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协议如何配置 告知你不为人知的
UDP协议远没TCP协议那么庞大、复杂,但是,要想将UDP描述清楚,用好UDP却要比TCP难不少。
说起网络 socket,大家自然会想到 TCP ,用的最多也是 TCP,UDP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作为 TCP 的补充而存在,是无连接、不可靠、无序、无流量控制的传输层协议。UDP的无连接性已经深入人心,协议上的无连接性指的是一个 UDP 的 Endpoint1(IP,PORT),可以向多个 UDP 的 Endpointi ( IP , PORT )发送数据包,也可以接收来自多个 UDP 的 Endpointi(IP,PORT) 的数据包。实现上,考虑这样一个特殊情况:UDP Client 在 Endpoint_C1只往 UDP server 的 Endpoint_S1 发送数据包,并且只接收来自 Endpoint_S1 的数据包,把 UDP 通信双方都固定下来,这样不就形成一条单向的虚”连接”了么?
UDP协议
1. UDP的”连接性”
估计很多同学认为UDP的连接性只是将UDP通信双方都固定下来了,一对一只是多对多的一个特例而已,这样UDP连接不连接到无所谓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UDP的连接性可以带来以下两个好处:
1.1 高效率、低消耗
我们知道Linux系统有用户空间(用户态)和内核空间(内核态)之分,对于x86处理器以及大多数其它处理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前的切换是比较耗时(涉及到上下文的保存和恢复,一般3种情况下会发生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发生系统调用时、产生异常时、中断时)。那么对于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应该减少频繁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如果切换无法避免,那么尽量减少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数据交换,减少数据拷贝。熟悉socket编程的同学对下面几个系统调用应该比较熟悉了,由于UDP是基于用户数据报的,只要数据包准备好就应该调用一次send或sendto进行发包,当然包的大小完全由应用层逻辑决定的。
细看两个系统调用的参数便知道,sendto比send的参数多2个,这就意味着每次系统调用都要多拷贝一些数据到内核空间,同时,参数到内核空间后,内核还需要初始化一些临时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参数值(主要是对端Endpoint_S的地址信息),在数据包发出去后,内核还需要在合适的时候释放这些临时的数据结构。进行UDP通信的时候,如果首先调用connect绑定对端Endpoint_S的后,那么就可以直接调用send来给对端Endpoint_S发送UDP数据包了。用户在connect之后,内核会永久维护一个存储对端Endpoint_S的地址信息的数据结构,内核不再需要分配/删除这些数据结构,只需要查找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数据的拷贝。这样对于connect方而言,该UDP通信在内核已经维护这一个“连接”了,那么在通信的整个过程中,内核都能随时追踪到这个“连接”。
int connect(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ocklen_t address_len);
ssize_t send(int socket, const void *buffe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ssize_t sendto(int socket, const void *message,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ocklen_t dest_len);
ssize_t recv(int socket, void *buffe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et, void *restrict buffer,
size_t length,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restrict address,
socklen_t *restrict address_len);
1.2 错误提示
相信大家写 UDP Socket 程序的时候,有时候在第一次调用 sendto 给一个 unconnected UDP socket 发送 UDP 数据包时,接下来调用 recvfrom() 或继续调sendto的时候会返回一个 ECONNREFUSED 错误。对于一个无连接的 UDP 是不会返回这个错误的,之所以会返回这个错误,是因为你明确调用了 connect 去连接远端的 Endpoint_S 了。那么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呢?没有调用 connect 的 UDP Socket 为什么无法返回这个错误呢?
当一个 UDP socket 去 connect 一个远端 Endpoint_S 时,并没有发送任何的数据包,其效果仅仅是在本地建立了一个五元组映射,对应到一个对端,该映射的作用正是为了和 UDP 带外的 ICMP 控制通道捆绑在一起,使得 UDP socket 的接口含义更加丰满。这样内核协议栈就维护了一个从源到目的地的单向连接,当下层有ICMP(对于非IP协议,可以是其它机制)错误信息返回时,内核协议栈就能够准确知道该错误是由哪个用户socket产生的,这样就能准确将错误转发给上层应用了。对于下层是IP协议的时候,ICMP 错误信息返回时,ICMP 的包内容就是出错的那个原始数据包,根据这个原始数据包可以找出一个五元组,根据该五元组就可以对应到一个本地的connect过的UDP socket,进而把错误消息传输给该 socket,应用程序在调用socket接口函数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该错误消息了。
对于一个无“连接”的UDP,sendto系统调用后,内核在将数据包发送出去后,就释放了存储对端Endpoint_S的地址等信息的数据结构了,这样在下层的协议有错误返回的时候,内核已经无法追踪到源socket了。
这里有个注意点要说明一下,由于UDP和下层协议都是不可靠的协议,所以,不能总是指望能够收到远端回复的ICMP包,例如:中间的一个节点或本机禁掉了ICMP,socket api调用就无法捕获这些错误了。
需要C/C Linux服务器架构师学习资料私信“资料”(资料包括C/C ,Linux,golang技术,Nginx,ZeroMQ,MySQL,Redis,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TCP/IP,协程,DPDK,ffmpeg等),免费分享
2 UDP的负载均衡
在多核(多CPU)的服务器中,为了充分利用机器CPU资源,TCP服务器大多采用accept/fork模式,TCP服务的MPM机制(multi processing module),不管是预先建立进程池,还是每到一个连接创建新线程/进程,总体都是源于accept/fork的变体。然而对于UDP却无法很好的采用PMP机制,由于UDP的无连接性、无序性,它没有通信对端的信息,不知道一个数据包的前置和后续,它没有很好的办法知道,还有没后续的数据包以及如果有的话,过多久才会来,会来多久,因此UDP无法为其预先分配资源。
2.1 端口重用SO_REUSEADDR、SO_REUSEPORT
要进行多处理,就免不了要在相同的地址端口上处理数据,SO_REUSEADDR允许端口的重用,只要确保四元组的唯一性即可。对于TCP,在bind的时候所有可能产生四元组不唯一的bind都会被禁止(于是,ip相同的情况下,TCP套接字处于TIME_WAIT状态下的socket,才可以重复绑定使用);对于connect,由于通信两端中的本端已经明确了,那么只允许connect从来没connect过的对端(在明确不会破坏四元组唯一性的connect才允许发送SYN包);对于监听listen端,四元组的唯一性油connect端保证就OK了。
TCP通过连接来保证四元组的唯一性,一个connect请求过来,accept进程accept完这个请求后(当然不一定要单独accept进程),就可以分配socket资源来标识这个连接,接着就可以分发给相应的worker进程去处理该连接后续的事情了。这样就可以在多核服务器中,同时有多个worker进程来同时处理多个并发请求,从而达到负载均衡,CPU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
UDP的无连接状态(没有已有对端的信息),使得UDP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判断四元组是否冲突,于是对于新来的请求,UDP无法进行资源的预分配,于是多处理模式难以进行,最终只能“守株待兔“,UDP按照固定的算法查找目标UDP socket,这样每次查到的都是UDP socket列表固定位置的socket。UDP只是简单基于目的IP和目的端口来进行查找,这样在一个服务器上多个进程内创建多个绑定相同IP地址(SO_REUSEADDR),相同端口的UDP socket,那么你会发现,只有最后一个创建的socket会接收到数据,其它的都是默默地等待,孤独地等待永远也收不到UDP数据。UDP这种只能单进程、单处理的方式将要破灭UDP高效的神话,你在一个多核的服务器上运行这样的UDP程序,会发现只有一个核在忙,其他CPU核心处于空闲的状态。创建多个绑定相同IP地址,相同端口的UDP程序,只会起到容灾备份的作用,不会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
要实现多处理,那么就要改变UDP Socket查找的考虑因素,对于调用了connect的UDP Client而言,由于其具有了“连接”性,通信双方都固定下来了,那么内核就可以根据4元组完全匹配的原则来匹配。于是对于不同的通信对端,可以查找到不同的UDP Socket从而实现多处理。而对于server端,在使用SO_REUSEPORT选项(linux 3.9以上内核),这样在进行UDP socket查找的时候,源IP地址和源端口也参与进来了,内核查找算法可以保证:
- [1] 固定的四元组的UDP数据包总是查找到同一个UDP Socket;
- [2] 不同的四元组的UDP数据包可能会查找到不同的UDP Socket。
这样对于不同client发来的数据包就能查找到不同的UDP socket从而实现多处理。这样看来,似乎采用SO_REUSEADDR、SO_REUSEPORT这两个socket选项并利用内核的socket查找算法,我们在多核CPU服务器上多个进程内创建多个绑定相同端口,相同IP地址的UDP socket就能做到负载均衡充分利用多核CPU资源了。然而事情远没这么顺利、简单。
2.2 UDP Socket列表变化问题
通过上面我们知道,在采用SO_REUSEADDR、SO_REUSEPORT这两个socket选项后,内核会根据UDP数据包的4元组来查找本机上的所有相同目的IP地址,相同目的端口的socket中的一个socket的位置,然后以这个位置上的socket作为接收数据的socket。那么要确保来至同一个Client Endpoint的UDP数据包总是被同一个socket来处理,就需要保证整个socket链表的socket所处的位置不能改变,然而,如果socket链表中间的某个socket挂了的话,就会造成socket链表重新排序,这样会引发问题。于是基本的解决方案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不能关闭UDP socket(当然也可以全部UDP socket都close掉,从新创建一批新的)。要保证这一点,我们需要所有的UDP socket的创建和关闭都由一个master进行来管理,worker进程只是负责处理对于的网络IO任务,为此我们需要socket在创建的时候要带有CLOEXEC标志(SOCK_CLOEXEC)。
2.3 UDP和Epoll结合 - UDP的Accept模型
到此,为了充分利用多核CPU资源,进行UDP的多处理,我们会预先创建多个进程,每个进程都创建一个或多个绑定相同端口,相同IP地址(SO_REUSEADDR、SO_REUSEPORT)的UDP socket,这样利用内核的UDP socket查找算法来达到UDP的多进程负载均衡。然而,这完全依赖于Linux内核处理UDP socket查找时的一个算法,我们不能保证其它的系统或者未来的Linux内核不会改变算法的行为;同时,算法的查找能否做到比较好的均匀分布到不同的UDP socket,(每个处理进程只处理自己初始化时候创建的那些UDP socket)负载是否均衡是个问题。于是,我们多么想给UPD建立一个accept模型,按需分配UDP socket来处理。
在高性能Server编程中,对于TCP Server而已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TCP天然的连接性可以充分利用epoll等高性能event机制,采用多路复用、异步处理的方式,哪个worker进程空闲就去accept连接请求来处理,这样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并发,可以极限利用CPU资源。然而对于UDP server而言,由于整个Svr就一个UDP socket,接收并响应所有的client请求,于是也就不存在什么多路复用的问题了。UDP svr无法充分利用epoll的高性能event机制的主要原因是,UDP svr只有一个UDP socket来接收和响应所有client的请求。然而如果能够为每个client都创建一个socket并虚拟一个“连接”与之对应,这样不就可以充分利用内核UDP层的socket查找结果和epoll的通知机制了么。server端具体过程如下:
- UDP svr创建UDP socket fd,设置socket为REUSEADDR和REUSEPORT、同时bind本地地址local_addr listen_fd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setsockopt(listen_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opt,sizeof(opt)) setsockopt(listen_fd, SOL_SOCKET, SO_REUSEPORT, &opt, sizeof(opt)) bind(listen_fd, (struct sockaddr * ) &local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 创建epoll fd,并将listen_fd放到epoll中 并监听其可读事件 epoll_fd = epoll_create(1000); ep_event.events = EPOLLIN|EPOLLET; ep_event.data.fd = listen_fd; epoll_ctl(epoll_fd , EPOLL_CTL_ADD, listen_fd, &ep_event) in_fds = epoll_wait(epoll_fd, in_events, 1000, -1);
- epoll_wait返回时,如果epoll_wait返回的事件fd是listen_fd,调用recvfrom接收client第一个UDP包并根据recvfrom返回的client地址, 创建一个新的socket(new_fd)与之对应,设置new_fd为REUSEADDR和REUSEPORT、同时bind本地地址local_addr,然后connect上recvfrom返回的client地址 recvfrom(listen_fd, buf, sizeof(buf), 0, (struct sockaddr )&client_addr, &client_len) new_fd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setsockopt(new_fd ,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reuse,sizeof(reuse)) setsockopt(new_fd , SOL_SOCKET, SO_REUSEPORT, &reuse, sizeof(reuse)) bind(new_fd , (struct sockaddr ) &local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connect(new_fd , (struct sockaddr * ) &client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 将新创建的new_fd加入到epoll中并监听其可读等事件 client_ev.events = EPOLLIN; client_ev.data.fd = new_fd ; epoll_ctl(epoll_fd, EPOLL_CTL_ADD, new_fd , &client_ev)
- 当epoll_wait返回时,如果epoll_wait返回的事件fd是new_fd 那么就可以调用recvfrom来接收特定client的UDP包了 recvfrom(new_fd , recvbuf, sizeof(recvbuf), 0, (struct sockaddr * )&client_addr, &client_len)
通过上面的步骤,这样 UDP svr 就能充分利用 epoll 的事件通知机制了。第一次收到一个新的 client 的 UDP 数据包,就创建一个新的UDP socket和这个client对应,这样接下来的数据交互和事件通知都能准确投递到这个新的UDP socket fd了。
这里的UPD和Epoll结合方案,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 [1] client要使用固定的ip和端口和server端通信,也就是client需要bind本地local address。 如果client没有bind本地local address,那么在发送UDP数据包的时候,可能是不同的Port了,这样如果server 端的new_fd connect的是client的Port_CA端口,那么当Client的Port_CB端口的UDP数据包来到server时,内核不会投递到new_fd,相反是投递到listen_fd。由于需要bind和listen fd一样的IP地址和端口,因此SO_REUSEADDR和SO_REUSEPORT是必须的。
- [2] 要小心处理上面步骤3中connect返回前,Client已经有多个UDP包到达Server端的情况。 如果server没处理好这个情况,在connect返回前,有2个UDP包到达server端了,这样server会new出两个new_fd1和new_fd2分别connect到client,那么后续的client的UDP到达server的时候,内核会投递UDP包给new_fd1和new_fd2中的一个
上面的UDP和Epoll结合的accept模型有个不好处理的小尾巴(也就是上面的注意点[2]),这个小尾巴的存在其本质是UDP和4元组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就是UDP的无连接性。
2.3 UDP Fork 模型 - UDP accept模型之按需建立UDP处理进程
为了充分利用多核 CPU (为简化讨论,不妨假设为8核),理想情况下,同时有8个工作进程在同时工作处理请求。于是我们会初始化8个绑定相同端口,相同IP地址(SO_REUSEADDR、SO_REUSEPORT)的 UDP socket ,接下来就靠内核的查找算法来达到client请求的负载均衡了。由于内核查找算法是固定的,于是,无形中所有的client被划分为8类,类型1的所有client请求全部被路由到工作进程1的UDP socket由工作进程1来处理,同样类型2的client的请求也全部被工作进程2来处理。这样的缺陷是明显的,比较容易造成短时间的负载极端不均衡。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 UDP 包能够标识一个请求,那么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每个 UDP socket n 的工作进程 n,自行 fork 出多个子进程来处理类型n的 client 的请求。这样每个子进程都直接 recvfrom 就 OK 了,拿到 UDP 请求包就处理,拿不到就阻塞。
然而,如果一个请求需要多个 UDP 包来标识的情况下,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需要将同一个 client 的所有 UDP 包都路由到同一个工作子进程。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都是类型n的多个client请求UDP数据包到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处理的问题,不同类型client的数据包路由问题交给内核了。这样,我们需要一个master进程来监听UDP socket的可读事件,master进程监听到可读事件,就采用MSG_PEEK选项来recvfrom数据包,如果发现是新的Endpoit(ip、port)Client的UDP包,那么就fork一个新的进行来处理该Endpoit的请求。具体如下:
- [1] master进程监听udp_socket_fd的可读事件:pfd.fd = udp_socket_fd;pfd.events = POLLIN; poll(pfd, 1, -1); 当可读事件到来,pfd.revents & POLLIN 为true。探测一下到来的UDP包是否是新的client的UDP包:recvfrom(pfd.fd, buf, MAXSIZE, MSG_PEEK, (struct sockaddr *)pclientaddr, &addrlen);查找一下worker_list是否为该client创建过worker进程了。
- [2] 如果没有查找到,就fork()处理进程来处理该请求,并将该client信息记录到worker_list中。查找到,那么continue,回到步骤[1]
- [3] 每个worker子进程,保存自己需要处理的client信息pclientaddr。worker进程同样也监听udp_socket_fd的可读事件。poll(pfd, 1, -1);当可读事件到来,pfd.revents & POLLIN 为true。探测一下到来的UDP包是否是本进程需要处理的client的UDP包:recvfrom(pfd.fd, buf, MAXSIZE, MSG_PEEK, (struct sockaddr * )pclientaddr_2, &addrlen); 比较一下pclientaddr和pclientaddr_2是否一致。
该fork模型很别扭,过多的探测行为,一个数据包来了,会”惊群”唤醒所有worker子进程,大家都去PEEK一把,最后只有一个worker进程能够取出UDP包来处理。同时到来的数据包只能排队被取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recvfrom的排他唤醒,可能会造成死锁。考虑下面一个场景:
假设有 worker1、worker2、worker3、和 master 共四个进程都阻塞在 poll 调用上,client1 的一个新的 UDP 包过来,这个时候,四个进程会被同时唤醒,worker1比较神速,赶在其他进程前将 UPD 包取走了( worker1可以处理 client1的 UDP 包),于是其他三个进程的 recvfrom 扑空,它们 worker2、worker3、和 master 按序全部阻塞在 recvfrom 上睡眠( worker2、worker3 排在 master 前面先睡眠的)。这个时候,一个新 client4 的 UDP 包packet4到来,(由于recvfrom的排他唤醒)这个时候只有worker2会从recvfrom的睡眠中醒来,然而worker而却不能处理该请求UDP包。如果没有新UDP包到来,那么packet4一直留在内核中,死锁了。之所以recv是排他的,是为了避免“承诺给一个进程”的数据被其他进程取走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不管采用什么手段,UDP的accept模型总是那么别扭,总有一些无法自然处理的小尾巴。UDP的多路负载均衡方案不通用,不自然,其本因在于UPD的无连接性、无序性(无法标识数据的前续后继)。我们不知道 client 还在不在,于是难于决策虚拟的”连接”何时终止,以及何时结束掉fork出来的worker子进程(我们不能无限 fork 吧)。于是,在没有好的决策因素的时候,超时似乎是一个比较好选择,毕竟当所有的裁决手段都失效的时候,一切都要靠时间来冲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