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

农历的十月初一,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寒衣节”,寒衣节又称“祭祖节”“十月朝”“十月一”等,和清明节、中元节一起被合称为三大祭祀节日。

寒衣节将至,老人说寒衣节祭祖“只烧纸不填土”,是啥意思呢?有啥说法?

1·寒衣节起源

寒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诗经》中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就是农历的九月天气转寒,人们需要准备过冬的棉衣了,所以寒衣节在古代也被称作是“授衣节”。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1)

古代的男人多数都需要外出服徭投,去边疆戍边等,到了秋冬季节,家中的女人就要提前织布、纺棉,给远方的亲人做棉衣,然后再赶在寒冬来临之前把棉衣送过去。

所以就有了九月底、十月初“授衣”的习俗。后来,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体恤百官,也选择在此时赏赐臣下棉衣锦袍等。

此时人们自然也忘不了过世的先人们,所以也会选择在这时候祭祀祖先,只是在汉代以前,纸还没被发明,那时候祭祖多用食物祭祀。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载:十月朔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岁时杂记》中也有“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的记载。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2)

同时也记载有民间在九月底买冥衣鞋帽,“十月朔日烧献故也”的内容。

“十月朔”指的就是十月初一。由此可见,寒衣节给祖先烧衣服的习俗,在宋代就已经比较常见了。

2·寒衣节习俗

在纸被发明以前,寒衣节祭祖多是以食物、果品为祭。

东汉时宦官蔡伦升级和改进了造纸术,只是那时纸还算是奢饰品,平民不可能用来祭祀。

宋代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元代《析津志辑佚·岁纪》中记:“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这些记载中都没有提到烧纸、烧纸衣之类的习俗。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3)

明代古籍中,就有了详细的烧纸衣记录。《帝京景物略》中写: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意思寒衣节要从纸货店买来“五色纸”做的衣服,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辈分,到了晚上,有首旧诗中这样写道: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

3·烧纸不填土

虽然同为祭祀大节,但寒衣节的习俗却和清明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是早清明、晚寒衣:

清明正是春季阳气逐渐强盛之时,所以祭祖要在太阳初升,阳气不足时去坟地祭拜,烧纸填土。如果在中午前后去,祖先就会被阳气压制而“拿”不到祭品。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4)

寒衣节时已是深秋,此时大地上阴强阳弱,祖先可以自主上来“取”走祭品。但是在上午或者中午祭祀的话,阳气依然较强,他们依然拿不到,所以讲究“清明祭卯,寒衣烧酉”,就是说清明节上坟在卯时(5:00-7:00左右);寒衣节则需要在酉时(17:00-19:00左右)更合适。

二是清明出、寒衣归:

清明时节祖先受阳气压制不得出,所以需要去墓地祭祀,清明时节在上巳节前后,祭完可以踏青游玩一番再回。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5)

是说寒衣节的习俗与七月十五“中元节”一样是在家中祭祀的,在“晚夕”“于门外”祭祀,完全不同于清明。

所以“清明出,寒衣归”的意思,是指清明祭祖要去坟地;寒衣节时只需要在家中或者在家门口祭祀即可。

三是寒衣不填土:

清明节祭祀时通常都要填土,意思是给祖先修“房子”,但在寒衣节时,就算去上坟,也是不填土的。

清明节上坟要填土,是因为清明过后多雨水,此时把墓地修整一下免得被冲坏。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时间限制吗(十月初一寒衣节)(6)

寒衣节时已是深秋,此时大多比较干旱,北方可能已经上冻,此时土质硬,动土很容易使“房”土松散。所以就算寒衣节时需要去坟地祭拜,也没有人填土。

同时,今年的寒衣节刚好赶上“戌亥”劫煞,劫煞又为盗劫,动土就意味着失窃。

结语:

寒衣节祭祖时,只需要缅怀和烧纸送衣,而不要在坟头填土,所以才说“寒衣祭祖日,烧纸不填土”。#文化##传统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