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1)

今儿聊一下(西洋)剑。这里面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涉及到的是维京时代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早期青铜时代、后宗教改革/殖民时期的剑,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在这次讨论范畴之列。本文提到的术语和定义在刀剑设计领域并不是绝对化的;有经验的收藏家或历史学家都知道,任何规律中总是会有一些特例的。在我们所专注的刀剑设计领域,如果要做一些非常绝对化的表述,是要冒很大被拍砖的风险的。这些定义仅作为指引,为菜鸟刀剑收藏者或材料艺师提供参考。子曰:“知道得越多,越不敢装B”。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2)

【刀剑制造】

我们对中古世纪铸剑师的普遍看法,是肌肉哥一个,独自在匠铺打造刀剑、独立完成所有工序。可能历史上有过个别这样的帅哥,但是这离真相远了去了。实际上,中古刀剑比我们想象的要“潮”得多。它们经常是在一个刀剑制造中心集中锻造后,被倒到不同的地方,再由当地的刀匠按照最潮最牛逼的样式,安装握把完工。铭刻有"Ulfberht"的古董刀剑就是极好的例子,有很多刀剑的剑身出自这个刀匠。 很明显Ulfberht(维京剑)是那个时候的Smith & Wesson。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3)

三把维京剑,年代从700年到1100年↑↑↑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4)

典型的1000年维京剑(应该是复制品)↑↑↑

现代刀剑的生产工艺路线有两种:锻造和切削。锻造工艺被认为是传统上使用锤子和铁砧的方法。烧热的剑身经过不断捶打成形,然后再慢慢撸。这个传统工艺需要消耗更多时间,其结果是价格也更高。切削工艺指的是剑身是从钢坯磨出大型然后再撸。锻造工艺无疑是更传统一些,这个工艺要获得上好的剑身可不那么简单。要获得牛逼的剑身,热处理得过关。

淬火让剑身变硬。回火时,剑身最后一次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让剑身刃部保持足够强度抵挡冲击。淬火和回火这两个概念在刀剑制作中经常被混淆。

刀剑也可以使用“差示热处理”(烧刃)的方式。这个工艺产生了较硬的刃区和较软的剑身,能够让剑合理吸收冲击,保持性更好。大部分现代制作的复制品使用的是整体热处理,刃区和剑身的硬度是一致的,出来的成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度,同时价格上也屌丝一些。

通过中古时期的图片也能看到,那时候在打磨时用到了大尺寸的磨石。所以现代的切削工艺其实也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不接地气。两种工艺都可以生产出完全满足功能、做工完好的刀剑。

两种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性能上没什么两样。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现代刀匠在用大锤和铁砧,用干将莫邪传下来的工艺做剑。他们的作品更加高帅富一些,但很多人趋之若鹜。很多现代的收藏家和材料艺师坚持轴得只认锻造作品,他们觉得这些才是有历史渊源的艺术作品。

【剑身造型】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5)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6)

说到上面的这些术语,我们会联想到剑的基本数据:横截面,刃宽,厚度,锥度等等。在测量一把剑的参数时最好备上把卡尺以获得尽可能精确的数值。极小的数值也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一把剑的力学性能。这点要牢记,尤其在委托匠人复制一把古董剑的时候!十六分之一英寸还是八分之一英寸的差别,影响在成品剑上,会对客户的期待产生极大的差距,后悔药很贵!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7)

在剑作为首选武器的年代,不同的剑身横截面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把剑身截成两端,看看截面,就能发现截面设计的多种多样。

早期维京和中古欧洲剑身横截面以梭型为主。起初是菱形或者苹果核的形状,脊线很是强壮;当结合了宽血槽后,剑身变得轻巧灵活一些。这个时期是把剑都能满足穿刺要求,所以当时人们把焦点放在了提升切割性能上,对灵活性的要求胜过了对抗弯强度的脊线要求。

时间跨过中世纪,盔甲改进了很多;与之相应地,菱形横截面的剑身变得流行起来。组成剑身的四个平面分别在两条中脊线和两条刃线相交。这样的菱形横截面剑身,在切割时够宽够扁,但是比之前的梭型截面的剑显得强壮些,进而更适合穿刺。专注穿刺的剑身设计,会使用更加尖锐的菱形横截面,因为重量上有减轻,这样的切割性有了提升,同时脊线明显,穿刺效率非常高。

六边形横截面的剑,几乎是与上述另外两种设计同时发展的。组成剑身的六个面中,两个较宽(或较窄,因类而异)的面定义了剑身的厚度,其余四个面形成了剑的刃区。凹磨剑是常见的菱形横截面的衍生品种,脊线相当明显,穿刺性能更强。菱形和六边形的设计,经常也会带有宽槽或窄槽;这么做是为了减轻剑身重量,而又不牺牲性能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在剑身上加上一些视觉装饰。关于“槽”这个概念:槽是剑身上的一个沟渠状下凹造型。槽可宽可窄,可浅可深,根据剑身设计和功能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它经常会被错误地同“血槽”关联起来。实际上,“槽”与任何人体组织液都不沾边,它的出现仅仅是为了减轻重量而保持强度。

【锥度】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8)

一把剑的锥度有两种:远端锥度以及轮廓锥度。远端锥度是指从剑根到剑梢,厚度逐渐减小。这是为了更好的持握感和机械特性。现代的SB复制品经常没有远端锥度,和相同款式、有远端锥度的高品质复制品站一起,太砢碜了。

一般,远端锥度会从剑根一直延续到剑梢,但也不全这样。为了达到重量和平衡度的最佳结合点,剑身的锥度可能会有所变化,有些剑只有后半部剑身才有锥度。在对待古董设计时,应当去发掘铸剑师设计该剑时赋予它的功能使命,并推想先人们是如何去实现这样的功能使命的。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9)

轮廓锥度是指在剑身扁平面上的轮廓渐变,换言之,就是宽度随长度的变化。中古早期的剑如Oakeshott的第十号(Type X)的轮廓锥度很小,因为它最初是被设计成以切割为主的,而Oakeshott的第十二号(Type XII)的轮廓锥度就增加了,因为它的设计初衷是一把结合较强穿刺功能的切割剑。轮廓锥度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渐增的,让剑身轮廓有点“小腹”的感觉。还是那句话,具体看功能设计的需要而定。

【平衡点】

平衡点就是剑的重心。找到它很容易,把它搁在一个手指上达到平衡就行。不同种类的剑平衡点当然也不一样。中古早期的切割剑的平衡点,同18世纪的小型剑很不一样。很多菜鸟收藏者过分强调了剑的平衡点。关于“俺宝剑重心必须得在挡手前四寸那嘎哒俺才牛逼”的说法,一听就知道是菜鸟在叫。如果前述的中古切割剑的平衡点在挡手以下两英寸处,不管耍剑人感到多么的“人剑合一”,这样的剑的性能效率就不行;同理,小型剑的重心也不应该是在挡手以上8英寸处。

剑的平衡点,只是一把好剑的众多元素中的一个。与其太在乎个人愿望纠结一把剑好不好,还不如去探究探究这把剑是否胜任了设计时所赋予的功能使命。

【振中】

振中指得是当剑击打到物体时,沿着剑身长度,那个产生最小振动的区域。这个区域能提供最有效,最有力的一击。(详见下一章)

【剑身谐波】

关于谐波的话题是现在在刀剑收藏圈里和生产行业中争论最多的。说到谐波,我们关心的是振动波结点在剑身上的位置。一把剑击打物体时,它会振动。这些振动会在剑身上形成振动波结点。一般来说,剑身有两个相关区域:初结点和次结点。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10)

初结点位于剑梢附近。测定初结点不难:剑身向上持握剑,用另一只手轻轻击打剑柄底端,让剑振动。在剑梢附近观察,找到没有振动的区域(一般在离开剑梢几英寸的地方),这就是一把剑的初结点。初结点也称作振中。振中说白了就是一把剑的“敏感点”;在这个区域,剑身会将最大的冲击力传递给一个物体,而不会在振动中浪费能量。次结点一般可以在挡手以下的握柄处找到,大概在食指所处的位置。要找到这个位置,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剑,剑梢向下剑身自然下垂,用另一只手的手掌轻击剑身,引起振动。挡手以下没有振动的区域就是次结点。次结点的位置很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剑身组件不必要的疲劳,并阻止将振动传递到持剑人的手上。

设计剑的时候,机械特性部分决定了谐波特性。剑身长度,厚度和宽度,以及剑柄末端重量、握把长度等,都是决定一把剑谐波平衡的因素。

很多伙计把玩过质量不怎么高的复制品,也经历过这些玩意儿在使用过程中掉链子,部件变松解体。这是持握部分设计水平低下,同不当的谐波特性共同作用造成的。谐波的话题有时候也被过分强调。没错,一把剑是需要恰当的谐波,以保证功能和耐久性。但这也只不过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有些老式设计的谐波性能其实一般般,但在使用中却表现得很出色,因为在调和外型和功能的过程中,总会在有些地方得作出妥协让步。

【综述】

上面说的只是关于剑、剑的制作、剑的特性的很粗略很基础的概览。很显然,在选择一把现代制作的剑的时候,还有很多别的元素得考虑进来。类似于平衡点、谐波、锥度等等的因素,仅仅是一把剑的某些个别特性,不能单独拎出来评判或者区分先后;当下选剑时,YY客们真得多多思考,看一把剑的综合性能才是王道。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11)

  • 交友、论剑加铸剑刘师傅微信~: liu15857802445

  • 更多精彩 免费订阅龙泉宝剑:微信搜索→“longquanbj”(长按可复制)

西洋剑真的很软吗(西洋剑入门知识)(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