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

壮 剧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1)

  弄追壮剧演出剧照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2)

  归朝孟村少年戏班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3)

  壮剧《野鸭湖》剧照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4)

  弄追壮剧参加坝美景区传统沙戏展演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5)

  土戏演出前到土地庙请神仪式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6)

  普千壮剧参加坝美景区传统沙戏展演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7)

  壮剧演出剧照

文山市苗族民歌(文山非遗壮剧)(8)

  壮剧剧本

  2008年,“壮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项目名录”。壮剧,是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之一,距今有二三百年历史,分为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

  “云南壮剧”是以富宁土戏为主、包括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的文山地区壮民族多声腔戏剧种。流传于富宁县剥隘、归朝、那能、洞波等11个乡镇,广南县东北部的底圩、者卡、坡佣等9个壮族村寨和文山市乐西村的壮族土支系和沙支系中。云南壮剧有7大声腔,包括富宁土戏的“哎咿呀”、“哎啲呶”、“乖嗨咧”、“依嗬嗨”、“皮黄腔”,广南北路沙戏的“沙戏腔调”,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

  云南壮剧唱白使用本土语言、本地汉话和粤语,主要演绎壮族熟悉的历史民间传说和生活小戏,在文山州壮族村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壮剧成为传统民俗节日“陇端节”和过小年的主要活动内容。繁荣时期,云南壮剧曾有144个戏班活跃在广大壮族村寨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外来文化和外出打工热的冲击,云南壮剧一度衰微沉寂。戏服破烂、剧本毁坏、老艺人相继过世、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戏班活动的瘫痪停滞,由正常开展活动的100多家戏班减少到10多家。2008年壮剧被公布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壮剧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壮剧在近几年内迅速恢复,目前,恢复壮戏演出活动的戏班有50余家。

  壮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对它的保护具有保存壮族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壮族文化认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社会价值。壮剧的保护一直受到国家和省州的重视:1961年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文山建立“文山州壮剧团”;2006年,富宁县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壮剧之乡”;2012年,文山州壮剧团加挂云南壮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牌。(州文)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审核:字丹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