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

河南盛产美女吗?这大概不成问题。

往前溯,《诗经》中的郑女、卫女,春秋息夫人,东汉阴丽华,三国蔡文姬,唐代上官婉儿,五代花蕊夫人,北宋李师师,等等,都留下了记载;现在全国知名的,海霞、马艳丽、陈鲁豫、程琳、萨顶顶、赵柯……好像,这已经不再是苏杭、重庆、米脂、淮南这些地方的专利了。

到洛阳、信阳、郑州这些地方看一看,处处佳丽如云。若说遗憾,只有这么一点点,河南美女太低调,或芙蓉飐水,或暗香盈袖,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她们在整体上也没被好好推介过。

不过,我们今天不谈河南的美女,只谈河南的美丽产业——那么多以美为标签、为价值、为内容的产业,它们打扮了我们的美女,扮靓了我们的城市,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让这世界摇曳生姿。

这就是说,女人的美丽固然需要天生丽质,但用各种美的产品来装扮起来,那就更加风姿绰约;即便美得含蓄、美得粗糙、美得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这地方的人一出“巧手”,伊人立马即可变得眉目“俏兮”。

这样的美丽产品,从“头”到“脚”,一应俱全。

不信?那咱就从“头”说起。

全国美女用的皮筋和头饰,80%来自焦作沁阳紫陵镇

许昌假发,让全世界丽人拥有“头顶服装”

河南已成为“跨境美妆全球集散基地”

一把鹿邑化妆刷,让全球女性春风拂面

鹿邑草帽,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了天价

郸城伞、宝丰眼镜,为中国女人遮阳避雨

中国女人买的围巾或帽子,至少有一半来自偃师翟镇

睢阳内衣、郑州女裤,它们的温柔,天下女人都懂

鲁山腰带、鄢陵箱包、桑坡雪地靴:美得霸气外露

人造钻石与美甲:让天下女人的手,风情万种

孟津瑜伽产业带,为中国女人的运动美背书

“河南模特曾占全国模特总数1/3”,这不是传说

美的创造,来自最底层。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

撰文 | 周键

01/

全国美女用的皮筋和头饰,

80%来自焦作沁阳紫陵镇

焦作沁阳紫陵镇有几个村,坞头、范村、王村等,表面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它们所生产的五彩皮筋和其他头饰产品,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销售额6亿元以上,吸纳6万余农民就业,其中的坞头,被称为“全国皮筋头饰行业第一村”。

这个产业,产自“偶然”。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

1979年冬天,范村民张长金琢磨出了用乳胶圈和尼龙线缠皮筋卖钱的小营生,后来不断改进,到1985年发展成用擀面杖搓皮筋。由于搓皮筋工艺简单,好干易学,投资少,见放快,上至老下至小女,人人能干,很快就在全村普及起来,形成以范村、坞头、王村等村为中心,辐射沁阳、济源两市7个乡镇的皮筋生产基地。刚开始,村民们自己搓自己卖,逐步发展成为向外地托送批发。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3)

这些地方生产的五彩皮筋,利用的多是全国各地乳胶厂、针织厂的边角废料,已形成产供销分工明确、门类众多的全产业链产业,也出现了祺雅、亚飞这样的龙头企业。

几个村都建立了头饰品产业园,其中范村产业园的展厅内,摆放着6大类、500多个品种、3000多种款式的皮筋头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产品早期经浙江义乌、武汉汉正、洛阳关林等小百货市场发往全国,而后又通过电商渠道行销海内外,出口量超过全国皮筋类头饰的1/3。

一个小皮筋,让这世界上那么多的秀发奔涌出飘逸。

02/

许昌假发,

让全世界丽人拥有“头顶服装”

假如天生没有一头秀发,却希望梦中拥有,这时候,来自许昌的假发生产商,就可以做她们的美发美妆顾问。

是啊,这个地方,在全世界的假发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有关数据显示,许昌现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拥有3000多个产品种类,相关从业人员30万人,市场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假发数量能占到世界假发市场的50%。目前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平均每2秒就能卖出1顶来自许昌的发制品,全球每卖出10顶假发就有7顶来自许昌。

许昌人做假发生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百年前。1902年,许昌人白锡和在山东做生意时,看到德国的商人用钢针换妇女的头发,加工后以高价出售到欧洲地区。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4)

白锡和将这个方法告诉村里人。在白锡和的带动下,同乡人纷纷加入该行业,并渐渐学会了加工技艺,还将人发按不同长度分档次扎把,取名为“档发”。

到了改革开放后,许昌灵井镇的人开始到全国各地收购头发,瑞贝卡创始人郑有全等人看到其中商机,纷纷筹资建厂;这期间,日韩商人因为中国人工成本低、真发原材料充裕,也来华开办工厂或委托加工。

后来,随着真发资源越来越紧张,瑞贝卡等假发生产商逐渐打破技术壁垒,化纤档发后来居上,整个世界的假发生产彻底实现向许昌的转移。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5)

许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假发之都。这个地方假发产业的发展史,就是假发产业链全球转移史的缩影。

如今,假发风行全世界,无论是总统夫人、好莱坞明星,还是众多黑人妇女、亚裔“樱花妹”“泡菜妹”“熊猫妹”,“头顶服装”已成她们日常穿戴的“标配”。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天光乍破遇,暮雪白头老。江南晚来客,红绳结发梢。”(何晓道《十里红妆女儿梦》),如今,中国女性有了秀美的许昌假发,直接就可以“红绳结发梢”,又何须再等到“长发及腰”?

03/

河南已成为“跨境美妆全球集散基地”

谁能想到,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近几年成了仅次于广东、山东的美妆(彩妆)大省。

天眼查显示,中国目前共有13.4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彩妆、美妆”字眼的企业,其中,广东省以2.4万家相关企业数量占比17.9%,位居第一,山东省和河南省数量也均超过1万家,分别以8.1%、7.7%分别占据第二位、第三位。

一些大单品的经营上,目前,广东省口红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近400家企业,占全国该类企业总量的13.04%;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和河北两省也分别拥有334家、248家口红相关企业。广东省面膜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1400余家企业,占全国该类企业总量的33.15%;此外,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山东也分别拥有近300家面膜相关企业。

进出口业务方面,来自海关等部门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跨境进口第一大品类,郑州的美妆进口量占整个中国跨境进口的行业比重超过30%,已经形成“跨境美妆全球集散”的优势。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6)

本土美妆品牌培育上,河南因为拥有庞大的人口与数量可观的县级市场,且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因而也一向表现突出。上世纪90年代,中陆洗化城作为传统批发市场盛极一时,诞生了知名的化妆品批发大户兴隆日化、迎春洗化、鑫源日化等,市场覆盖全国,至今仍保持着年营业额至少超亿元的规模。2000年以后,佰草集、自然堂、卡姿兰、美肤宝、玛丽黛佳、丸美、韩后等10余个国内一线品牌的全国NO.1代理商,均诞生于郑州。

发达的县级市场为各类美妆品牌提供了生存沃土。据《化妆品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河南108县市中至少涌现出了30多个门店数超10家的化妆品连锁系统,这些区域性连锁大多以县为单位,各自称王,市场地位几乎难以撼动。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7)

这样一种市场格局中,近些年,“我的时尚女友”(驻马店)、“洛阳色彩”(洛阳)、“花漾年华”(开封)、“晶晶化妆”(周口)、“艾华氏”(漯河)、“美生堂”(信阳)、“碧云天”(商丘)、“周天名妆”(洛阳)等本土彩妆品牌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广泛影响力和市场业绩,有不少甚至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榜”。另外,从河南走出去的“环亚科技”正在冲刺IPO,该企业名下拥有“美肤宝”“法兰琳卡”“滋源”等国货美妆个护品牌。

应该说,在便利的交通网络支撑下,河南地区的美妆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还辐射了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一众周边地区。正因看到了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定位于打造“中原美妆时尚小镇”的郑州同赢商贸港、洛阳中原美谷美妆基地受到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目前正跃升为中国美妆产业的新地标。

04/

鹿邑化妆刷:

聚焦性的产业演进,让它站在了金字塔尖

有了美妆产品,还要有美妆用具。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周口鹿邑有一个了不起的产业——化妆刷——年产值近40亿元,相关生产企业140多家,带动全县相关产业经营主体达1000多家,吸引全国专业化尾毛产业技术工人1.8万多人,吸纳本地就业5万多人,已形成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这个地方的化妆刷等尾毛产品年销量占全国80%以上,市场覆盖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欧莱雅、香奈儿、雅诗兰黛、宝洁、雅芳等10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谁能想到,这些产品利用的原材料仅是不起眼的羊尾巴毛。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8)

鹿邑历史上就是皮革加工贸易的集散之地,制鞋、皮具加工产业发达。许多养殖户都把牛、羊的毛发当作废物扔掉。上世纪80年代初,鹿邑人谢国银的一个天津亲戚来找他,说可以把羊尾毛收集起来卖钱;谢说干就干,很快把这个生意做了起来。当时,大量日韩企业到中国投资化妆品产业,鹿邑遂成化妆刷所用羊尾毛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一些鹿邑人闻风而动,开始在本地做化妆刷的初级加工;后来随着该由沿海向内地的逐渐转移,鹿邑的化妆刷产业链显现出成本、加工、人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所以吸引了更多人开始在本地投资,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9)

目前,在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内,除了品种齐全的化妆刷,不少企业又都拥有粉扑、彩妆蛋等生产线,鹿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化妆用具之乡”。

考究起来,鹿邑的化妆刷产业经历了由皮革生产“大产业”向尾毛加工“小产业”逐渐演进的过程,展现出底层经营者不可小觑的市场智慧。

05/

鹿邑产的草帽,

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了天价

在鹿邑还有一项美丽产业,近几年开始享誉国际。

具体而言就是由当地农民编织的草帽,目前已成国际时尚界极为欢迎的特色产品。无论是法国服装界的知名模特,还是欧美、日本的皇室成员,从这里走出去的不少定制草帽,都成为她们头上极为靓眼的风景。

说起来,这种草帽的制作原料很普通:当地田里生产的麦秸秆。但鹿邑的麦秸秆,柔韧、细长,编成草帽后风吹雨淋不易变色。当地农村有掐辫子的传统,号称“草编之乡”,上世纪90年代,“草帽村”赵楼村的农户开始把这当作能够发家致富的生意来做,没想到很快就在东南沿海打开销路。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0)

目前,当地仅赵楼村就有440多户的1500多人在从事这个产业,拥有有草帽加工作坊11家,年产草帽2000多万顶,年产值约1.3亿元。

后来,当地一些投资者在继承传统草编工艺的基础上,率先引进拉菲草、工艺纸等新型草编原材料,并对传统草编工艺进行改良,上马了时尚草帽及礼帽、棒球帽等产品加工生产线,并把草编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使得鹿邑草帽变成了国内外草帽市场的抢手货。

2010年后,世界知名奢侈品、连锁商店品牌阿玛尼、沃尔玛等,都和这里的龙头企业顶尚等签了定制合同。

2019年,知名奢侈品品牌LV推出了一款售价8200元人民币的复古草帽,在网上引起关注。该款草帽由100%的稻草构成,绳扣与线绳端头饰有路易威登标识,寓意是要在烈日骄阳下“自由宣扬个性主张”。这款草帽一经推出,很快就在网上引起爆炸性讨论,不少人开玩笑,这玩意儿在中国农村一抓就一大把,几十块钱一个,LV凭什么就敢这么卖?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1)

这世间到底还有一些明白人,他们说:“人家品牌影响力大,卖空气、草帽都管钱,可你中国制造,质量再好有啥用,还是得给国际品牌做代工,产品贴上洋牌子才值钱。自然,利润大头也被老外赚去”。其实,照我说来,由于分工不同和市场格局的差序存在,中国传统的草帽产业存在“四个8定律”(2018年的市场)。

第一个8:最底层的乡村生产者,在作坊中从掐草辫到制作成一顶草帽,所获工酬每顶可能只有七八元;

第二个8:本土企业从这些作坊中收购草帽,每顶价格最多只有80元;

第三个8:沿海的外贸企业做进出口生意,从企业手中收草帽,如果加上设计、装饰等附加因素,那么一顶能付出800元左右的价格;

第四个8:当LV、阿玛尼这样的奢侈品企业将自身品牌贴上后,这些草帽就敢于在国际市场卖出8000元左右的天价。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2)

——这就是品牌、渠道和市场层层加码的结果,如果想改变这种现实格局,那么,就要求本土企业不断努力、再努力,突破层层天花板。2020年,顶尚帽业将一款帽子在义乌的专卖店卖出了3000多元的高价,而且直接打开了美国市场,消息一经传出,就在业界成了大新闻。

草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草帽,它在市场中脱胎换骨,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06/

郸城伞、宝丰眼镜,

为中国女人遮阳避雨

一把美丽轻盈的遮阳伞,在夏天对女人特别重要。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后,人们用涂了桐油的绵纸制伞。此后千年间,油纸伞、油布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替人们遮阳挡雨,还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

去杭州京杭大运河,那里有专门的伞博物馆。

河南汝州有一家油布伞手工制作坊,至今传了150多年,依然保留着100多道传统的制作工艺,被汝州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寻找古典诗意,那么,这就是很不错的去处。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3)

但现在我们要说的却是位于周口的郸城伞业产业园,那里面工人们忙忙碌碌,五颜六色的成品伞在工人灵巧的操作中“流下”生产线,打包装箱,销往世界各地。

目前,郸城县共有制伞企业 100多家,在周围乡村设有200多个加工点,辐射2000多个班组,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伞业产业园吸纳了三和雨具、兆亿伞业、雅姿制伞等13家规模型制伞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20%以上。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伞业之乡”。

这个目标遥远吗?现实情况是,中国的伞业制造,正在实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省份的转移。早在2014年,郸城人徐维义和马秀兰夫妇俩决定返乡创业,利用自己在福建一家制伞企业13年的工作经验,在家门口建起了自己的制伞工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郸城的制伞产业集群就这样迅速发展起来了。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4)

“一县一特色”,这是乡贤回乡创业的结果。当前内地的许多产业发展,大概都需要这样的“火种”。

与郸城伞类似,平顶山宝丰的杨庄镇近些年兴起了一个眼镜产业园,它这里出产的太阳镜、墨镜等美妆用眼镜产品,目前在国内已占据一席之地。2021年,这个产业园就生产镜片14万片、镜架613万副,实现产值4.85亿元,2022年已超过6亿元。园内已入驻由当地农民和外地客商创建的企业近20家,形成了眼镜研发、生产制造、视光培训、物流配送整条产业链。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5)

这样的“火种”,在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中,极为普通。但正因如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7/

中国女人买的围巾或帽子,

至少有一半来自偃师翟镇

在洛阳偃师,有一个翟镇镇。全镇现在拥有针织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了“基地 公司 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各类针织围巾、帽子3亿多条(顶),产值约20亿元,属于名副其实的“中国针织围巾镇”。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女人每年买一条(顶)针织围巾或帽子,那么一半的可能性,就是由翟镇人织出来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有三大针织基地:上海的川沙县、河北省的蠡县和河南省偃师的翟镇,都是以针织帽子为主。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6)

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市川沙县的产品开始面向出口,编织高端的羊毛衫、毛裤,河北省蠡县则转产织低档次毛衣毛裤,到全国各地推销。这样,生产针织帽子的,就只剩下河南翟镇镇了。

翟镇镇甄庄村原来有一个集体针织厂,后来适应不了竞争,垮了。1982年,当地出现个体户,翟镇镇的针织业风起云涌,相继建了染线厂、毛纺厂等,不少企业从最初的针织横机又陆续上马了三针机、七针机,生产老虎帽、八角帽、球帽、杏子帽以及各种围巾,近些年又将产品线延伸到纺线、毛毯、飞织、3D鞋面布等,并借助电商等营销渠道(该镇从事针织电商销售的企业有100多家),更加巩固了“中国针织看翟镇”的市场地位。

翟镇针织,带来的是温柔的守护。

08/

睢阳内衣、郑州女裤,

它们的温柔,天下女人都懂

既然说到温柔,那么我们再说两项属于河南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温柔产业——内衣和女裤。

关于郑州女裤,我们早就耳熟能详:近10余年来,郑州市已有大小女裤生产厂家两千多家,年生产总量达到7亿条,女裤占据了中国女裤50%以上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女裤产业基地,涌现出娅丽达、梦舒雅、逸阳、黑贝、戈洛瑞丝等众多知名品牌。

近几年,西华、开封等地开展“巧媳妇工程”,服装产业蒸蒸日上,但总体上仍未影响到郑州作为“女裤之都”的权威地位。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7)

与郑州女裤的赫赫大名相比,河南省另外一个地方历史悠久的内衣产业,却显得冷寂多了。不过它的地位在业内也是难以撼动:年加工针织内衣3亿标准件,直接满足我国四分之一人口的需求。其中,仅儿童针织内衣产品,就在全国一度达到60%的市场占有率。

这个地方就是商丘睢阳区。

商丘市针织内衣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历史上对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繁荣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80年代末,原商丘县针织内衣厂发展成为在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到300万件。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8)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行情的变化,1994年,原商丘县针织内衣厂为摆脱当时经营困境,实行了以“母体裂变、分散突围、分块搞活”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总厂裂变为13家分厂。随后的10多年内,睢阳区针织内衣产业在古城内蓬勃发展,儿童针织内衣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0%,“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睢阳区经济的一大特色。

截至目前,商丘市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5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5家,集中分布在睢阳产业集聚区针织服装城和睢阳区古城内外,年产针织服装近6亿套,从业人员4万人,销售遍布全国各大市场。

牛不牛?真牛!也是正是因为加了一个“内”字,这个地方才会显得低调含蓄。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09/

鲁山腰带、鄢陵箱包、桑坡雪地靴:

美得酷!美得拽!美得霸气外露!

河南有几个皮革加工产业带,有意思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演化,它们逐渐形成了分工和定位明确的细分性特色产业:鹿邑的羊尾毛加工、鄢陵的箱包加工、孟州桑坡的雪地靴和汽车座垫、鲁山县张良镇的腰带。

先说一下鲁山县张良镇的腰带。全镇目前20多家腰带加工厂,有一定规模的有15家,近5000人从事腰带产业,年产腰带3.5亿条,产值10多亿元,形成了加工批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国内每生产3条腰带,其中有一条就由张良镇生产,其中,女性用的腰带尤为畅销。

张良腰带产业也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当地人用人造革、传送带和铁扣做成皮带,在乡村集会上走街串巷进行销售,结果人传人、人带人,小作坊很快就遍地开花。1996年,当地一个叫段发的人租赁一家造纸厂的厂房建成了张良人造革福利皮带厂,从外地购买带扣,开始进行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自此掀开张良腰带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序幕。后来,张良镇人又引进彩线编织腰带生产线,采取“公司 农户”的生产方式,将腰带的产量进一步提升,并销到了海内外,自此声名鹊起。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19)

2016年,全镇腰带产业出口外汇3325万美元,占全鲁山县创外汇总额的65%。目前,张良腰带每年的出口创汇额都维持在3000万美元以上。

不过,即便是发展到今天,张良镇的腰带企业还多是贴牌生产,中低端产品多,知名品牌少,附加值太低。地方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当地建了一座饰品产业园区,引进了不少腰带、手镯、脚镯、钥匙链和各类绢花制品生产企业,推动“万华皮件”“卡迪凤凰”“佳人”等自主品牌脱颖而出。

张良腰带在鲁山县属于内生性产业。与此不同,鄢陵箱包完全属于产业转移的结果。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0)

早年,受“同乡同业” 模式的带动,至少有五六万名鄢陵人在外从事箱包产业的生产加工,创办企业1000多家。2008年,鄢陵政府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引领”的发展思路,打造箱包产业园,吸引一大批箱包生产、设计、销售的专业人才“凤还巢”。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入驻箱包生产销售企业400多家,生产和代工国内外箱包品牌121个,年生产能力300万箱(件)。

“南有广东狮岭、北有河北白沟、中有河南鄢陵”,这大概就是当前中国箱包产业地域分布上的发展格局。当然,这种发展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临近的商丘夏邑,近些年也大力发展箱包产业,仅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年生产能力就达到了500万箱(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实际上也暴露了这种产业在竞争上存在的问题:竞争门槛低,拼的完全是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品牌和技术优势难以建立。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1)

孟州市桑坡村的雪地靴产业一开始就具有品牌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桑坡有一个知名的皮革企业隆丰皮草,该公司因为向国内企业供应澳洲羊皮,广州和镇江的鞋厂就从这里进货做成雪地靴。2011年前后,好莱坞明星带火了美国的UGG雪地靴,桑坡村比较精明的村民,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从隆丰公司进皮料做雪地靴。因为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场租价格低,桑坡村的雪地靴生产很快崛起,与镇江、广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隆丰皮草也与UGG、CUCCI、LV 、PRADA、ARMANI等国际知名品牌形成长期代工合作,其技术、品牌的溢出效应,更是为当地方兴未艾的雪地靴产业,增添了不少推力。

于是,2018年前后,借助于直播电商渠道,桑坡火了,桑坡的雪地靴和皮具产业火了。这里在一夜之间,成为许多少男少女的网红打卡地。

10/

人造钻石与美甲产业:

让天下女人的手,风情万种

接下来要说女人的手了。

先说手指,这里应该是要戴一颗戒指的,戒指上是要镶一颗钻石的。而假如这样的钻石属于当前极为风靡的人造钻石,那么十之八九可以断定,它该是一颗“河南造”。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知名钻石品牌戴比尔斯曾经的一句广告语,曾让无数陷入爱河的人们将天然钻石定义为爱情的见证。近些年来,那些从实验室长出来的钻石,之所以能代替一部分天然钻石走进女人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就与河南一大批超硬材料企业对市场的努力培育分不开。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2)

此话怎讲?商丘市柘城县,有着“中国钻石之都”的美誉。这里有金刚石超硬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100多家,年产量突破150亿元,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和50%。当地生产的金刚石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勘探钻头、超硬陶瓷、半导体材料、钻戒首饰等领域。

2020年10月,全国首个《培育钻石(即人造钻石)》行业标准在柘城县获得通过,该标准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起草。2021年9月,力量钻石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成为商丘市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和第三家主板上市企业。

除了力量钻石,河南还有中南钻石、黄河旋风、华晶金刚石、惠丰钻石、厚德钻石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郑州、许昌、南阳、商丘等地,亦形成了洋洋大观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集群,可以说,这种规模举世无双。

这样一来,我们不难想象,当人造钻石的熠熠闪光与女人的微笑交相辉映在一起,这样的画面既古典、又现代,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别慌,女人的纤纤玉手应该还有一处闪光的地方,那就是指甲。值得稍微提及一下的是,河南的美甲消费产业近些年的发展势头丝毫不输于人造钻石产业,年均增长300%,一直呈现汹涌澎湃的发展之势。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3)

天眼查显示,中国美甲企业区域分布前五名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其中广东排名第一,美甲企业数量为12.42万家,山东排名第二,美甲企业数量为11.82万家,江苏排名第三,美甲企业数量为10.43万家,浙江8.9万家,河南8.55万家。这大抵与经济总量旗鼓相当。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美甲消费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数是人口,更具体一点是女性人口,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这方面的“市场潜力”应该与众不同。

目前,因为具有美妆产业的基础优势,河南美甲产业涵盖甲油胶、工具、钻粉等产品的的上游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整个行业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以连锁加盟模式为主的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也许要不了多久,不少青春美少女奔赴郑州的理由,除了一颗钻石之中的“爱情永流传”,就是“匠手凿开玉莲蓬”后的“但无言,手捉玉连环”的美之邀约了。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4)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少女们的世界。

11/

孟津瑜伽产业带,

为中国女人的运动美背书

2020年的双11光棍节,天猫的一篇推广稿写有这样几句话:

“云南咖啡产业带的咖农,准备好了1万亩咖啡园的产量;占全球80%瑜伽垫的河南、洛阳瑜伽产业带,准备了100万件瑜伽垫;占日本六成市场的福建福清鳗鱼产业带,3600亩鱼塘备足了100万条鳗鱼……”

这一下子就把位于洛阳孟津一带的瑜伽产业推到消费者面前:原来,吃鸡蛋,还可以看到鸡长什么模样。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5)

孟津瑜伽产业带,通过以商招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最早是一家名叫哈他网络科技的公司在此扎根,然后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南下湖北、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拜访上百家瑜伽产品制造企业,逐渐吸引他们来孟津落户,如今已形成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产业部落。

这些企业,不仅生产瑜伽垫、瑜伽包,还生产瑜伽服、瑜伽柱、瑜伽球等,洛阳哈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仅用4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NBR瑜伽垫生产企业,而哈他科技因为领风气之先,更是成为国内最大的瑜伽用品企业。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6)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快速崛起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是带有电商基因的新型创业企业,用户是核心,创新是根本,能够快速成长,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12/

河南模特曾占全国模特总数1/3

美女经济的集大成之作,是模特产业。

文章开头说,河南是出美女的地方。《诗经·郑风》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思是说漫步郑(郑国)城东门,发现这里的美女像天上的彩云那样连绵不绝、美丽多姿。这是说古代。

今天呢,更是具有丰富的模特资源,国际国内舞台上先后涌现出马艳丽、穆爽、樊琨、许燕、楚慧、岳亚苗、李恒敏、曹政、秦舒培,、杨毅、屈永浩、屈永慧等名模。这些人在美丽经济的各个产业中引领时尚,大放光彩,“奠定了河南模特在国际的市场地位”。

历史上曾有说法,“河南模特占全国模特总数1/3”,这并非虚言。业界公认,河南是超级模特的“苗圃”,模特苗子储备丰富。许多国外的模特机构很喜欢河南模特,原因不仅在于模特普遍天生丽质,更在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深厚,“一方水土一方人”。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7)

再具体一些,首先是河南的考生数量多,不少女孩子走艺考路线。

其次是河南模特的专业培养和培训机构多,高端的有中原工学院(原河南纺院)、河南航空航天大学,一般的有各类专科院校的模特专业,社会层面,类似于“星工场”“丝路鑫妃”“美魅风尚”“河南模特艺术协会”这样的专业机构亦是不可胜数。

其三是各类模特赛事和选秀项目多,有些赛事甚至把郑州当作主要的承办地和模特选拔地。

其四是各类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开始进入这个产业,打造模特经济。如省内知名的豫发集团为发展自身的纺织服装产城融合体,近几年每年都主办“郑州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河南选拔赛,一大批模特新秀通过这个平台走上T形舞台。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8)

当然,在业内人士看来,郑州时尚产业虽然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与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中高端时尚教育资源仍有很大差距,时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时尚产业孵化水平不高,产业发展配套不完善,对时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知名时尚设计大师、时尚引领者、国际买手、时尚企业管理及营销人员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

即便是已经培养出模特苗子和新秀,“孔雀东南飞”现象仍极为严重。

所以,郑州时尚产业要创新发展,就要进行产教融合,努力打造城市特色时尚,以机制和舞台留住人才,通过本土品牌和设计师的崛起,在国际时尚舞台上掌握话语权。

这让人想起郑州提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图景。二者应该是相互关联和同步的,任何一方做不到,另一方必然黯然无彩。

13/

美的创造,来自最底层

关于女人的美丽产业,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都会有,我们今天画出河南省内美丽产业从“头”到“脚”的拼图,目的只在于彰显底层创业者的勤劳和坚韧、智慧和灵巧,让更多人知道河南人创造并守护着那么多的美。

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它们的特色产业就可以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为之倾倒,并让爱美的女人们为之买买买。

没有数十年蚂蚁啃骨头般的积累,就根本做不到;没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朴实,也根本做不到;没有营生维持、匠心传承的本分,更是根本做不到。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29)

概括起来,我们身边的美丽产业,呈现以下鲜明特点:

其一,产自草根,兴自草根,维持的是一方老百姓的生计,多在市场缝隙中生存,所谓的“美”的背后,是底层民众艰辛的劳动和付出;只要有民生需求,就永远会存在这些产业,哪怕其中一些一直比较LOW。

其二,它们并不是“规划”的产物,多产生于能人发现的“偶然”,或产生于产业转移,然后经由“同乡同业”形成网络化、地缘化、低成本的聚集性产业;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它们又在市场中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迭代,最终达到相对稳定、巩固的区域识别和市场地位。

其三,不少产业都属小而美的产业,因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所以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基层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无穷的。

其四,一个不起眼的小产业,长期做下来,往往会做成国际性产业;文化的、民族的特色会超越国界;有些小而美的“中国制造”,会长期不可取代。

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从头到脚全被河南人包了(30)

其五,近些年,这些产业有不少被政府纳入产业聚集区,实现链条化、组织化、品牌化甚至资本化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生态,这是政府应着力去做的“正确的事”。

其六,直播电商的兴起,让这些草根产业突破传统的营销渠道,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加快了这些产业的创新和迭代。群智涌现,在这些产业中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要总结的有许多,本文只讲与女人有关的河南美丽产业的演变故事。李白曾献诗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今天我们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扮”,这些话其实道出了美及美的衍生物,不仅是精神意识,更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产业。

美需要经营。中国女人,你们只管买,河南人负责你们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