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1)

​​  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97周年纪念日。这场发生在1920年的灾难,死亡20多万人,释放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如今,岁月的流逝虽然磨灭了无数痕迹,但海原大地震仍有幸存者在世;地震留下的珍贵遗迹,仍随处可见;地震记忆形成的“地震文化”,还在当地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延续……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2)

​惊天动地的“环球大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天灾,突然降临到海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地震导致一个个山体滑坡、易位。滑坡的山体,吞没了村庄,填平了沟壑,拥堵了河道,摧毁了建筑……地震幸存者惊呼:山走了!

跟山同时走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乡亲。当时宁夏的人们居住条件很差,多数人居住在抗震能力极差的窑洞和土坯房中。地震发生后,原来的海原县城,除一座钟楼和一孔极矮小的土坯拱窑外,其余建筑物都被夷为平地,就连城墙也大半塌毁。有的村庄竟被山体滑坡整个吞没。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3)

​  地震后,灾民便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用手和其他简陋的工具碾磨粮场上尚未来得及脱粒的粮食充饥。海原县西安乡下小河村97岁的幸存者曹昌文说:“那时,白天黑夜哭声不断……”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4)

​​​ 地震发生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上海英国领事馆的所有钟表立即停摆,上海市民则看到自家吊灯在频频晃动,越南河内天文馆也有明显反应,就连洛杉矶也有震感。全世界有96个地震台测到并记录了这次大地震。

  大地震后,海原一带的余震一直持续到1923年9月,有感地震达到50多次,其中五级以上地震就有6次。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交通困难、路途危险,人们没能深入到重灾区,所以也没有搞清地震的震中在哪里,因此便笼统地称之为“甘肃大地震”(当时海原县归甘肃省管辖)。直到1921年4月15日,受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三部委委派,翁文灏等一行6人离京进入震区考察,历时4个月,才向外界发布了震灾的详细情况,明确指出:震中区应该在灾害更重的海原,但并未确定震中的准确位置。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增建等6位专家组成地震预报考察队,经过详细勘察,确定震中在海原县的干盐池至西安州之间。此后,才将“甘肃大地震”、“六盘山大地震”改称为“海原大地震”。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5)

​  90多年后,有关海原大地震的传说和奇闻逸事,还在当地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文化”:

  地震时,海原县西安州农民张学军的曾祖父正抱着张学军年幼的祖父坐在炕上,情急之下,他的曾祖父把他的祖父塞到炕上的小桌下。结果,他的曾祖父遇难,他的祖父却幸存下来。从此,这个小桌便成为他家的“圣物”,被供在高处,年年举行纪念活动。

  地震时,有一个农村妇女怀抱婴儿坐在炕上,一阵地动山摇之后,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阵冷风吹来,她抬头一看,看见的是满天星斗,不知房顶被掀到什么地方去了。

  地震时,有两个盐贩贩盐住进海原县西安州一家小旅馆,被倒塌的土墙掩埋。地震几天后,他俩被店主从泥土中挖出。店主要向他俩收取7天的住宿费,他俩一脸迷茫:“我们只住了一个晚上,怎么要收7天的钱?”他俩竟不知道自己已在泥土中睡了多久了。

  地震时,有一支骆驼商队途经海原县干盐池,刚巧碰上地震,大地裂开一道裂缝,整个商队连人带骆驼全部坠入其中。很快,裂缝又合上了,商队无一生还。几十年以后,竟有人到此挖掘、寻宝。

 ……

  这些传说,有的与事实毫无差别,有的则可能加进了一些演绎甚至虚构的成分。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6)

​  当地许多人都保留了一份与地震有关的记忆。有的虽然不是亲历,但也是从祖辈、父辈那里传下来的,因而是真实可靠的。

  每年快到12月16日,都有来自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其他地方的人远道而来,到海原县县城外的“万人坟”和其他地方祭奠。其中,到“万人坟”祭奠最多时竟在千人以上。对这刻骨铭心的日子,回族人称之为“纪难日”,汉族人则叫“劫难日”。由于地震,海原县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民俗。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在晚上睡觉前要在室内放上一把铁锹,以备不时之需。

  地震后形成的生动、奇异、深厚的“地震文化”,在广阔的大地上延续着。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7)

​  与地震文化一起遗留至今的,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地震遗迹。

  海原大地震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一条长达237公里,跨越宁夏、甘肃几个县的断裂带。乗飞机从空中鸟瞰,断裂带更为明显。而山体滑坡的遗迹,更是历历在目。许多山体就像被利斧劈过一样,一大半仍留在原地,一小半却分离出去、滑向低洼处。记者最近在海原县采访时,海原县地震局的负责人就带记者观看了李俊镇的大滑坡。这个滑坡,从徐家沟到蒿内全长2公里,山体向前推移了1公里,滑坡的泥土有1亿立方米。滑坡堵住了水沟,形成了面积约有1000亩的李俊湖。

  像李俊湖这样,由于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在海原县还有许多。而在与之相邻的西吉县,这样的堰塞湖竟有4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党家岔堰塞湖竟有190万平方米水面,蓄水总量则达到1100万立方米,有十余种鱼和近十种珍禽赖以生存。因为它是由地震形成的湖泊,已在十多年前被人正式改名为“震湖”了。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8)

​  海原大地震,造成大地扭曲、错位,将部分高地变低,也将部分洼地变高。人们顺着断裂带行走,变得比较方便,慢慢地竟走出了一条条小路。因为是在大地震摇出来的路,当地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摇路”。

  在海原县干盐池一带,大地在震后出现严重错位,位移在4—11米之间。其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田埂的错位。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可以看到十几条这样错位的田埂。现在仍可以看到五六条错位田埂。

  当然,海原县县城边上的“万人坟”,是一处重要的地震遗迹。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位于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的一株约有500年寿命的古柳。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棵立于洪水冲沟中的古柳,底部被分作两处,已呈枯朽、衰败之态,而上部却枝繁叶茂,冠盖如云。中空的树干,足可以藏匿一人。原来,大地震左旋错动形成的错位,正好从古柳中间穿过,将古柳劈成了两半。但经过类似“五马分尸”的“酷刑”之后,这棵古柳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研究地震的活标本。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9)

​  海原大地震在我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当时的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震后立即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台;科学考察组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份震区裂度等震线图;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万国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到世界讲台上宣读与海原大地震有关的论文。

  尽管全球每年都要发生许多破坏性地震,但像海原大地震这样留下丰富地质遗迹的还极为少见,而具有重要科学考察价值的则更少。刘刚对记者说:“海原大地震的地质遗迹,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垄断性。”宁夏地震局负责人也认为,海原地震断裂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研究和利用价值最高的地震遗迹,是一部“活教材”。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断有各地的科研人员前来考察。

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兆(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你知道多少)(10)

​  地震,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却可以通过科学预报和有效预防、积极救护而大大减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