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家长陪孩子做的六件事(不妨乘此机会给孩子好好上一堂生命教育课)

“当孩子问起死亡这个话题,我们该如何作答?”清明节来临,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

在焚香祭奠、扫墓踏青之际,清明节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契机,但记者采访发现,对于“生死教育”,学校有些犹豫。专家表示,清明的“生死教育”更适合放在家庭,借踏青扫墓之际,家长不妨向孩子介绍一些家族的历史和变迁,或借助绘本渗透生命故事都是不错的选择。

清明节家长陪孩子做的六件事(不妨乘此机会给孩子好好上一堂生命教育课)(1)

清明谈“生死教育”,学校有些犹豫

尽管有专家提出,清明节是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利用祭扫的习俗,可以自然而然地提示人们关注“生死”这一人生根本问题,并由此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但记者采访发现,当学校真正触碰到清明这一生命教育话题时,又显得有点犹豫。

八年前,全市首本中小学生民族节庆活动手册在普陀区诞生,全书涵盖了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中国八大传统节日。“我们将这本手册制作成电子版,放上网供学校下载使用。结果发现,中秋和元宵两大节日的下载量最大,而清明节是最少的。”一位负责老师告诉记者,一方面,仿照清明民俗在学校进行模拟活动、场景再现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避讳死亡这一沉重话题,老师们也怕拿捏不好分寸。毕竟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个体也不一样。

目前,本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的是“网上祭英烈”活动,激励学生传承英烈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向革命英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在不少国家“死亡教育”是一门课程

相比之下,不少国家早已开始重视生命教育,甚至把“死亡教育”作为一门课程。

美国是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其“死亡教育”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德国从初中阶段就开启死亡教育的课程,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系统讲授有关死亡的知识,并通过参观医院、育婴室、殡仪馆等与生老病死相关的场所,让学生了解死亡也是人生命周期规律的一个环节。

“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们会根据生活中的事例,比如班级学生的生病去世,亲人的逝去以及宠物的死亡,来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作者吴增强说,老师们还会带着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比如,通过组织小型聚会怀念逝去的生命,宣泄悲伤情绪。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之为“丧失与哀伤辅导”,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教育。

“我们过去并不太在意生死教育这一块,忽视了孩子的悲伤情绪也需要宣泄。其实,对于死亡教育,我认为家长可能比学校更适合谈论这个话题,可以从积极意义层面进行引导。”吴增强说,与孩子一起阅读相关主题的绘本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市三灶学校语文教师富士英担任五年级绘本课程授课教师,看到《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一绘本后,就和教研组里的老师们商量,通过绘本的讲解让孩子们对生命、死亡等话题有所了解。

这节课上,学生讨论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说,“这只猫前半生遇到的主人都不是真正爱它的,因为它不自由。最后一次它是真爱,因为是为自己而活。”富士英说,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内涵,老师们都很欣慰。

借助绘本和生活让孩子对生命有感受

有心理学家认为,生命教育应在孩子很小时就植入,因为这是不能逃避的真相,对孩子心理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但要以适合他们理解的方式介入。本溪路幼儿园园长李丹建议,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过程中,借助绘本渗透生命故事。

“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共同经历过四季的变化,从而体验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李丹推荐,美国作者巴斯卡利亚在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中,通过摄影作品来展现一片叶子的生命历程,进而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而此类绘本数量很多,《爷爷变成了幽灵》《外公》《麦先生的旅行》 等都广受好评。

清明节家长陪孩子做的六件事(不妨乘此机会给孩子好好上一堂生命教育课)(2)

《爷爷变成了幽灵》

在李丹看来,在最初的选择上,家长借助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生命变化,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感悟是比较自然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以儿童熟悉的小动物的生命周期作为绘本的主题,最后转到人的生命主题上。比如当家里的小狗、小猫、金鱼等宠物生命终结时,也是很好的教育机会。

上周末,家长刘婷和丈夫带着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去给爷爷扫墓。“既然和孩子说了‘死去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清明祭扫亲人时,家长就可以在墓碑前和亲人说说家庭近况,问候亲人,也请小朋友和逝去的亲人聊两句话。”刘婷说。

除了抓住时机身体力行外,刘婷还借助绘本与孩子坦荡地谈论死亡,法国有一套《宝宝成长心理绘本》,其中就有一本《死亡》,非常坦率地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过程、结果、人们的情绪。“读过这些书以后,孩子能够大方地讨论‘每个人都会死吗?我死去的爷爷现在在哪里?为什么要烧纸钱给爷爷?他收得到吗?,我都坦率或诗意地做了回答。”刘婷说。

“清明的民俗就是祭祀祖先,我觉得更多的教育场合还是适合放在家庭。”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说,借踏青扫墓之际,向孩子介绍家族历史和变迁,祖辈的故事,告诉孩子你不是单独的一个人,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祖们,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生命教育一个重要的部分。

【浙江新闻 】

世界各国是这样进行“生命教育”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占据第三位。对于这个全球性问题,有些国家有一整套体系来预防和干预,从全国性的防御机构到社会机构,再到学校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还有社区志愿者的行动。

美国: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教育是美国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死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名为谈“死”,实则是帮助孩子学会理性地应对生活中的死亡等不幸事件,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哀伤情绪,以及如何对他人进行安慰,并逐渐懂得通过死亡事件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为了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以及普及型的书籍、杂志,如《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此外,美国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也因地而异,不同的州,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

英国:关爱生命从小动物开始

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英国的教育中,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而且还应对所有生命都怀有爱心和责任感。在教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尊重生命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英国的教育机构开发出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老师选择。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记者在西伦敦杭斯洛的一所小学采访,看见健康教育课老师姆利正带领班上学生在操场上课。姆利指着一群搬家的蚂蚁说:“蚂蚁是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一亿多年前就存在了,并且它总是成群活动,非常团结,你们不能无故残害它们。但如果它损害家中物品,你们怎么办?”小约翰说:“把它放回土里。”姆利说:“非常好,将一两只放回花园、草地,它会通知同伴这里有危险,其他蚂蚁就会从家中撤离了。”此外,英国一些野生动物组织或者救护中心也跟中小学有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收容救治的受伤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长也会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把理性和温情代代相传。

瑞典:从小教育

在瑞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他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然后给他们讲人是怎么出生的,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此外,瑞典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

瑞典重视生命与安全,因此政府投入了人力物力对人们从小就进行定期、长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瑞典的安全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小学生每学期要接受20个课时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德国:举办“短寿展览”

德国卫生部门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大于长寿展,因此将“短寿展览”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

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进行。而这些早亡者的资料主要是家属捐出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有益于公众健康的事情。

博物馆里展示了众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并按照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玻璃柜中,每一位都有短寿原因的

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还不到 30 岁。短寿展吸引了不少民众去参观,其中不少是医院里的病患和大、中学的学生。部分参观者表示,这些短寿者的介绍非常让人震撼,使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应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澳大利亚:用新媒体方式帮助青少年

当代青少年经常活跃在社交媒体中,而社交媒体咨询是治疗心理健康的前沿方式。在澳大利亚就有这样一个项目——儿童热线服务电话(Kids Help line),网址http://www.kidshelponline.com.au/,利用Google 平台应用进行个人、团体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焦虑等问题。

“每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拥有社交媒体的账户,而每五个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精神健康问题。”Kids Help line(儿童热线服务电话)通过两种方式为5-25岁的年轻人服务:

1、一对一聊天,24小时免费的一对一私人在线电话,100名来自全澳的咨询人员将一周工作7天,为有需要的人士服务。拨通咨询电话1800551800之后,将听到介绍kids help line工作原理的录音,之后会与咨询人员接通电话(人多时可能需要等待)。寻求咨询者可以匿名,可以要求咨询人员的性别,或指定一个具体的咨询人员。咨询人员将会倾听,并引导寻求咨询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电邮和网络连线方式寻求帮助。

2、团体聊天——buddy help(同伴互助)项目:由kids help line和悉尼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AndrewCamp bell博士)共同运营。这个项目通过google 在线聊天的方式,让一群面临相似情感问题的同龄人(使用化名)与取得专业资格的咨询人士一起沟通。讨论的话题可以围绕年轻人正在遭遇的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这个项目将运营到2015年,关闭之前会提前一个月告知参与项目者。

韩国:“模拟葬礼”

面对越来越多民众成为“生活方式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以及自杀率高居不下等问题,一种为警醒人们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形式近年来得到韩国政府、学校和宗教团体的支持,并流行开来。

“模拟葬礼”在韩国有多种叫法,可称为“入棺体验”,也可叫做“临终体验”,主要环节有专家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让参加者通过体验更加珍爱生命,并以更积极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进而降低韩国的自杀率。

近年来,“模拟葬礼”作为一种警醒人们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韩国政府、学校以及宗教团体的支持,已从首尔市扩散到周围地区。这种生死体验活动已经蔓延至中小学。校方会组织学生到文化馆参观“模拟葬礼”展览,希望通过这种最直观的行为艺术,教育孩子要珍惜健康,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日本:生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在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因为日本人坚信,孩子从小懂得尊重生命,长大后就很少会做出越轨的行为。

在孩子生日前,幼儿园老师会从父母处了解孩子的名字由来、成长照片以及出生情况等,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让大家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系列生日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由此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进而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据文汇报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