,胡氏后代也未负先人嘱托,胡氏子孙在政治、文化、军事、艺术等方面人才辈出,贡献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棋院内种植一棵腊梅,树龄300多年。每到寒冬,蜡梅盛开,朵朵小黄花散发着甜蜜幽香之气,花瓣的质感犹如蜜蜡,为古宅增添春日的色彩。咏梅诗句颇多,我却独爱南宋谢枋得的诗“几生修得到梅花”。试想想,天地寂寥,野旷无人,遇见梅,仰慕梅的风骨,需要怎样深厚的一种缘分呢?

按照前堂后室的建筑格局,槐荫院为后院。由后正厅和东西厢房及前正厅的背面组成一个四合院,三面房屋均出檐。院落因“槐荫蔽芾”匾额而得名。

后花园有小池塘,池塘内有精巧的假山。一到夏天,池塘里铺满粉色的睡莲,锦鲤穿梭,莲花摇曳,水面涟漪漾开,暑气也随之消散。晚上微风入竹林,沙沙作响,一帘新月冉冉升起,坐拥小院,不由得沉浸到古人悠闲惬意的生活中去了。

经过一排细密的小竹林来到了庭院的最深处,矗立在眼前的建筑就是绣楼了。绣楼两层,悬山顶式,清代建筑。一层为丫鬟住的房间,通过木质楼梯可通向二楼小姐的闺房,两层间有盖板,夜间可上锁以保证小姐的安全。栏杆下花板透雕梅兰竹菊,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胡氏书香门第,希望女儿知书达理,不做媚世之态。绣楼台阶高而陡,难以想象古代小脚女子怎样出入,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怎样度过漫漫时光?天水当地习俗是,小姐十三岁入绣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岁出阁。闺中小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绣楼中赋诗弹琴,梳妆、绣花打发时光。游览绣楼时,心情复杂,古人给女孩子经营的安乐窝,在现代人眼中,不过是精致的枷锁桎梏而已。时光转换,年代更迭,阳光下女孩子奔跑玩耍,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来做,主宰自己的命运,生逢其时,何其幸运。

经过长长的甬道,可到戏院和凌霄院。在古代,家境殷实的官宦、富商人家都会设有戏院,欣赏戏曲歌舞。我曾在一个冬日午后,雪花飘起时赶到戏院门口,七八米长的一排毛竹围着外墙,红门深重,绿竹凝碧,万籁俱静。我没有入内,站在竹下,听雪打竹叶,任思绪无边漫步,喧嚣的世界被隔在一墙之外,而自己似乎入定,成为一杆竹子,或者一片竹叶,甚至一粒霰雪,时而静止,时而飞腾。

凌霄院因院内种有一株百年凌霄而得名。一到六月,凌霄盛开,花朵硕大,色彩绚丽,红黄夹杂,点缀整个树冠,让人叹为观止。正如舒婷的《致橡树》中所提,“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植凌霄于院中,也象征主人壮志凌云。

仰望南宅子的每一片瓦当,每一处飞檐,走过青砖碎石铺就的小路,太湖石堆积的假山,鱼戏莲叶间的池塘,目光随便停落一处,或为花圃,或为亭台,檐牙高啄,曲水流觞,竹林报幽,倦鸟回归……古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着无限的诗意,安放身心,精彩生活。

在古城数以百千计的民居中,天水人保护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在南北风格兼具的四合院里诗意地栖居。走出大门,顶天立地。关上大门,自成一体。会高朋,睦亲友。

穿越四百多年的沧桑,南宅子古建筑群依旧闪烁着历史与文化的光,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

北宅子——

南宅子大门外,越过马路就是北宅子。

立春后,草木萌动,不妨去胡氏民居之北宅子,感受春日里这座明代古建筑焕发的勃勃生机。

北宅子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是明代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故居。官称“太常第”,俗称“北宅子”。

迈入北宅子大门前,我总喜欢用手抚摸它乌黑锃亮的厚重木门。再站近点,都能照出人影儿来。这座三开间歇山顶三架檐楼式门楼,宏大气派,彰显着往日官宦私邸的身份和底蕴。门外是繁华闹市,而门内幽静典雅,风格瞬间转换。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随即被高雅的诗书礼乐所取代。

前院正厅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后宽廊,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中式庭院古香古色,散发着强大的亲和力,温暖而妥帖。一直以来,前院最吸引我的,是东南墙角的一丛修竹。经冬以来,傲雪凌霜,不减其翠,身姿挺拔,竹叶含香。每次来北宅子,我都喜欢静静地站在竹下,听风入竹林,沙沙作响。“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中院厅楼是二层楼阁式硬山建筑,也是北宅子整体建筑的核心。天水民居中,少有如此气势恢宏,雍容华贵的阁楼。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是淡淡妆,天然样。一副气度非凡,处变不惊的君子之风。一楼为书房,是胡忻研读经史,以琴会友的地方。二楼是祭祀和供奉先祖的祠堂。

在春风涤荡中,北宅子渐渐复苏,迎接春天的到来。先是迎春花星星点点,在枯草丛中绽放,接着探春梅、刺梅、丁香、芍药、牡丹等,静候花期,轮番登场。檐前有萱草、麦冬,叶子新鲜碧绿。高大的石榴树、桂树也洗去风尘,蓄势待发。

游春的人多了,尤其是女孩子,卸去厚厚的冬装,穿上满意的汉服。站在二楼,凭栏远眺,倚窗回首。院子里的人看见了,啧啧称赞,疑是仙女,横竖拍照,都美如画卷。

东厢房侧面有株巨大的芭蕉树。走进它,像走进这朵绿色大花的花蕊。夏日里硕大碧绿的叶子卷曲低垂,暗淡发黄。那是抵御冬天的代价,多少场雪压霜欺,寒风凛冽。好在,它挺了过来,缓缓地舒张稚嫩的新叶,闪烁着初生的光芒。

由厅楼东侧进后院,后院厅房独特之处是后坡较前坡多一椽,故后坡长前坡短。这样既有利于采光,又可作隔层增加储藏空间,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建筑。而北宅子的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使得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也可从容游走于前后院。

后院阔大,栽种的花木有凌霄、樱桃、紫薇、月季等,花团锦簇。每到众芳摇落的冬日,西墙旁边的腊梅便盛开了。小小花朵如蜜,如蜡,经冬不败,暗吐清香。土墙青瓦,优雅人家,总让人有种神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停歇,不知墙外巷道,是否有青衫飘飘的书生走过呢?

这显然是小儿女家的心思,作为北宅子主人的胡忻,他想到的更多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吧。

胡氏名居人物简介说胡忻“为官简政轻刑,庭无积案。”成为胡氏家族成就最高的一位历史人物。“父子乡贤”牌坊,更证明胡忻确是一位有作为、有担当的官吏。

正如竹子有节,腊梅坚贞一样,胡忻兼而有之。他在任上,奋笔疾书,草拟《请发内币赈荒疏》《民力已竭包矿难堪疏》的奏折,恳请万历帝发内帑赈荒、豁免秦州矿税。这在当时无疑是件大事。减轻百姓负担,救民于水火。秦州百姓对此铭记于心,万分感激。在胡忻居住的北宅子前立了“父子乡贤”牌坊,以彰其功德。

北宅子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彩绘、木雕,或是牌匾、楹联都给人以惊艳时光的感觉,历久弥新,值得再三品味。

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两处古宅的门楼都朝向那两棵千年古槐。花木会凋谢,岁月会流逝,而古槐依然苍翠如旧,岿然屹立。以智者的姿态笑看风云变幻,似水流年。如今,大槐树及胡氏名居都已成为天水古城的地标建筑。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又到了赏春踏青的好时节。游人如织,如果幸运,还会邂逅一两位民间高手,于平和朴素中,对北宅子的古玩字画或书法作品点评鉴赏,侃侃而谈。我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也是如沐春风的感觉。或许,一代代人就是这样被文化浸润,而自发自觉,又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

又是一年春好处,南北宅里觅春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