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

《公羊传》亦称《春秋传》、《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相传是由战国初期齐人公羊高所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至西汉景帝时期才定稿成书。《公羊传》有着颇为戏剧性的命运,曾经在西汉和晚清时期两度兴盛,而中间却消沉了一千多年,几近绝迹。

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1)

一,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春秋时期,因宋国杀了楚国使臣,楚庄王就出兵攻打宋国,将宋国团团围住。围困日久,城内粮草断绝,只能以人肉为食。百姓不忍心杀食自己的孩子,就彼此交换孩子,杀了作为食物,再把解剖后的尸骸当柴禾烧了来做饭。这句话后来经常用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二,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君子在见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即使对方是敌人,也会表示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无私的帮助,这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赏赐,也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的本性;而小人看到别人有难的时候,反而会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2)

三,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公羊传.僖公十年》

点评:怎样才算有信呢?这是周朝时期,晋国大夫荀息在晋献公临死前说的话。他说,假如死去的人又活过来,而他生前所嘱托的人,一直还在坚守承诺,一点都没有惭愧的地方,这就叫做“信”了。

四,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公羊传.恒公十一年》

点评:为了保存自己而杀害别人,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这是自私自利,也是根深蒂固的人性之一,在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都会选择牺牲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子女、亲人,以求保存自己,虽然很令人悲观,但也很现实,不然也就不会有“易子而食”的故事发生了。

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3)

五,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隐公七年》

点评:这是《春秋》的写作笔法,《春秋》对尊贵的和卑贱的可以用同一个称号,不加区别;对美好的和丑恶的,也可以不加区别地用同一种文辞,表面看起来用词一样,但内里含义却是不同的,这就是微言大义。

六,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孔子作《春秋》,就是为了扭转乱世,是使社会、政治回归正道, 从这方面的功能看,没有哪本书比《春秋》更合适了。

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4)

七,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隐贤而桓贱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点评:按《春秋》的写作原则,鲁国大的恶事,是应该避讳的,为什么这里又明确标注出来了呢?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各个时代说法也都有所不同。既然这么久远了,为什么还要为隐公避讳呢?因为作者认为隐公比较贤良,而桓公比较卑贱低劣。

八,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点评:《公羊传》就是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一部注解。什么是“元年”?就是君主摄政的第一年。什么是“春”呢?就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谁?就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呢?因为正月这个历法,就是周文王制定的。“王正月”这三个字,更是为了表示重视周朝的统一大业。

左传25句经典语录(公羊传十句名言)(5)

九,《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公羊传.隐公十年》

点评:《春秋》这部书主要是记载鲁国的历史,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有大的恶事就记载,小的恶事就不记了;对于鲁国来说,大的恶事就要避讳,小的恶事就可以记下来。

十,《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

点评:这是介绍《春秋》的写作原则。如果君主被人杀了,而弑君的坏人没有被讨伐,那就不用记载葬礼了,因为不能为国君报仇的臣子,就算不上臣子,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了,这个葬礼也就不作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