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早年经历(为啥比青春剧男主还有少年感)
来源:谈心社(ID:txs163)
近来最受关注的剧,当属《点燃我,温暖我》,不但在一众古装剧中杀出重围,也为内娱带来不少新鲜面孔。
伴随着陈飞宇、张婧仪等年轻演员的走红,一个熟悉的名字也再次回到观众视线——
朴树。
在剧中,他演唱的插曲《Forever young》,道尽主角的心酸和倔强。
“你所拥有的一切都过期了,你热爱的一切都旧了,所有你曾经嘲笑过的,你变成他们了……”
而另一首,他为这部剧再唱的经典之作《那些花儿》,也击中无数观众心中的柔软。
这次献唱实属难得,众所周知,朴树向来是个特立独行的歌手,平时鲜少露面。
每每出现,也只是在各路音乐节上,留着短发和胡茬,在充满烟火气的喧嚣中,随性地表达。
说起来,49岁的他,早已“告别”少年。
但当大家提起朴树,却仍愿意将所有形容少年的美好词汇赋予他。
至情至性真少年
朴树是自小在北京长大的南京人。
他原名濮树,出身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一家住在北大家属院。
周围的小伙伴从小就立志“要当科学家”,成长轨迹也大致是从北大附小到附中,再到名牌大学。
一切看起来都理所当然。
自小性格乖巧的朴树,深受父母、长辈和老师们的喜爱,小学六年,他当了五年的班长和中队长。
他也似乎要沿着这条流水线般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但在小升初考试后,这一层和谐,碎了。
仅差0.5分,朴树与北大附中失之交臂。
回忆起当时感受,朴树直言:“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为这半分,父亲整整忙活一个暑假,也没能让他成功入学。后来,他把名字改成了“朴树”。
孤僻、痛苦与叛逆的影子,在他身上慢慢浮现。
姨妈有次对朴树母亲说:“我怎么没见朴树笑过?”
妈妈赶紧带着他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果是差3分变态。
测试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朴树默默选择了“无动于衷”。
他的心扉在慢慢关闭。
也正是在这期间,哥哥留在家里的一把吉他,为他打开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自初二起,朴树就很少跟同学交流,音乐成了他表达态度的方式。
他曾说:“相比较语言,我更信任音乐。”歌词或许言不由衷,但旋律永远发自肺腑。
对音乐的执念一直延续到大二,他下定决心退学,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
自此,世上少了一位按部就班的高材生,却多了一位不世出的音乐才子。
曾有人问过朴树:“假如当年没有摸到哥哥的那把吉他,是不是就不会踏上音乐的道路?”
朴树没有给出大家期待的答案:“我还会有另一把吉他的。”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那把吉他。”
有的人,生来就注定要走他该走的路。
1996年,朴树签约“麦田音乐”,正式进入演艺圈,踏上了歌手的生涯。
在此之前,他曾拨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电话,想和他见一面,“推销”几首自己写的歌。
几首曲子弹罢、唱罢,高晓松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对眼前这位年轻人非常欣赏。
“你唱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卖歌啊?干嘛不自己唱呢?”
朴树直言不讳:“我觉得你们音乐圈里的人都是白痴,我只想卖歌赚钱,不想跟你们打成一片。”
狂言一出,高晓松更喜欢他了,也很快“忽悠”他加入了现阿里音乐董事长——宋柯创立的麦田音乐。
“他像琥珀,他的音乐就像琥珀外边那个坚硬的东西,他就被这些音乐冻在里面。”多年以后,高晓松这样评价他。
1999年,朴树的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问世了。这一年,他只有23岁。
他唱:“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专辑中第一首歌《New Boy》,唱出了他对二十一世纪的向往。
那一年,电脑上是“Windows98”,手机上是“贪吃蛇”;那一年,孩子们捏着五毛钱的钢镚,能在小卖部里狠狠解一把馋。
那年挺朴素,却充满活力。
那一年的朴树意气风发,也对千禧年抱有期待。
不知后来的生活,是否如他所愿。只是有的歌迷,多年后会在这首歌下留言:“朴树你骗人,以后的路充满痛苦,新世纪一点都不酷……”
《我去2000年》一经推出,叫好又卖座,不仅助他获得了诸多最佳新人奖,更是创造了当时的销量奇迹 。
朴树,红了。
“矫情天才”的反叛岁月
时隔一年后,朴树就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歌曲《白桦林》。
舞台上的他,面无表情,与过年喜庆的氛围格格不入。
成名后的生活,他很不适应。无论是宣传活动还是演出,对他而言都是一种煎熬。
一次从天津做完宣传,在返程的高速路上,朴树望着窗外的天空,突然要求停车。
他想在路边看夕阳。
同行的高晓松告诉他,不可能在高速路上停车等他。
而朴树却执意下车,并告诉众人尽管离开,不必等他;自己则抱着一把吉他、拎着一个水壶,一个人在路边弹唱。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图源:《奇遇人生》
这个彼时20多岁的大男孩,毫不遮掩内心的脆弱、痛苦与纠结,坦诚且无畏。
2003年,朴树的第2张专辑《生如夏花》问世,让他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
内地最佳男歌手奖、内地最佳制作人奖、内地最佳唱作人奖、年度最佳专辑奖……所有能想到的名头,几乎被他拿了个遍。
可他依旧不快乐。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圈子似乎跟他想得不一样了。
音乐变味,娱乐为王,选秀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把无数纯粹的理想拍死在沙滩上。
他仍想试试,打碎身上的坚冰,挑战不一样的自我。
2007年,他参加综艺节目《名声大震》。
高强度的训练和突破性的表演,让他几乎力竭,最后打着封闭针拿到了总冠军。
之后他重病了一场,自我感觉身心陷入了谷底。
他说:我病了。具体是什么病,就是西医指标一切正常,中医一看全部乱套。
“最严重的时候,真的感觉生不如死。”
想了想,他又说:“据我观察,大量的人活在生不如死的状态下。”
即使是在最热爱的音乐上,他也走得并不顺利。
后来的七年时间里,他有尝试过编曲,却半路暂停;
两次赴英国录音,因丧失了对这些歌的热情,废弃了录音。
期间,他甚至因为唱片延期专门发文,向翘首以盼的歌迷和大众致歉。
对那时的朴树来说,聚光灯之外,尽是黑暗。
归来不做“少年”
2014年,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上映,在影片的最后,一个熟悉的嗓音悄然出现,让银幕前的观众心头一颤。
那是好久不见的朴树,为电影制作的主题曲——《平凡之路》。
那个十年前高歌“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的大男孩;
如今却低吟着“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2017年,他的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历经坎坷终于问世。里面的那首《Forever Young》,就是当年《New Boy》的再填词版。
相较于前作的欢愉,新作中明显带着一些无奈与不甘。
“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所有牛X过的都颓了,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变沉默了……”
但在歌曲的后半段,朴树突然话锋一转,唱到:
“Just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
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血液里的躁动,依然存在。
很多人说,这张专辑里,依旧充满着“少年气”;重新出发的朴树,“归来仍是少年。”
可在朴树看来,所谓的“少年”,只是他生命里的一个方面。
“不是我少年,而是很多年轻人提前老掉了。”
“我只不过跟大家一样,经历着一个特别复杂的人生而已。”
他的确有些复杂,甚至有点“拧巴”。
谈金钱,他几乎毫无概念。
一次出门办事,他把车翻了个遍,也凑不齐八块钱的停车费,最后实在没办法,用两瓶矿泉水抵了“债”。
可他有时也很“壕”。
有一年自己组建的乐队演出太少,大家都很拮据,于是在某一场演出中,他干脆分文不取,把钱全给了伙伴们。
乐队某位乐手身患重病,朴树和他约定:你的妈妈我来替你养。在他病逝后,每次演出的费用,朴树都要拿出一部分给他的母亲。
谈情感,他有时格外木讷。
一次,他的妻子问他:“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该怎么办?”朴树淡淡地说:“我会好好活着。”
有人对此十分不解:“你难道完全不顾及爱人的感受么?她可是个女孩诶!”
朴树却说:“女孩有什么不一样的么?”
有时,他在情感上又细腻得让人泪目。
2017年录制超级版《大事发声》时,一曲《送别》让他泪洒当场,泣不成声。
很难想象他当时因何崩溃。或许,他想起了多年前离世的乐队伙伴;或许,他想起了此前刚刚离去的爱犬“小象”。
小象临终前,朴树和妻子守在它的身旁。
生活中,他仿佛提前进入“退休状态”——
每晚十点睡,早晨一早起,喝着小柴胡汤,读着《伤寒杂病论》。
为了不打乱作息,在录制《乐队的夏天》时,他甚至中途起身,向所有人告别:“我岁数大了,要回家睡觉了……”
谈到大家最热衷的“少年感”,他却依旧能流露出少年的热血与激情:
“我对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失望。我觉得他们都千篇一律,追同样的剧、听同样的音乐、穿同样的衣服。年轻人应该酷一点,应该敢于犯错。”
淡泊是他,慷慨也是他;薄凉是他,细腻也是他;佛系是他,澎湃亦是他。
多个维度汇在一起,最终只凝结成一个词:自我。
一个真实立体的自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朴树。
不被名利所染、永远坚持自我、永远目光清澈。
朴树几乎满足大众对于少年感的所有“期盼”。
外界提起朴树,也总要赋予“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赞誉。
但其实这些年的朴树,早已悄然变了不少,甚至有点颠覆大众心中的既定印象。
外出吃饭,邻座的客人认出了他,主动送来一盘羊肉串。为了答谢,他主动坐过去,和人家聊到黄昏。
临别时,有人邀请他有空一起吃火锅,他也没有拒绝。这些在以往,都是他断断不会做出的举动。
一向不慕名利的他,也开始主动表露对物质的追求。
上节目时,被问及前来参加的原因,他直言不讳:“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那一年恰逢他打算拍3个MV,确实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
他甚至在访谈中表态,他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也希望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是,这些事情在他心里还排不上第一位。
朴树变了很多,唯一不变的,是他仍旧干净的目光,和勇敢坚持的自我。
如今再看来,或许“少年”这一“赞誉”,更多的是大众更需要,而非朴树。
那些听着朴树的歌一路走来的人,很多已不再年轻。
“归来仍是少年”,与其说是赋予朴树的形容,倒不如说是借此怀念自己时光渐去的人生。
反倒是朴树,从未沉溺于“少年”的标签,而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一点点试着与这个世界和解、交融。
但自我的内核从未改变。
或许真正支持一个人走完一生的,从来不是虚浮的“少年感”,而是一份认清生活的真相,却依旧认真生活的勇气。
就像曾有人问过朴树,你害怕变老吗?
他淡淡地回到:“我从不怕老,我害怕的是失去勇气。”
[1] 鲁豫有约:朴树 我没那么好 也没那么糟
[2] 响聊聊:朴树专访
[3] 《如是》第一期:朴树:奄奄一息过,才是真正的我
[4] 高晓松:《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 朴树
来源|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2022-11-30 12:02 发表于广东
声明|文中图片、视频及内容均转自原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