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140页古诗(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一)课文原句:“奶奶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8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一上册语文140页古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一上册语文140页古诗(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初一上册语文140页古诗

  (一)课文原句:“奶奶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8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汉刘向《说苑·权谋》:“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曰:‘君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做高门。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

  (三)文化因素:引文的内涵是:韩昭侯决定造一座高大的城门。屈宜憎恶地说:“昭侯出不了这个门!”有人问:“为什么?”屈宜说:“现在不是造门的时机。我所说的时机,不指日子。一个人固然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昭侯他已经顺利过了。这个时候不应该造高门。去年咱们被秦国夺去了宜阳,今年又大旱人民吃不饱肚子。不在这个时候体恤人民的疾苦,救人民之急,反而奢侈地花很多钱造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吉利的事不会来两次,不吉利的事必然重来。高门建造成了。昭侯死了,他终究没出这个城门。”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即由文中的“福不重至,祸必重来”演变而来。

如何看待这句俗语?这句俗语是不是宣传迷信?据笔者看,这句俗语不是宣传迷信,而是老百姓经验的总结。为什么这么说?在封建社会还有一句俗语叫“不如意事常八九”,与“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近义。为什么那时产生这么多的不如意的话?就是因为那时的生活现实与百姓的生活欲望离得太远了,百姓觉得不如意的事是屡屡发生的,所以才有“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样的认识。

当然回归到引文屈宜说出的“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这句话,与昭侯造高门这件事虽是巧合。但昭侯在“大旱民饥”的时候造高门毕竟是不关心百姓生活,不懂如何治国的昏庸表现,说几句咒昭侯的话也在情理之中。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