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承的文化内涵(清明的传统与)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 靓 陈 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传承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传承的文化内涵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 靓 陈 晨
通讯员 吴梦婷 李漠雨
4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气清景明便为清明,万物欣欣向荣、吐故纳新,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正是万物生长、农民耕作的好时节,因此我国民间向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据青海省气候中心资料显示,今年清明之前(3月1日至31日),全省平均气温1.9摄氏度,为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量3.0mm,较常年偏少63.0%,其中海西西部、海东部分地区以及西宁期间无降水。清明节气期间,时有冷空气入侵,气温冷暖多变、降水逐渐增多,农业生产需要避开低温雨雪天气,适时抢晴早播,特别是今年3月降水整体偏少,需加强田间管理,保障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祭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近年来,随着保护环境、文明祭扫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地兴起了以鲜花祭祖、社区公祭、植树绿化、经典诵读等生态低碳的方式追思先人的新风尚,传统的清明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还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主动地迎合时气,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对身体大有裨益。
清明假期,红色旅游正成为我省旅游新热潮。据统计,目前青海有6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点,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5家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格尔木将军楼主题公园、海晏县时代楷模纪念馆等7家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资源连点成线,成为游客感悟精神力量、缅怀革命先烈的生动课堂。
青海人的踏青旅游从赏花开始。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是青海春天来得最早的地方,当青海的大部分地区还在等待春天时,群科已是杏花满园、春意盎然;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满城已是梨花竞相怒放,如雪似玉的梨花在温绚的春风里飘荡着别样的清香;素有“青海东部门户”之称的民和,万亩桃林醉美绽放,百里花海飘香醉人;行走在西宁的公园,可以尽情感受春天的柔曼、灿烂、喜悦和美丽……
记者了解到,据携程发布的《2022清明假期旅行趋势洞察》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青海旅游出行本应呈现“撒欢游、花式本地游、云旅游”的游玩趋势,但疫情之下,不少旅游行程被迫泡汤或被耽误。省文化和旅游厅温馨提示,要提前了解疫情防控政策及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开放要求;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参团旅游要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旅行社,签订正规合同;自驾游和自由行要密切关注交通、卫健、气象等部门发布的预警提示,规避气候条件不利、道路危险等地域,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进入林区、山地,应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在林区、草地吸烟、烧烤、野炊,提倡文明祭祖、生态祭祀、绿色祭扫。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