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最通俗解释(内卷的真实含义)

高考,考研,996,007,买房,生孩子,这些关键词最近经常和内卷这个词同时出现,在各大平台上我看过了很多解释内卷,讨论内卷,抱怨内卷现状的视频。但却少有人了解“内卷”这一词的含义。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内卷的真实含义)(1)

很多人对于内卷这一词有着很深的误解,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一条:一个电影院原本大家都坐着看电影,这时候第1排站了起来,导致第2排不得不站起来,而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第3排第4排第5排,就像是多米诺牌般都站了起来,最后大家都站着看电影,都很难受,但还是在看着电影。

这种内部的无序竞争导致所有人利益都受损的情况就是内卷,这是个很通俗易懂的比喻。但是在逻辑上是有瑕疵的,并不准确。 因为电影院场景的逻辑不能简单的套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大家都很讨厌职场内卷,而这有个职场案例,大家留意一下有什么不一样的,一个大团队有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的业绩大概是1万左右,这个时候这个大团队的领导引入了一个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排名前3的小组组长和组员都能在原来奖金的基础上,额外获得奖金。接下来几个月内,各小组之间竞争就非常激烈,用各自方法来提高业绩。小组平均业绩涨到了1.5万,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所有人每月拿到的收入也提升了。

故事到这里还是没有内卷的。但真正内卷的时刻是接下来,团队领导看到业绩涨得很快,就发布一版新的薪酬体系。增加提成的门槛,比如原来1.5万就能拿8%的提成,现在你得做到2万的业绩才能拿8%的提成。而这薪酬政策一出来,大家发现,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努力程度拿的钱变少了很多,只能被逼着加更多的班用命去肝。把业绩做得更高,才能拿到跟原本一样的钱,这时候内卷的感觉就出来了。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内卷的真实含义)(2)

明明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收入并没有提高,团队改的那个更严苛的薪酬体系,就是由于大家很努力的相互内卷而触发的,但是这个内卷案例和前面那个看电影的场景逻辑真的一样吗?表面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把时间长度拉得更长一些,我发现这些被内检机制摧残的可怜人有相当一部分都得到了急速的成长,后来他们带着这些独家的秘密跳槽进入各种其他公司担任部门要职收入的,人家活反而变轻松了。

总结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区别在于后者这种内卷在内部卷完之后你是有机会向外卷的,而前者这种内卷是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这就是他们的区别,其实先内选再外选的例子,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就像是高考。

其实内卷所带的不只有坏的一面,在一个范围里适当的内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让人从中能收获更多的东西,而不是造成精神内耗,也加重自身的心理压力。也正因如此,让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内卷所带来的坏处。内卷本来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行动力的一种行为,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不顾身体的状况,不要命地奋斗,才逐逐让“内卷”这一词妖魔化。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内卷的真实含义)(3)

那么说回内卷的意义在哪,大部分年轻人的回答几乎都是为了工作,而我想说的是当下的时代还存在着很多年轻人可以探索的机会,首先作为一个情报家,我可以100%确定地说,当下中国赚钱的机会非常非常多,门槛不高也不远的领域也有很多。把不把握得住,其实都看个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