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哪里买手机比较放心(青岛市哪里卖的手机又好又便宜 )

青岛哪里买手机比较放心 ?买手机想放心的话,建议你去大商场买,一是质量有保障,买回家出了问题也有地方找,另一个是不用担心要价太高,因为他们都是明码标价,青岛百脑汇还不错,你可以去看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青岛哪里买手机比较放心 ?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青岛哪里买手机比较放心(青岛市哪里卖的手机又好又便宜 )(1)

青岛哪里买手机比较放心

买手机想放心的话,建议你去大商场买,一是质量有保障,买回家出了问题也有地方找,另一个是不用担心要价太高,因为他们都是明码标价,青岛百脑汇还不错,你可以去看看。

淘宝 易趣 拍拍 等网上商城买的手机放心些 但不管是哪个网站 关键是要选择好信誉好的的卖家不要单纯贪图便宜 还要问清楚这个价格上的配置是否齐全等等 还有版本问题 要注意

青岛市哪里卖的手机又好又便宜?

多了,现在手机的价位1500元基本上功能都齐全了,不过大多都是国产手机,像一些国外品牌的手机1500元买到你说的那种倒不多,都一样用拉.可以去台东步行街那去看看.

台东步行街飞拉利

李沧的话就只有李村了~店不少~价钱一般也比台东便宜点~不过要我选还是台东~活动多~~

飞拉利 地下手机 大部分都是水货 保修一年 我买了一个没什麽大毛病

飞拉利

飞拉利或李村

青岛黄岛有大型的手机卖场吗?

有啊 好多的 除了苏宁 国美这些比较大 还有一些别的 天方 冠芝霖什么的 不过手机质量就不知道了 虽然买的也是真的 但是真的也有质量不同 其实也比苏宁这些地儿便宜不了多少

要买什么的?推荐水货吧,网上都是水货或者翻新的,我和朋友的手机都是在开发区一家店买的水货,没质量问题,至少不是翻新的,网上买的很多是翻新的

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买吧,都是正品行货,不要买水货,没有保障

黄岛这样的地方,不比大城市,哪里有什么"大卖场".整个黄岛,也就是"中泽国货"买卖好些,这只是因为,黄岛人民没别的选择。开发区那里要好些。

三大运营商“火拼”金融,联通之后,中国移动也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 张吉龙 编辑| 安心。36氪经授权转载。

作为移动通讯领域的巨无霸企业,中国移动也正试图在前景无限的金融科技领域释放自己的野心。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成立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移动金融”)。

企查查信息显示,“中移动金融”注册日期为2018年9月28日,注册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沈红群”。沈红群此前先后担任浙江移动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等职务,在中国移动工作时间超过26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移动金融的成立早有端倪,在公司注册之前就启动了2019年校园招聘,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集中在北京和长沙。9月30日,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发布消息称,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是推进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工作以来在创新业态打造和服务品牌强化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表示,西城区将全力支持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发展。

承担支付、电商、金融科技三大职责

据了解,中国移动要打造“通信+消费+金融”综合服务商,中移动金融主要业务涵盖融合支付、特色电商、金融科技三大板块。

具体来说,首先中移动金融将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对外支付能力合作的主体,“以号码为核心以和包为主体,统一建设和运营支付体系,整合内外部资金降低成本”,中移动金融表示将以此帮助中国移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在特色电商板块上,中移动金融也同时作为中国移动集团积分和电商对外合作的主体,“承担积分和电商的运营统一建设职责,整合内外部资源挖掘积分价值。”

最后,在金融科技板块上,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对外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唯一主体,中移动金融方面称将承担中国移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统筹、合作、运营及相关平台的统一建设的职责,以此来给母公司拓展新的收入途径。

三大运营商的金融布局

海量的用户基础、丰富的数据、多元的线下渠道是通信运营商进军金融领域的天然优势。截至目前,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在金融领域都已经展开布局。

此前,坐拥海量用户和资金的中国移动早已经在金融领域默默耕耘。2010年,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以398亿元认购浦发银行2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1年,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第三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此后推出了“和包支付”。2014年,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得公募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正式获准开展“和聚宝”基金理财业务。当时,中国移动方面表示,此举代表中国移动获得了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入场门票。2016年,中国移动通过起持有40%股份的仁和人寿保险公司曲线获得保险牌照。

和中国移动现在才推出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中国电信设立独立金融科技公司的步伐更早。2011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推出了独立品牌“甜橙金融”。

甜橙金融旗下已经拥有翼支付、交费易、甜橙理财、甜橙云贷、橙分期、甜橙信用、甜橙技术等多个业务,涵盖支付、财富管理、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征信、技术等多个条线。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甜橙金融整体交易金额超过8000亿元,累计用户数5亿,月活用户4000万,翼支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成为中国前三大个人支付应用。

在牌照方面,甜橙金融已获得人行颁发的支付类全牌照,以及企业征信业务牌照,同时还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许可资质,保险代理牌照。2018年,甜橙金融也迈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3月初,甜橙金融宣布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电信拟出让天翼电子商务公司49%股份,引入重量级战略投资者,共同发力互联网金融。

而中国联通在金融领域也拥有支付“沃支付”、理财平台“沃百富”、消费信贷“沃易贷”、“沃分期”等相关产品。

中国手机厂疯狂瓜分印度:五大门派血战到底,全球格局即将改写_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ID:zhidxcom),作者:轩窗;36氪经授权转载。

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可谓是热闹,在国产四大厂商华为、小米、OPPO和vivo带头下,全面屏、AI拍照、AI应用、等新技术掀起了产业热潮。

日前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10%。然而,这边国内市场逐渐在用户完成智能机更新换代趋于饱和增长乏力之时,印度市场却捷报频传,市场总销量同比上涨30%。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小米、OPPO和vivo四大中国一线品牌销量超1600万台,占据印度市场份额54.9%,与此同时苹果2018年上半年在印度销售的手机则不到100万部。

近年来,随着印度人口的逐渐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对智能机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中国的手机厂商们早就将目光盯在印度这一新兴的肥肉市场上。除以上几家外,联想、魅族、金立、酷派等国产品牌也纷纷加入到印度市场的争夺战中。

智东西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印度市场对于中国手机厂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却存在着政策限制、用户需求差异大、市场渠道不成熟等多方面困难。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这些中国玩家已形成五大派别,在印度市场各有各的独特玩法。

印度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

1、印度市场特点:

作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手机,出货量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指标。印度以人口基数大、渗透率低、市场规模大,成为了新兴的智能机市场。目前印度人口总数达13.39亿,仅次于中国的13.83亿。其次,据2017年数据显示,印度的智能机渗透率较低仅22%,而中国智能机的渗透率约96%。也就是说印度未使用智能机的人口数高达10亿之多,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有待发掘的肥肉市场。

▲中国与印度手机市场出货量比对图(图片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此外,在出货量方面,印度智能机的出货量仅为中国市场的四分之一。印度手机市场目前的出货量不到3亿,而中国手机市场年出货量稳定在5亿左右,存在着约2亿的出货差。也就是说印度市场每年还存在着2亿多的市场机会。

然而,GfK中国通讯事业部研究总监金瑞兆告诉智东西,印度属于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呈两端多中间少的沙漏型,而中国市场则是两端少中间多的橄榄型。因此,印度市场是一个以低端为主的市场,更适合手机厂商走量。

2、印度市场分布情况:

蓬勃生长的印度市场也成为了全球手机厂商布局的阵地。目前,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都在积极开拓印度市场。由于处在智能机的普及阶段,印度市场现在的排位充满了变数,处于不断刷新中。其中,三星和小米在第一名的位置上你追我赶,OPPO和vivo在第三和第四名上则咬的非常紧。

据研机构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机市场格局为:小米29.7%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三星以23.9%位居第二,vivo排在第三为12.6%,OPPO占比7.6%,传音(Transsion)以5.0%位列第五。其中,除三星外,其他均为中国手机厂商。

3、印度市场的战略意义:

中国厂商为何在印度市场竞争的如此交迫?

首先,从人口上看,印度与中国人口数量相当,蕴含着绝大市场机会,虽大部分是低端市场,但更适合以成本优势冲量。从发展阶段上看,印度目前的发展阶段类似于4、5年前的国内手机市场,正处于智能机普及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印度市场和中国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为中国手机厂商进军印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次,目前,全球手机厂商前五的排位虽暂时稳定,但新兴的年出货量达5亿级别的市场,将会成为影响厂商全球排位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拿下印度市场将意味着将会改变全球手机行业TOP 5的格局。

印度市场打什么?

特殊市场需要特殊手段,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年有2亿多市场缺口的印度市场,玩家们将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认为,玩家们在印度市场将会遇到四大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问题,印度市场处于智能手机初级阶段,需要价格更便宜的入门级的智能手机,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这与目前中国市场对高端机、追求设计和服务是不一样的。

二是政策环境,从政府的角度讲,印度本土化手机要求高。去年7月莫迪政府上线了全新的GST(Goods and Service Tax),全新的GST规定,进口至印度国内的手机整机,除了要交10%的基本关税,还要交35%-40%的增值税。而对于那些在印度国内生产的手机,只需要缴纳12%的增值税即可。

在此情形下,小米、OPPO、vivo、联想等都纷纷在印度投资建厂。然而,孙琦认为,厂商们纷纷选择在印度本土建厂,本来是为了降低关税压力,降低成本。但从彼此间的竞争来看,在大家走向统一的选择后,彼此间的成本差异将会缩短。

三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角度。目前,印度用户对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中国品牌认知度较低,对各品牌彼此间的差异认知也并不高。

四是在渠道布局上,玩家们需要更加开放和细致。由于印度各邦之间较为分散、独立,使得印度在物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孙琦认为,手机厂商在印度布局,还需在渠道本土化上因地制宜,促进印度市场渠道成熟。

五大门派玩家的玩法和套路

从2011年开始,全球的手机厂商都瞄准了印度这一新兴市场。在经历了初期的试探和摸索后,中国手机公司与印度本土公司、三星、苹果进行了一轮激烈的绝杀。如今,印度手机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了中国手机厂商竞争阶段。

通信世界副主编黄海峰认为,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玩法略有差异。小米采用本地建厂、以成本在市场上冲量;OPPO和vivo则是借鉴了国内市场的打法,走公开的大规模线下布局路线;华为则先进行渠道的布局,打通渠道商和代理商;传音则是将在非洲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印度市场,以解决部分用户从无到有的需求为主。

▲2016-2017年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变化(图片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1、小米

今年二季度,小米以29.7%的市场份额超越三星成为在印度市场份额最高的手机厂商,而完成对1995年就进入印度市场的三星的追赶,小米用了4年时间。小米于2014年7月进入印度市场,在进入印度市场后,小米就在做印度本土化的布局。

首先是任命印度人马努·杰恩为小米印度分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刚一进入印度,小米就在当地设立了6家工厂,免去了莫迪政府对整机关税的要求。2015年小米启动“印度制造”计划,计划小米在印度售卖的手机95%以上都是在印度本地制造的。

在产品方面,小米主要凭借红米系列主攻印度的中低端市场。在2017年印度智能机市场 TOP 10机型中小米的红米Note4和红米4是最印度市场销量最高的两款产品。

此外,小米为贴合印度手机用户的需求,设计了独特的印度版操作系统、增设了印度铁路一卡通等功能。同时,为优化使用效果,小米特制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手机充电器和镀膜,并且为了满足印度用户观看手机视频的需求,设计了卡槽“2+1”即两个通信卡和一个储存卡的结构。

在营销方面,小米也砸下了重金,2015年小米为了迎合印度手机用户习惯通过报纸来获取信息的方式,花费了30多万美元买下了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的头版做广告宣传。

2、OPPO和vivo

蓝绿兄弟OPPO和vivo也是在2014年进入到印度市场的。从2015年8月起,OPPO和vivo开始加重在印度布局的筹码。

首先,在市场方面,OPPO和vivo沿用了国内的模式,在线下大规模开店。由于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国内水平要低,因此OV有机会从印度的德里、马邦、古吉拉特等将对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突进,并派遣国内的省级代理合作伙伴入驻每个城市,在核心城市周边的城镇、乡村等地方建立服务中心,满足印度零售商的需求。

同时,在本土化上,OPPO和vivo都选择在印度建立工厂,以此降低关税,提升产品竞争力。vivo在发展期间,在印度周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都设立了众多配套服务中心,还实现了与印度零售商的无缝对接服务。据悉,vivo和OPPO在印度投入高达约合人民币23.6亿的营销费用。

在产品方面,OPPO和vivo在进行多元化的品牌战略。今年5月1日,OPPO在印度正式推出子品牌Realme,由OPPO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李炳忠掌舵。一个月后,该品牌独立成为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但股权仍属OPPO所有。日前,Realme已宣布将在亚马逊印度上独家销售,面向印度中低端手机市场,售价在950-1400元之间。

此外,与OPPO出身同门的一加,也在印度市场做的风生水起。一加在印度市场主要迎战高端市场的三星。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一加在印度2018年Q2季度3万卢比以上价位段(约合3000人民币以上)高端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占比40%(其中一加5T占比10%,一加6占比30%)。近日,一加也宣布将持续扩大在印度零售店业务,计划到2018下半年在印度拥有10家零售店。

3、华为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华为公司目前已经超过了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此前,华为方面也称今年将海外智能机市场作为一个重点发力的方向。在印度市场上,华为也提出了希望在2019年在印度市场份额占到10%,未来冲到市场分额前三的愿景。

不过,由于华为最近两年的战略核心是走高中端市场定位,在消费者业务上更多强调利润,因此其主力布局在了国内和欧美市场。而印度市场的用户消费特征和产品都偏向于中低端,因此华为在印度布局上主要以荣耀产品进行布局。今年8月初,华为宣布最新机型Nova 3i正式登陆印度市场,此外,荣耀10、荣耀V10和荣耀7A/7C等机型也都登陆了印度市场。

近日,华为高管表示,华为将在印度城市设立100家专卖店。此外,凭借在通讯设备上的优势,华为正联合印度通讯运营商建设5G网络,这也为华为手机进驻印度市场提供了保障。

4、传音

随着2017年国产手机出货量的公布,传音这家不在中国卖手机的中国手机厂商在业内窜红。传音控股2006年7月成立于香港,据IDC的数据显示,在全旗手机销量上传音排名第四,位列三星、苹果和华为之后,是全球主要手机供应商之一。目前,传音旗下拥有TECNO、itel、Infinix三个手机品牌,主攻非洲市场。

2016年传音开始进入印度市场,目前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达5%,位列第五。此外,传音开始向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扩张。虽然传音在国内并不知名,但在非洲部分国家传音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2016年传音手机出货量超8000万部。非洲的成功,可以帮助传音在印度等低收入人群市场积累经验。

在产品方面,传音会针对用户群进行精准的分析,以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比如在非洲市场,传音研发团队专门针对非洲人的肤色和面部特征,开发出了用牙齿和眼睛来定位脸部的技术,并推出了非洲版的美颜和滤镜。

同时,由于非洲晚上大部分地方是没有路灯的,传音在手机上加入大功率的手电筒,以提升手电筒的亮度;针对部分地区电力供应问题,配备超大容量的电池;增大扬声器功率并附赠头戴式耳机;针对非洲市场,推出了双卡双待,三卡三待和四卡四待手机。

5、其他品牌

除以上提到的国产手机的几大玩家外,还有更多的国产厂商想加入到了印度市场的争夺战中,如联想、魅族、金立、酷派等,这些品牌企图通过印度市场重新建立秩序。

日前,魅族宣布今年的新品魅蓝Note 2将在8月在印度上市,酷派也宣布其旗下Cool Play 6新品即将登陆印度。而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印度市场的金立,虽曾在2013年在印度创造了市场份额5%的成绩,但在今年6月,印度媒体称印度本土手机品牌商Karbonn Mobile收购了金立。有传言称金立投入60亿广告费用用于明星娱乐营销拖垮了金立。

谁会是最后赢家?

无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印度智能机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手机厂商比拼的第二战场。其中华为、小米、OPPO和vivo都是在中国市场从3G升级到4G时代撕杀出来的大玩家。而目前,印度市场也正处于5年前中国市场群雄混战的时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市场有其独特的政策环境、用户需求和营销渠道,因此需要玩家们区别对待、也需要更谨慎布局。

类比于中国市场,从总体上看,印度市场将会经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智能机普及期。中国的智能机普及是凭借运营商补贴,才得以快速铺开的。而印度市场则不同,中国厂商在印度获得运营商补贴可能非常低,印度用户对品牌的忠实度并不高。因此,印度市场的普及,必须以比拼性价比为手段,因此在智能机普及期,中低端机必不可少,也需要更多的中低端产品来丰富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市场成熟期。目前中国的智能机市场就进入了市场成熟期,产品层次也包含了高、中、底档等不同层次产品。在产品方面,用户对智能机的需求更强调服务和内容,对产品AI化、本土化、质量和品牌的要求都会提高。其中,本土化和品牌优势将成为用户黏性增长的关键因素。

综合看来,目前印度市场尚处于智能机普及的初期阶段,玩家排位还不稳定,市场格局也尚未形成,变数颇大。不过,要想啃下印度市场这根大肉骨头,玩家们还需在本体化上多做努力,产品设计多贴合用户需求、产品代际更符合现阶段市场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的印度市场还充满变数,需要玩家们较高、更长期的投入来刺激需求。因此,只有综合实力强、本土化更完善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需要注意的是,会想一下中国市场情况,曾经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孱弱,三星手机一度称霸中国市场。但后来中国各大手机品牌陆续崛起,开始压制忽视本土化的三星,以至于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五年前的20%跌到了0.8%。因此,中国手机进攻印度也要提防走上三星的老路,警惕印度本土品牌崛起后对市场的冲击。

结语:中国通信行业集体出海第一战

在中国智能机更显换代潮已逐渐退却,市场增长逐渐放缓的时期,拥有庞大人口基数、较低的产品渗透率的印度已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一个新的重要战场。

在经历了中国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成功换代之后,中国的手机厂商在技术实力、资本实力上都具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以华为、小米、OPPO和vivo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打响了中国通信行业集体出海的第一战,不得不说是中国通信行业整体实力增强的表现。

为了梦想开店2年半,我却活成了别人口中的“废人”| 100个不上班的...

首发于公众号“土土土槽”,作者林安,自由撰稿人/都市青年生活观察者。

这篇文章我拖了很久,迟迟不知该如何下笔。不是因为素材不够丰满,而是素材和情感都饱满到生怕自己写不出它万分之一的价值。

地地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说实话我们除了有对方的微信外,从来没有过任何互动。我对她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甜品做得很好吃”这一点上。

上个月,因为某些机缘巧合,我们有了联系。我也因此知道了她当初离开公司后的三年里,都经历了些什么。

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久,电话那头地地,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动情啜泣再到恢复理性。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为了梦想辞职创业后的三年人生,摊开揉碎了讲给我听,而我的情绪,也跟着她的情绪起伏而起伏着。

“我曾经是一个很自信的人,现在却变成了自我否定的人。而这些话,从不敢在社交平台上剖开诉说。”采访结束后,这句话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我曾经写过很多成功的自由职业者,有人问我“失败的自由职业者难道不值得写吗?”

当然值得,人们从失败中汲取的力量,往往比成功更多。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值得记录的“失败案例”,终于,我等到了地地的故事。

这是林安采访的第21个“不上班的人”,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失败”的甜品创业者,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

“决定做一件事情,一定不要有一个理由是有退路”

你从哪一刻起,发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

又在哪一刻,下定决心把兴趣变成工作?

对地地来说,发现自己对甜品的热爱,是从做甜品这件事情,改变了她急躁的性格开始的。

“我居然可以在烤箱前安静地坐90分钟,内心特别平静,一点都不焦虑。”

这与在公关公司忙碌的日常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做甜品给自己吃,到把甜品带到公司分享给同事们吃。甜品让地地这个原本在公司没太多存在感的新人,有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标签——“甜品做得好吃”。

我最开始知道地地,是在公司举办的某次美食活动上,那时她把烤箱搬到公司现场烘培,做出来的甜品好看又好吃,很快就一抢而光。

“很多人知道我都是通过那场活动。”地地说,甜品让很多人认识了她。

地地在公司举办的活动上

“有一次跟客户开会,我去倒水,被客户叫住:‘地地,我每个月给你钱,你给我做4个蛋糕可以吗?’那是我们第一次私下对话。”

当一个人的兴趣不仅能给自身带来改变,还能给身边的人带去愉悦时,这种成就感很容易让她把兴趣坚持下去。

而地地不仅是把兴趣坚持了下去,还很快就将兴趣变成了工作。

地地后来的烘培店:梦小姐的烘培研究社

那时她刚刚参加工作一年时间,工作上表现不错,年后上级主动给她涨薪,她却在发展最好的时候,提出了离职。

原因是她关注很久的一家山东甜品店,发了一个招聘美食编辑的信息——那个职位正好是她的兴趣和职业的结合,她想去试试。

“当时决定做得非常仓促,看见招聘消息是半夜,当晚我就发了邮件。”

一开始自然很多人劝她,但当她告诉他们这是为了梦想后,大家也纷纷转为了祝福。

结果她去了那家公司后,发现实际工作内容和招聘信息里描述的千差万别,没多久就辞职了。

“那时我就想自己开店,但当时有亲戚让我去他开的公司里做运营,我就又去上了半年班。”

半年后,地地发现自己“想开一家甜品店”的愿望依然很强烈,于是花了3天时间求妈妈答应让自己开店,又花了10万报班系统学习甜品,回北京和朋友ba没聊到半个小时,就谈好了合伙。

接下来写商业计划书、找青岛本地的朋友做选址调研、通过网络扒下青岛烘焙培训市场的现状等动作一气呵成。

工作室一角

“你真的很勇敢”,“你居然有这个勇气”是那段时间里,她听到最多的话。

“我那时就在想,这很需要勇气吗?”

从小到大都自己做决定的地地,人生一直很顺,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由于还年轻,她觉得大不了再回去上班,至少有路可退。

“那时,身边的朋友大都在准备考公务员,过一成不变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却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好啊。我当时很沉醉于这种追求梦想带来的愉悦感,和别人的欣赏带来的虚假满足感里。”

但2年以后的今天,地地迷茫了。她花了2年多的事情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一定不要有一个理由是——有退路。

“我做过的每一个决策,让路越走越窄”

地地曾说,年轻的时候无知无畏,觉得梦想大过天。真正把那条自以为“很轻松”的路亲自走一遭后,才发现是“不知者无畏”。

两年半开蛋糕店的经历,前两年在不停地调整方向中盲目狂奔,最难的时候靠着一口鸡血鼓励自己熬过去就好。最后半年却像被放了气的气球般,慢慢泄了气。

放弃开蛋糕店,回归“正轨”后,地地总结了她这2年开店失败的原因:没规划、没经验、不自律。

“一开始没做好规划,中途才会把自己耗进去”

地地的没规划一开始体现在财务上。决定把店铺开在青岛后,她在网上看到青岛的房租比北京便宜很多,就和搭档ba兴高采烈地租了一个年租金5万2的海景两居室。

地地租的海景房 改装前后

那时她们计划一年先投10万,主要花在租金、设备和原材料上。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每个月能赚4000多元,把房租赚回来,就可以回本。所以一开始也没有系统化地说要投入多少钱,每一笔钱用在哪里,都是走到哪儿花到哪儿,不够了再想办法。”

但真正开始开店以后,她们才发现如果要负担一家有2名员工,年租金5万2的工作室,除了房租,蛋糕的原材料、水电网络费、人工成本、损耗、折扣都是费用,算下来每个月的开销在15000元左右,远远超过之前计划的2500元。

亲自动手刷墙的地地

“我那时都不知道应该提前做好收支预算表的。”后来地地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青岛的一家网红书店,他们邀请地地做甜品师,知道她不会做预算表后,给了她一个模版,还专门找人教她。

“那时我才发现,我的天,居然有这么多表。怪不得按照之前的算法我们应该赚了很多钱,却一直没有钱。”

甜品的配方设计

财务上的缺乏规划对创业开店来说是最致命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开店者的收益。而第二致命的,可能就是店铺选址了。

开店以来,地地的门店选址换了很多次,最开始她们把房子租在高档小区,却由于小区太封闭,物业不允许做任何商业广告,也不让客户随便进出,从而导致她们的品牌和产品完全走不出去。第一批客户几乎都是靠拿着传单去幼儿园、小区门口做地推积攒起来的。

第二次搬家她们在居民区租了一个门店,每天一个人在工作室做蛋糕,一个人在门店看店。由于只有一个人做蛋糕,又不能因此降低品控,常常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即便如此,店铺依然难以做大。因为客户追求的是商品的琳琅满目,但她们的工作模式既不流水线,也没有效率。

地地在小区租的门店

那时的地地每天从早上九点做到晚上十点-十二点,除了做蛋糕完全没有社交生活,就连微信都只上有客户的那个号。

而那时实体店和工作室的房租一年加起来有15万,对比之下产值和房租成本完全不成正比,每个人的可支配时间都是乱的。

“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效率低,我没法把一个店的产品填得满满当当,导致流失了很多客户,一直做不起来。”

一个完整的生日蛋糕 地地要做半天

这种熬人但不出活的甜品零售,地地和搭档ba整整坚持了一年。一年之后,她们觉得该调整方向做烘培培训了,于是又搬家租下了一个160平米的店铺做工作室。

但与此同时,她们又面临另一个让人纠结的现实问题——如果做培训就必须放弃做甜品零售,但做培训的客户和做零售的客户完全不是一类人,那意味着他们将在一段时间内断掉收入来源。

那段时间地地很矛盾,既想转型,又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想法总是变来变去,就连搭档也忍不住问她:你到底想做什么?

这是开店之初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的结果。

与此同时,零售这块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调整。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我总是不满足于一个产品做出来一直这么卖,老想试新品,包装贴纸都不停地更换。那个时候没有系统规划过产品,更多凭着自己的个人思考去改变。”

不同口味的甜品

后来地地才知道,一家甜品店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有获客产品、爆款产品、长期产品、特色产品和需要不断更换、迎合市场流行的产品。

以前她不追任何网红产品,觉得开店要有骨气和节气,后来发现网红产品也可以做得好吃又吻合市场。

以上总总,无论是财务规划、店铺选址、产品设计还是商业模式,地地一开始都没有规划好,才导致中途不断把自己耗进去。

“我现在可以心无旁骛地总结这些,但当时一边做事情一边想其他的,根本无法全面思考。”地地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

“别人有商业经验才入行,而我只是因为喜欢甜品”

其实在青岛创业做甜品的人中,赚到钱的也不少。

“这个行业做得好的是进入最早的一波人,他们有人脉的累积。我的烘培老师的学生中,有几个体量做得特别大,年收入100万以上。”

既没经验也没人脉的地地,只是凭着一腔热爱就进入了这个行业。而那些年赚百万的人,却是冲着赚钱这个目标进入的。他们赚钱就继续做,不赚钱就赶紧撤。而地地呢,即使不赚钱也一直硬撑着——这就是商人和追梦者的区别。

地地给自己的店铺取名“梦小姐的烘培研究社”

而商人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前,会事先设计好商业模式,评估好多久能回本才往里面砸钱。

比如地地的烘培老师有一个学生,在小县城投资30万开一家甜品店,其中10万用在装修房租上,15万用在自媒体和媒体的投放上。刚开业的那个月,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宣传他们。

他们在县城的甜品促销活动也做得特别大,三个月后他们在本地开了3家加盟店,一家店加盟费10万,30万瞬间回本。

同样是投资30万开店,看到别人的玩法和自己完全不一样,地地不甚感慨。

“我后来和朋友聊这个人的经历,朋友说商业模式不是完全可复制的,你现在看到了他做出的结果是好的,但一定也有你看不到的地方和地区特殊性存在。这家店如果没有加盟商加入呢?不就回不了本了吗?路都是自己走的,只有亲自走过才知道行还是不行。”

地地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经验上的欠缺仍然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我发现社会经验决定了你看一件事情的高度和人脉的多少,以前在公司我只需要去做一颗螺丝钉,被公司带着走就行。但是自己开店不一样,你能看多远店就可以走多远。”地地说。

“被人说我是个废人后,我彻底清醒了”

“创业是没人帮你把控节奏的事情,一开始你踌躇满志,热血澎湃,一下子把人分为八瓣用,什么都要自己做,的确收获了很多体验和经验。但后来,缺乏自制力,惰性占了上风,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刚开店时,地地每天干劲儿满满,可以为了工作放弃一切社交,每天做蛋糕到深夜。但是当一个个错误的决策,让店铺始终不温不火难以做大时,地地开始变得懒散懈怠。

心情不好了就不上微信不开店,早上迟迟不起床或者在家打一天游戏。情绪直接影响了她的工作状态,而不工作就意味着没收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之前的生活太单一了,每天只关注自己的这一点点小操作台。”

不跟外界接触,没有同事也没有职场关系的地地,昼伏夜出,与社会彻底隔绝。

“傍晚时工作结束了,我不像别人下班回家,永远是一个人的状态。我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没有拓展交际面的渠道,唯一与这个世界的交流就是客户,但大部分客户都是家里有孩子的姐姐,觉得自己很孤独。”

每天 地地在这个客厅度过大部分时间

为了舒缓情绪,重新与社会建立关系,地地和ba鼓励对方多发展兴趣爱好。

但是当做甜品变成了工作,就不再是兴趣了,于是地地发展了新的兴趣爱好——狼人杀。

于是有一段时间,她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做几个蛋糕,晚上出去喝酒玩狼人杀。看上去生活得自由自在,她却比以前更爱哭了。

比如在跟朋友聚会说完再见后立刻升起车窗,因为已经无法控制眼泪和难过的情绪,哪怕刚刚结束一局热闹哄哄的吃鸡游戏。

直到有一天,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很认真地对她说:“你觉得每天睡到自然醒,做几个蛋糕,晚上出去浪,喝酒唱歌狼人杀,就是你生活的意义吗?你不觉得这样是个废人吗?”

工作中的地地

“毫不留情却直击心灵。”地地说,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她。

在此之前,她身边上班的朋友们都羡慕她能每天睡到自然醒,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当她说起要不要关店重新回去上班时,朋友们都劝:“不要上班,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班”,从来不会抨击她。

甚至本科的同学们也一直在鼓励她:“你是我们班最有想法和最能把想法做成事情的人,如果你都做不好的事情,说明这件事情本身是有问题的。”

“但我可能是我们班混得最差的,我有负债。”地地说。

有一阵子,她“生病了”。她怀疑自己有躁郁症,但是也没钱去看心理医生。那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们都察觉出了她的变化,他们到工作室陪她,离开时却总是不放心,怕她一个人做傻事。

“我非常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从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变成了一个没那么自信的人。做事情开始变得畏手畏脚。”这是最让地地耿耿于怀的改变。

“店铺有开业仪式 ,却没有关门仪式”

决定关店前的几个月,地地一直在苦苦挣扎。

“这个店我是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开起来的,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的梦想,我不能因为它长得不好看就把它关掉。”

她和ba进行了一次深谈,但还没开始就控制不住情绪哭了。

“真的只能关店了吗?我不甘心。”地地哭着说。

ba是因为她才去了青岛,和她一起开店。虽然一直很辛苦,也没赚到什么钱,但从来没有抱怨过,地地觉得对不起她。

地地和搭档ba的漫画像

那段时间,她也拒绝跟家里人交流。一直以来,她都只报喜不报忧,家里人一直以为她在青岛过得很好。直到有一天,得知真相的父亲喝醉酒后给他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

“我爸是一个喝醉酒会给我发短信的人,他其实不太会用手机,那天他用手机给我打了很长的一段话。他说你回来吧,哪怕一分钱不挣我也养你……”

“他很生气我骗他在外面混得好,他避开我妈问我怎么回事,我就一五一十都跟他说了。他没有骂我,他说你回家吧,你那些设备卖不掉的就拉回来吧,你回来哪怕不挣钱我也养得起你,你要想开店你回家接着开。”

店里的厨具

“我以前只跟我妈说这些,我爸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最没脸面对的人就是他们。我们在外面穷也没过过吃泡面的日子,就是因为一直有家里人的支持。”

“我爸妈最夸张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们家楼下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门头房,叫我回去签字,很小的一个商铺。他们当时的想法是你想开店我们给你开,你回来就行。”

说这些话的时候,地地的声音里开始带着哭腔,但仍然坚持着说完了这段话。

虽然内心感到自责,她依然没有选择回家,因为她对梦想仍不死心。

后来有一天,她经过了一个门店发现正在出租,月租只要4万。马上打电话给ba,兴奋地说:“有一个门店,租金只要4万!”

“地地你怎么了?怎么又开始了?不是要结束了吗?”ba问。

地地却越说越兴奋,ba感到无奈,只好说:“要不你再试3个月?”

于是地地回家算了一下,发现只有一个月卖150个蛋糕,也就是平均一天5个完整的生日蛋糕,才能挣回来4万块钱的门面费。

地地的生日蛋糕作品

“之前的产量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标准,一直没挣到钱,最多是持平。”拉完表后,地地特别吃惊。

她发了一条朋友圈,问大家:如果有件事情,你明知道结果不好,还要做吗?

只有一个朋友回复说:“如果明知道不好还一直在问,那就去做吧。”

剩下所有人都说“不要继续了”。

“我跟ba又约了一次,我一开口眼泪就下来了,我说我说真的要放弃吗?我不甘心,我很能坚持。”

“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条件继续了,没有另外30万拿出来学习别人的玩法,家里也已经支持过一轮了,是我们没有做好。”ba说。

地地和ba

那次深聊后,地地深刻意识到:开蛋糕店已经不是2年前她有把握能做好的事情了。

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人的问题——她做事情开始变得畏手畏脚。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里其他问题都不是主要烦恼,只有这件事情,会在夜里反复跑出来叩问我。”

直到现在,地地也没有彻底公布不开店了。前阵子,还有客户在微信上找她订蛋糕。

“不知道怎么告别,店铺有开业仪式,却没有关门仪式。”地地说。

“学习是一种逃避,逼自己在焦虑中放空”

现在的地地,停止了做蛋糕,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学雅思上。“学英语其实是一个很逃避的事情,没有选择回到职场而是单纯当一个学生,我很明白这是一个逃避。”

她把简历放在招聘网站上更新过,也去面过试,但内心深处还是不确定是否要去上班。已经离开职场两年多时间了,她怕自己不能很好的适应职场生活。

“犹豫之后决定先回归学习状态,逼自己静下心来,每天都在焦虑中放空。”

地地想重新回归学生状态

学完英语后,她想去香港读研究生,毕业后再回大陆找工作。但又担心毕业后年近30岁的自己,在职场上不再受欢迎。

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也不排除学完英语直接去工作的可能,毕竟还有负债要还。

我问她这段“失败”的自由职业经历给她带来了什么。

她的回答是:

“我现在说不出来这段经历好不好,没法下定义也不愿意说我浪费了3年。虽然我比同龄人在职场上缺失了3年,但也收获了很多。

对我个人而言,我不盲目自信了,做事情前要考虑一下,看事情更全面了。我以前性格比较急躁,现在大家都觉得我挺温柔的,磨平了很多棱角。

还有就是感受到了来自家人和朋友们支持的力量。我有很爱我的家人和一路上支持我的朋友,他们可能是最大的财富,为了他们我也不能一蹶不振、自我否定。

我不会因为这次经历变得不爱烘培了,若干年后,也许我会重新做这件事。但是现在,我更适合在职场工作。我有惰性但我有责任心,在别人的监督下,惰性就要克服,否则没人管,我会懒散。”

甜品展台布置中的地地

这就是地地——一个“失败”的自由职业者的全部故事。

其实我不太愿意称之为“失败”,就像地地自己说的,现在还很难下定义说这段经历究竟是好是坏。

一件事情的好坏,只有拉长到一生的维度上去看时,才能得出答案。

就像柴静在《看见》的某篇文章里说的:“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就让我们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以后,再来看看这次经历,究竟给地地的人生,带去了什么。

也许,我们会有颠覆性的发现,谁知道呢?

“你离100%的幸福 只差一份甜品”

首发于公众号“土土土槽”,都市青年生活观察室,给你100种不上班的理想人生。

加入“100个不上班的人”微信社群,关注公众号“土土土槽”后,回复36kr获取进群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