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

《海的尽头是草原》

——多少人跟我一样,最初看到这个片名时只感受到诗意。

只有看完电影才能感受到它的深意:

内蒙古高天广地间的动人美景汇聚成“海”,辽阔无垠的气度跃动如“海”,草原人民质朴善良的心灵更孕育出了一片“海”。

海的尽头是草原,草原的尽头是爱。

坐在大银幕前的我,面对电影中尘封的记忆、蓬勃的深情,被震撼得久久难以开口。

有真实历史做底,徐徐道来的故事有着极强的冲击力。

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煽情桥段,但观影过程中我还是几度泪目。

不是因为苦痛,而是因为人面对苦痛时绵长深厚的爱与包容,让我触摸到影片包裹在诗意中的破屏而出的生命力,不自觉被深深击中。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2)

草原上的母亲

“哐当”作响的火车载着一群年幼的孩童,一路从南方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在跨越半个中国的旅程中,许多孩子由于营养不良、水土不服,感染上了风寒或者其他疾病。

小女孩杜思珩便是其中之一。

在长途火车上,她高烧不退,本就懵懂忧郁的大眼睛里又添上一抹脆弱,看着特别招人疼。

另一边,为了迎接孩子们,内蒙古新建了多所保育院,招收当地有育儿经验的妇女做保育员。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最质朴的话语背后是一颗颗纯粹真挚的心。

已为人母的萨仁娜(马苏 饰),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爱。

草原人信奉缘分

也许在萨仁娜走到杜思珩身边,轻抚上她额头的那一刻,这对额吉(蒙古语:母亲)与女儿的缘分早已悄然降临。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3)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海的尽头是草原》的故事背景是一段真实历史——“三千孤儿入内蒙”

上世纪50年代末,三年久旱,赤地千里,新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大饥荒。

南方受灾严重,大批孤儿面临营养不良、保暖不足等生存威胁。

从1960年至1963年间,内蒙古自治区陆陆续续接受安置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3000 多名孩子。他们小的只有两三个月,大的也不过七岁。

这些稚嫩无助的小生命,在草原母亲的哺育下拥有了新的人生。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4)

电影里,初到内蒙古的杜思珩让人有点头疼。

一方面,她身子弱,小病不断,需要多加照顾;另一方面,她又脾气倔,不听话、不合群,还总想着逃跑。

有场戏拍得格外生动:

有领养意愿的牧民们来看望孩子们。虽然没有明说,但孩子们心里懂,眼前这些人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新父母”,所以都尽量好好表现。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5)

唯独杜思珩一个小人儿躲在角落里,紧紧抱着母亲给她绣了名字的小毛巾,谁都不愿搭理。

她的内心深处有根——妈妈说好的“晚点来接我”,为什么没有来?

带着这根刺的她,本能地抗拒新生活。

但萨仁娜却和草原一样,以毫无保留的姿态一点点软化这孩子的心。

杜思珩生病时,她彻夜不眠地守在病床前;杜思珩不爱吃饭到处乱跑,她举着碗跟在后面哄;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总是她俩在一起玩。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6)

随着相处,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贴近。

可直到杜思珩被萨仁娜收养,成为了外人眼中的一家人,小姑娘的倔劲儿也一点没变。

有次家里来客人,萨仁娜拿出奶茶和奶豆腐招待。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牧民们的口粮也并不富裕,纯奶制作的奶豆腐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萨仁娜给客人和大儿子的碗里一人放了一小块,并不舍得多给。却转头却在杜思珩放了四五大块,说这很有营养,让她多吃些。

你猜怎么着?

杜思珩喝了一口奶茶,吐了;咬了一口奶豆腐,也吐了。

紧接着一抬手把整碗奶茶打翻,又跑远了。

光拎出这个情节,是不是觉得孩子有点“熊”,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糟蹋别人的好意。

但沉浸在电影中的我,看到杜思珩跑开的身影,第一反应其实是心酸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天差地别。

蒙古奶茶是咸口的,奶豆腐则带点发酵的酸味,我作为南方人,说实话第一次吃的时候也觉得不习惯,更何况一个身心脆弱的孩子。

除了吃不惯,还要面临崭新的语言环境和完全陌生的人群。

摆在杜思珩面前的,全是一道道融入的难题。

她从来不哭,只是一言不发地承受,把叛逆倔强当作保护色。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7)

作为母亲的萨仁娜嘴上不说,却看透了杜思珩的脆弱孤独。

语言不通,她带着自己的小本子,一句句认真地学汉语。

看着打翻的奶豆腐,她想的是孩子跑出去遇到危险怎么办,赶紧让大儿子跟上去护她周全。

有好多次,我看着萨仁娜的眼睛忍不住鼻酸。

那里面满溢的,是至柔至刚的母爱。

有好吃的,一定留给孩子;看到孩子跑开,紧紧盯着她背影;当孩子伤痕累累地回归,会看到,她永远张开双臂在等待。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8)

而等待,亦是另一位母亲持续一生的命题。

在那个阴郁的雨天,萧条的上海街头,年轻的母亲决定“抛弃”自己的女儿。

几十年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她,嘴里依然不停念叨着女儿的名字。

这也是影片中最苦的一段记忆。

扎在杜思珩心里的刺,并不是因为母亲不爱她,而是因为绝望的母亲依然想尽办法让她活下去。

在一声声的召唤中,杜思珩在上海的亲生母亲和草原上的额吉虽从未谋面,却因为同样的母爱而产生情感的共通。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9)

这种共情也溢出银幕,令我们心口一热。

不管是亲生母亲还是草原额吉,她们都不只是一位母亲,更是当年所有拼尽全力找出路、费尽心思养育孩儿的母亲们的缩影。

从血脉相连到相依为命,从含泪诀别到无私庇护,从亲生母亲到草原额吉。

孩子们经历的不仅是母亲的接力,更是爱的传递。

母亲,用草原一般的广阔包容去缝合孩子们内心的伤口,才让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了归宿,燃起人生的希望。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0)

扎根的孩子

《海的尽头是草原》讲述了一段许多人不了解的历史。

既要带人深入其中去探寻,又要让人充分感知情感的温度。

如何做到?

导演尔冬升选择了以小见大

故事核心围绕着杜思珩与她的两个母亲,视角却是从她的哥哥杜思瀚(陈宝国 饰)出发的。

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

一条是现实中哥哥杜思瀚前往内蒙的寻亲之旅。因为时日无多,他迫切地想要追溯过去,弥补母亲与自己当年的遗憾。

一条是六十年前“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往事。妹妹杜思珩来到苍茫的草原上,度过了平凡又震撼的时光。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1)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可以预见结局的故事。我们跟随哥哥的脚步接近真实的历史,也见证妹妹的成长。

但电影却不止于此,它给了我一个惊喜——

流畅的平行蒙太奇如“剥洋葱”一般,一层层揭开两个时空的秘密。

当年迈的杜思瀚回到草原,找到了曾陪伴杜思珩一起长大的牧民哥哥;当年幼的杜思珩抹去眼泪跨上马背,开始把草原当作自己的家。

相隔几十年的时空交汇,伏在岁月里的草蛇灰线抬头。

终于,我们了解了妹妹的人生,也知道了那一年妹妹被“抛弃”的真相。

那一刻,眼泪出自生理本能,完全无法自控地掉下来。就像剥开洋葱最里层的“芯”,扑面而来的是融入山海又可以跨越山海的爱。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2)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也没有刻意卖惨,而是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广阔、温润的气质。

我想,这得益于人物的情感关系是真挚的,层层递进的

镜头不吝展示杜思珩从幼稚青涩到成熟飒爽的弧光,也没有回避她在成长中的孤独和执念。

不管是摔倒在草地上等待被拯救的她,还是能闯过风雨策马奔腾的她,骨子里始终带着那股活下去的韧劲儿,心口也始终有一道裂痕。

电影里草原阿爸(阿云嘎 饰)的一席话格外戳心。

他说,小马驹在失去母亲后会不吃不喝,丧失求生欲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

杜思珩的无理取闹乃至歇斯底里,其实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幼崽”的应激反应,是她内心深处恐惧离别、缺乏安全感的折射。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3)

不过,正因有无法割舍的伤痛,草原的爱与包容才显得如此辽阔深远。

我们亲眼见证着,小马驹长成了骏马,不再惧怕滚滚黄沙。

我们也终于相信,爱不是一时的安抚、接纳,而是漫长岁月里的陪伴,是一以贯之的给予。

日日夜夜,情感的暗流时刻奔涌着,如汩汩热血从未停息。

这样深刻生动的爱,让杜思珩如异乡飘来的种子般在草原上落地生根,衍生出新的羁绊。

而与之相似的故事还有三千多个,在大草原上同时上演。

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或某个人群,更是一个民族以爱为养分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4)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5)

黑夜里的灯

从小切口引发共情,以真情感震撼人心。

这是导演尔冬升一贯的创作风格。

在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黄金时代,他从邵氏武侠电影中走出来,却极擅长拍摄接地气、有人味的戏。

《癫佬正传》以窥探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拷问现实的人文关怀;《新不了情》讲爱情、讲人生,帧帧沾染庙街的烟火气;《忘不了》看似是俗世童话,实则是两个失意的人彼此靠近互相疗伤的过程。

连拍《门徒》这样生猛的犯罪片,他也在惊悚场面之外留下人性至暗与至亮的时刻。

发现没——他的笔触往往犀利,底色却不失温柔。

《海的尽头是草原》同样如此。

放弃传统的宏大叙事,将目光聚焦于一对同胞兄妹的离别与守望。

在跨越数十年的牵挂中,在相隔山海的思念中,故事生根、发芽、结果,情感的力量显得格外磅礴。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6)

另一个惊艳我的点,在于尔导以静衬动的表达。

善于拍摄城市景观的他,来到内蒙古天边草原乌拉盖实地取景,让草原的生命力流淌在每一帧画面里。

广袤无垠的绿草地,有奔腾的骏马、饥饿的狼群,也有“吹五秒钟就觉得疼”的大风。

白日漫天黄沙的吞噬过后,又会有浩瀚的星空抚慰你惊恐的心。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7)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8)

温柔与残忍并存,机遇与威胁相生,共同构成古老沉静而极具生命力的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他们坚毅、勇敢、善良、热情,可以在照顾家人时无微不至,也会在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

他们喜欢有激烈碰撞的摔跤赛,也热爱细腻浓郁的奶豆腐。

这些复杂乃至看似对立的元素都在包容万象的草原上得以共存,让你相信它能够承载那份厚重的历史和无边际的爱。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19)

我非常喜欢电影里的一个情节:

夜晚,杜思珩走出蒙古包。

意外地,她的眼前不再是漆黑一片,而是一片光亮和几张笑脸。

那是草原阿爸为她擎起的一盏灯。

在黑暗中,那盏灯不仅照亮眼前的一方土地,也照亮了一个孩子的前路。

一部值得刷至少3遍的电影(每一帧都戳中我)(20)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盏灯。

用人与人传递的良善与爱,去舔舐藏起来的伤口;也用人与人之间靠近的温度,去温暖一颗颗心。

如同文章开头所言,它征服我的并非苦痛,而是绵长的爱与强大的生命力。

这才是那段历史值得被记住、那些爱意值得被传颂的真正原因。

中秋即将到来,月亮又要圆了。

我想,这部电影值得和家人、朋友一起走进影院。

去海的尽头看一看,让明月记住那一刻感动永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