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表达的技巧和话术(学会这三种说话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与人沟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沟通表达的技巧和话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沟通表达的技巧和话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与人沟通。
不管你喜不喜欢说话,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需求。所以怎么在与人沟通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提升我们做事的效率。
那怎么样的沟通,才算是“有效沟通”呢?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
1,沟通能够取得某种效果;
2,沟通具备一定的效率;
3,沟通营造出舒适心理感受。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可以通过这三方面构建自己的语言,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了。
但具体来说,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三件事呢?
确认沟通的目的,预设沟通效果沟通的目的,就是谈话双方,通过语言交流,而让彼此取得思想共识的一种行为。这种“思想共识”,就是所谓的“沟通效果”。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无时无刻都要跟别人沟通。千万不要以为,“我有事找你”才算是沟通,平常的闲聊,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当成沟通那样去进行。
例如今天你约喜欢的异性出来“吃喝玩乐”,那么期间怎么聊天,你们当然可以天南地北地去聊天,但是谨记,我们不要忽略“沟通效果”。
如果你想和这个异性进一步增长感情,那么你和对方在聊天期间所塑造出来的“沟通效果”,将会影响到你们下一次你们能不能“再续前缘”。
否则,对方和聊天,永远都是感受到你沉闷、寡言、无聊的情绪,那这种沟通效果,是不是对影响到对方对你的“观感”呢?
相反,如果你能够塑造出一个幽默、轻松、大方、自然的沟通效果,那么人的情绪就是跟着这种感觉走,从而说不定对你产生好感。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沟通之前,事先确认这次交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沟通效果,那么你与对方的交流,就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就很明白了,一个好的沟通,应该做到五个方面:
1,明确沟通目的;
你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沟通?
对于这次沟通,有没有明确的需求?
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沟通目标?
2,掌握沟通时机;
什么时候可以采取达致沟通目的的手段?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取沟通手段,哪些情况应该停止?
你能不能通过察言观色,掌握交谈的时机?
3,制定沟通策略;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获得这个效果?
要塑造预设的沟通效果,你需要怎么做?
预设的情况有没有发生?有解决方案呢?
4,对沟通情况做出反馈;
这种方式没有效果,你能有其他备用方法吗?
沟通有没有达致预期的结果?你能找出问题所在吗?
可以进一步加强或者调整当前这种沟通效果呢?
5,懂得妥协,达成共识。
如何结束当前的沟通?
对方的反应是否在你的预期之内?
你达致多少沟通效果?
例如你想让老板提高待遇,这是你的沟通目的,也是第一步。明确第一步的目标,接下来你就要识别沟通的时机。
你当然不能公司境况不好的情况下,贸然开口给你加薪。同样,如果你刚入职不久,就要求老板加工资,谁都不会理睬你,毕竟你没有这个资本。
当你的个人价值,通过你的能力体现出来之后,而薪金又跟你的能力无法匹配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跟老板沟通,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尽管如此,任何沟通,都需要讲求策略。如果你一上来就说:“老板,我要加工资,否则我就辞职不干”,那么说不定容易弄巧反拙。
你可以先说明自己的情况,态度温和地提出要求,如:“老板,相信你也知道,我为公司做了多少事了。每天加班加点,都没有那些老员工坐在办公室里一天挣得多。我觉得这样对我来说很不公平。我希望我的工资,能够完全体现出我的个人价值。”
记住,没有一种沟通策略是万全的,根据当下的情况和谈话对象去调整,才是正确的做法。
如果意识到自己当前这种沟通策略没有任何效果,就应该灵活变换沟通方式。要懂得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沟通策略的做出调整,看看对方的反应是怎样。
沟通并不是万能的,不要奢求任何事情都能够透过沟通解决。但沟通,却是我们与外界构建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有效手段。
沟通要讲求效率,尽可能提升沟通的效率我们都很讨厌,为了说一点事而长篇大论的人。更讨厌该要认真表达时,却说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人。
这种表达方式,会让我们获得不好的观感,降低彼此沟通的效果。不管是什么事情,在进行沟通时,一定要让自己的表达更有效率。
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表达时,要重点先行;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说话也是如此。所以当你有一个观点需要表达出来时,应该先把观点说出来,然后才补充其他相关的事情。
例如你遇到交通意外,受了一点小伤,不是很严重。如果这时你接到父母的电话,你要怎么说呢?
错误的说法,当然就是“妈,刚才我遇到交通意外了,撞车了,我现在还在现场,大家都在等交警过来,地上有很多血迹,我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不过我就没什么事,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而已。”
这个说法有什么问题?相信你还没有说完,你父母就已经担心得要喊起来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妈,我刚才遇到交通意外了,不过我人没事,只是受了一点伤而已,是对方追尾撞上我的车,我们还在等交警过来处理。”
这样说,你才能把一些你父母想知道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至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诸如地上有血迹,你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事,就之后进行补充就行了。
第二,尽量运用短句表达;
我们说话,运用长句去表达,很容易给人一种抒情、缓和甚至是拖沓的感觉,但如果运用短句,就能够精简表达,让我们在接收信息时,会有更利索和快速的感觉。
所以,除了有特别需要,否则在沟通时,尽量运用短句。
例如你买了一件新衣服,想对方说明这件衣服的漂亮,如果运用长句表达,可能就是:
“我之前去商场那个品牌店逛街,没想到正好遇到店铺有减价的优惠活动,于是我逛了一大圈之后,用半价买了一件纯色、简约、长袖的连身裙,我觉得这件衣服穿在我身上的感觉很好看,我简直怎么看怎么喜欢啊!”
如果运用短句,就会给人利索的感觉,如:“我之前逛街,在XX店买了一件连衣裙,款式比较简约,颜色很纯净,我上身的感觉很好。当时店铺正值优惠活动,我用半价买的,我太喜欢了!”
也许两者的字数差不过,但听起来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后者的短句,传递出来的信息更直接、更明确。
第三,沟通时要有时间概念;
麦肯锡公司,有一个著名的沟通理论:30秒电梯沟通法则,意思就是说,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的交谈当中,当然没必要这么“煞有介事”,但沟通还是要有时间概念的。
例如在一个特别的场合,你要跟别人解释某个问题,你就不能好像在家里一样,喜欢说多久就说多久,最好把要说的内容,限制在某个时间段内。
所以,除非有特别需求,否则每一次沟通的表达,最好限制在30秒以内,例如上文那个“交通意外”的例子。
尽量做到,30秒内把主要信息表达出来。
沟通营造出舒适心理感受我们与人相处时,获得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言行。
如果你举止粗俗、行为自私,而且说话声音尖锐,不顾及他人感受,那么这种言行,就会留给我们不好的感觉。
所以怎么控制好我们的言行,或者选用什么样的言行进行沟通,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沟通结果。
怎么让自己言行,在与人沟通时营造出轻松的心理氛围,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尽量让自己处于轻松的态度;
人的情绪会感染的。如果你觉得很紧张,那么对方也会受到你这种情绪的影响,而感到浑身不自在,这样自然就很难正常沟通了。
但如果你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用轻松的姿态与他人交谈,当别人感受到你这种情绪,自然也会慢慢放松下来。
但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在与人交谈时,放松下来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对当前环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自我思想负担过重,造成自我制约;
第一个原因很容易理解,由于人对于不熟悉环境,都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恐惧心理,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应对当前的环境和情况,所以就缺乏安全感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尽量让自己在心里构建安全感就行,如通过简单的互动,跟环境产生关联,诸如跟别人打招呼,寒暄等。或者了解当前环境能允许自己做什么,不允许自己做什么,让自己心里有谱。
当你心里对当下的环境和谈话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心理有谱了,自然能够获得安全感,让自己放松下来。
第二,通过语言的运用塑造出轻松的氛围;
试想一下,我们用严肃的语言说话,是不是会给人严肃的感觉?用幼稚的语言说话,就会给人小孩子的感觉?
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是一种塑造心里感觉很好的工具,只要我们懂得如何运用语言,塑造出适合当前环境的氛围,我们就能够为良好的沟通建立条件了。
比如你约了朋友出来见面,由于堵车迟到,朋友就问你:“干嘛这么迟啊”,正常的回答就是“堵车”。
但如果你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去说,你就可以这样表达:“不好意思,一出门就遇到世界末日要逃难般的堵车,我也没办法不迟到。”
这种跳脱出正常思维的聊天,如果你能够在接下来的聊天里,不同穿插这种语言,就能够塑造出轻松、有趣的聊天氛围,你留给别人的感觉,也就是一个轻松、有趣的人了。
记住,同样一件事,不同表达方式就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效果。再举一个例子。
你今天跟女神表白,然对方拒绝,这件事说出来就会给人很伤心的感觉。但如果转换你的表达方式,就可能变成另一种有趣的感觉,如:
你:我今天跟女神表白了。
朋友:结果怎么样?
你:她高兴坏了。
朋友:真的吗?你表白成功了?
你:没有!她是很高兴,终于有机会正式拒绝我的追求了。
这就是有趣的聊天了。
那怎么才能够让自己有这种运用语言的敏锐度呢?
做个有心人,多看笑话,多积累段子,多分析看到的有趣话语,培养自己的应用意识。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去锻炼自己,自然就形成表达习惯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只有当你身心都感到非常放松的前提下,你才能够发挥出这种创意的语言运用技巧。
只要你能够有意识运用这种语言去营造适合沟通的聊天氛围,让别人有一个舒适的心理感受,那么你取得沟通效果的几率,就会大大增长了。
这才是沟通高手的基本素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