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作品(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六剧种新作晋京汇演)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作品(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六剧种新作晋京汇演)(1)

《景阳钟》黎安饰崇祯

2015年10月29日-11月7日,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新剧目北京展演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中心所属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集中演出近两年来的优秀新创剧目,包括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春秋二胥》、上海昆剧团的新编历史剧《景阳钟》、上海沪剧院的新编大型沪剧《邓世昌》、上海越剧院新编古装剧《铜雀台》、上海淮剧团的革命历史淮剧《八女投江》、上海评弹团的评弹音乐剧《芦苇青青》六台精彩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六台剧目都是首次亮相京城舞台,旨在展现上海近年来在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加强京沪、南北戏曲的交流。

29日晚,揭幕2015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新剧目北京展演的是昆剧新编历史剧《景阳钟》,这部中国戏曲艺术奖项“大满贯”之作,由两位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该剧还入选了“上海戏曲3D电影工程”,已完成3D戏曲电影拍摄。打造《景阳钟》的初衷,是为上海昆剧团以“昆三、昆四班”为主的一代青年演员量身定制的新创剧目,通过剧目打造、人物塑造,从而达到以戏推人、以人出戏的目标,并再次综合展现上昆文武皆备、行当齐全之优势。

此次新创剧目的表现题材丰富,以继承为手段,勇于革新,推进戏曲的创新性发展;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使新编戏曲适应时代、服务当代;通过剧目建设培养人才,培育观众市场,打造时代精品。其中《邓世昌》、《八女投江》、《芦苇青青》三部剧目也是对于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希望通过这些剧目向社会大众传递真、善、美的内涵。

新时代展望新一代的大师和新一代的精品,此次演出的新创作品力求在艺术人文内涵上贴近时代,考量市场需求,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展现戏曲艺术的时代新风貌。新编历史京剧《春秋二胥》挖掘历史题材,注入人文主义关怀,是一出以是非拷问人心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的悲剧。在舞台呈现上坚持戏曲本体,以简洁的舞美为戏曲表演留出空间;其服装道具则在参考史实的基础上二度设计,服装面料采用了特别的“做旧”印染技术,有类似彩陶的斑驳质感,并采用了大量的传统苏州绣娘的平金绣工艺、青铜器的元素等。新编历史昆剧《景阳钟》作为获奖“大满贯”之作,已于今年9月拍摄成3D戏曲电影,并预计于明年在全国上映,通过新技术和电影的的媒介传播能力,扩大戏曲的传播力度和范围。《邓世昌》是一部体量磅礴的诗剧,诗意的舞台呈现以及融入电影巨制的视觉效果,拓展了沪剧的艺术表现空间。《铜雀台》是上海越剧院近年来在创演中开拓新市场的有力举措,是上海越剧院既有票房号召力、又不乏艺术高度的力作。革命历史淮剧《八女投江》以其诗意现实主义、细腻真实的人物刻画传递着信仰的力量,使这部有史可依的作品以艺术的真实呈现出人性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以及为争取正义所作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新编评弹音乐剧《芦苇青青》则看准当代中国城市音乐剧的蓬勃发展,将中国传统评弹艺术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相结合,增强其娱乐性和试听感,今年8月30日于上海兰心大舞台首演,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并收获了新观众。

新创剧目通过创、排、演的过程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技艺、经验、方法,传承前辈的道德修为,激励青年一辈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历练自己,不仅是演员,从编剧、导演、唱腔、作曲、舞美等各个专技岗位的人才都得到实践的锻炼,出作品、出成绩。在创作新戏的同时既能使现今在艺术上趋向成熟的后辈人才在舞台上有“立得住”的代表作品,又能培养一批更为年轻的后起之秀,而戏曲人才的全面培养是传承并发展戏曲的关键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