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古丝绸之路(被称为沙漠之舟)
野骆驼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我国西北部的、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一带。这些地区都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等“不毛之地”,不仅干旱缺水,而且夏天酷热,冬季奇冷,常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恶劣的生活环境,使野骆驼练就了一副非凡的适应能力,具有许多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殊生理机能,不仅能够耐饥、耐渴,也能耐热、耐寒、耐风沙,所以得到了“沙漠之舟”的赞誉。
野骆驼的体形高大而稍瘦,体长2.2~3.5米,体重450~690千克。野骆驼的背部生有两个较小的肉驼峰,下圆上尖,坚实硬挺,呈圆锥形,峰顶的毛短而稀疏,没有垂毛。过去曾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高达50千克,在饥饿和营养缺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到40℃,在黎明时则降低到3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
野骆驼能够很长时间不喝水而仍然正常生活,仅仅是身体逐渐消瘦,但喝水以后,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完全恢复。野骆驼耐渴的机理尚未完全搞清,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有水的情况下,它可以一次畅饮10多千克,在胃内的水脬中贮存起来;二是它的血浆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维持血浆中的水分;三是它的鼻腔黏膜面积很大,能防止水分散失;四是它的体温日夜差别竟达6℃,所以能够通过调节体温来控制水的消耗。还有它的皮肤很少出汗;排尿较少;粪便干燥,含水极少;呼吸次数少,从不井口呼吸等等。因此它在夏天可以几天不喝水,在冬天甚至可以几十天不喝水。在盐水泉和淡水同时存在的地方,野骆驼更喜欢饮盐泉中的水,这样不仅补充了水分,还得到了身体所需要的盐分。
野骆驼一般结成群体生活。成年骆驼走在前面和后面,小骆驼则排在中间,并常常沿着固定的几条路线觅食和饮水,称为“骆驼小道”。野骆驼善于奔跑,行动灵敏,反应迅速,性格机警,嗅觉非常灵敏,有人认为它就是靠嗅觉在沙漠中寻找到水源的,也可能是凭借特有的遗传记忆。雌性每2年繁殖一次,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2小时便能站立,当天便能跟随双亲行走,一直到1年以后才分离。4~5岁时性成熟,寿命为35~40年。
现在在澳大利亚原野和美国加州内地等地方也生活着一些“野骆驼”,不过它们都是家骆驼又重新野化所形成的。因此,有人认为我国的野骆驼也是家骆驼野化所形成的,并根据历史上“丝绸之路”中担任运输工作的骆驼曾经丢失了大约三万多只的记载,推断现今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野骆驼就是它们的后代。但更多的证据表明,这些野骆驼的确是真正的野骆驼,在其分布区内还曾发掘出比丝绸之路时期要早几十万至上百万年的野骆驼化石。从野骆驼生存的恶劣的环境来看,即使当年有家骆驼离群逃到野外,也很难长期生存下来,繁衍后代。从野骆驼和家骆驼的比较解剖学结果来看,它们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家骆驼的头骨较短而宽,野骆驼的头骨则较窄而长。
我国野骆驼的野外总数已经不足1000只,仅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相仿,所以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些残存的稀世珍宝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已经在野骆驼比较集中的聚居区建立了甘肃阿克塞安南坝、阿尔金山、塔里木等自然保护区,使它们能够继续在自然界繁衍生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