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哪个是官方版本 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

老子的《道德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85年,距今2500余年,历时久远,祖本已失。

有人考证《道德经》不可能是老子一人之作,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老子出函谷关被守将尹喜留下,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也许只是个传说。而且,有的《道德经》版本里面有很多驳斥或者反驳儒家的言论,所以又有人说是老子后孔子时代的人,有这种言论的人,也许忽略了他们所看到的《道德经》是后人更改的缘故,有的甚至改的面目全非,本末倒置。比如“大器晚成”明显是儒家思想,却在《道德经》里面,而较早版本里面赫然写着“大器免成”,而大器免成和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是一致的,合理的。(后文详细说明)

现代人,想找到第一本真正的《道德经》,似乎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道德经》版本中,窥探出一些蛛丝马迹。

一、老子的《道德经》的三个知名版本

1、王弼通行本

道德经哪个是官方版本 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1)

王弼(226—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中国古代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 其中《老子指略》是王弼对《老子》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

大家注意没,大名鼎鼎的王弼,当时辅佐三国曹氏,只活了23岁?!

2、马王堆帛书甲乙本

道德经哪个是官方版本 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2)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王丞相、軑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包括1号墓(利苍之妻辛追,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即公元前165年下葬)、2号墓(利苍本人,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下葬)、3号墓(利苍之子利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下葬)。由于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

马王堆万亩三号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其中包括《易》、《老子》以及众多古佚书,内容涉及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各领域。马王堆文献出土丰富,足以证实老学及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简直是“道家学派的资料汇编”。其中,《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根据书中字体、避讳、纪年以及墓葬年代(前168)考订,帛书较早的一类在汉朝之前所写,理由是字体近隶书,且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缩写,理由是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讳。

道德经哪个是官方版本 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3)

《老子》甲、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并未分章,印证了《史记》中对老子的记载。通行本分为81章,极可能是受了西汉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玄生万物,九九归一”思想的影响。相比之下,帛书本较为合理。

3、郭店出土的楚简本(竹简)

道德经哪个是官方版本 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4)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本《老子》,入葬时间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初,距离老子成书时间(公元前5世纪初),不过两百年左右的时间。考虑到传抄时间必然早于下葬时间,且甲、乙、丙三种版本的所抄原本必然诞生时间差异较大,再考虑到老子恰为楚国人,所以楚墓《老子》,必然与《老子》原始祖本极为接近。

郭店楚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南距楚国故都纪南城约9公里。1993年10月,郭店一号墓M1被抢救性清理挖掘。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郭店一号墓M1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初。墓中发现竹简804枚,其中有字简730枚,为竹质墨迹,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出土时业已散乱、残损,虽然依据竹简形制、抄手的书体和简文文意进行了分篇、系联,但已无法完全恢复简册原状。竹简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系篆书,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郭店简本《老子》甲、乙、丙本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所缺失,因此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本的数量,共存2046字,约为传世本的五分之二。简本《老子》的绝大部分文句,分见于传世本《老子》之中的三十一个章节,与传世本《老子》的内容接近或相同。由于出土时业已散乱,故无法分辨《德经》和《道经》,章次也是整理者所酌定,与传世本差异较大。有的章节,相当于传世本的对应全章;有的章节,只相当于传世本对应章节的部分内容。由于竹简有缺失,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全本原有的数量,于理当为五千余言。

二、《道德经》三个主流版本的差异

首先说一下郭店楚简,虽然说距老子生活的年代最近,但是非常的不完整,应该是摘抄节选的,很难恢复到原貌,更类似于学习笔记,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因为里面的内容的精神内涵更切合《道德经》的本意。

而马王堆帛书,有很多地方和现存的通行本不一样,比如说,通行本的经典名句“致虚极,守静笃”,在帛书版中是这样的:致虚,极也,守静,表也,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显然帛书版的修为境界更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守静”,只是表层功夫,致虚,则心无所住,心无挂碍,自由通透,以达无极。而守静笃,则如枯禅,好像一潭死水,失去活力。再比如,王弼本《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而帛书版是大方无隅,大器免成。一个晚成,一个免成,二者意思截然不同,显然,今人对于晚成的注解应该是不对的,或许掺杂了儒家学派的思想。

王弼本,迄今为止流传最广,被普遍认可接受,其特点就是浅显易懂,行文流畅,不乏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比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但是,也存在明显的错误或者疏漏。

所以说通行本虽然通俗易懂,行文流畅,但是错误和疏漏还是显而易见的,而帛书版有很多地方也同样是有故意改动的痕迹,且文字莫名其妙,生硬偏僻,同样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从易于掌握的王弼通行本入手,有了一定心得体会和根基之后,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去研究参考帛书版和楚简,然后靠自己来进一步去甄别,去伪存真。

其实我们学习道德经,不必拘泥于语言文字,也不必纠结于版本差异。爱因斯坦晚年最爱读《道德经》,他读的是还英文版的,你如果非要纠结原著,从文字比较,是不是已经相差千里万里,但是,意会起来,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境界。

其实,我们一般人读书,不要纠结于某个具体的字、词、句,而是通盘考虑,把书籍作者的本意表达出来。当然,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追究其中的细节也是应该的,这里我对一般的读者来说的。文字毕竟只是文字,不是道,纠结于文字,必迷时于大道,再说,没有道德经这本书,大道就不存在了吗?并不是。

学习《道德经》,无论哪一个版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学习:

1、先通读一遍,有个大致的了解;

2、精读字面上的意思,最好搞清楚每个字词句子的含义;

3、带着问题学习《道德经》 认真体会其中道理,最好结合经典的例子和身边的实际,认真琢磨,并付诸实践,真正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那么你也就和自然大道无限接近,到那个时候,道德经有多少版本,存在多少文字差异,早就不再重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