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岩石成因(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

判断沉积、侵蚀、侵入作用的先后顺序,是高考地理的难点。一般来说,按照“倒叙”来判断。以下图为例:

(1)寻找贯穿地层的地质作用,即为最后发生的。

图中左侧,有一条稍微倾斜的直线(断层),贯穿地层。因此断层作用是最后发生的。

(2)判断岩浆侵入作用

下图中有两个岩浆侵入:黑色、斑点色。其中斑点色的岩浆“打断”了黑色岩浆,且被左侧断层折断。因此发生先后顺序为:黑色岩浆侵入>斑点岩浆侵入>断层

(3)判断褶皱与沉积作用

下图中,最上层的圆圈状砂岩与下层褶皱地层的接触面,较为平整,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沉积作用,即褶皱>沉积

(4)判断褶皱、成绩作用和岩浆侵入

如下图所示,黑色岩浆穿过了最上方的沉积砂岩。因此褶皱>沉积>黑色岩浆侵入。

(5)综合全部顺序

褶皱>沉积>黑色岩浆侵入>斑点岩浆侵入>断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岩石成因(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地质活动的顺序


高考地理——真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岩石成因(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例题

答案:D

精讲精析:(1)读题,确定最先发生的地质事件。仔细读题,题目中表明,地层首先发生褶皱,也就是说,图中的“格子”(沉积岩Ⅱ)为首先发生的地层。

(2)判断作用于褶皱的外力。褶皱发生后,应该是弯弯曲曲的起伏,但图中的最底层的褶皱却是非常平的,因此首先受到了侵蚀作用。

(3)判断沉积于侵入的先后。观察上图,花岗岩垂直插入到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中,因此肯定是先行成了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然后再被岩浆侵入。因此是先沉积,后侵入。

(4)判断整个地质过程的顺序。①整个地层,先在内力的作用下发生褶皱,产生背斜和向斜;②此后被外力作用侵蚀,使得表面比较平整;③此后在平整的表面发生了新的沉积;④最后演讲自下而上,穿透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总结

判断地质作用的发生先后时,如果不发生底层反转,一般可有以下技巧

①下方地质作用先形成,上方后形成,贯穿岩层的地质作用,最后形成;

②岩浆侵入哪个岩层,则这个岩层形成的时间,早于岩浆;

③褶皱的表面被抹平,代表着进行了侵蚀作用;

④一层层平行的、平直的岩层,为沉积作用的产物。

高一地理必修一岩石成因(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3 判断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顺序

------------------

---【关注小编,每日1题,学好地理】---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