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

【军武次位面】作者:杨树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总是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冲突,为了在战争中获胜,参战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仅要发挥人类自己的能量和智慧,各种动物也被大量驱上战场,从马匹、骆驼、大象到蜜蜂和蝎子,都曾被用于冲锋陷阵或者各种无节操的战法之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牲畜,也是我国北方人民喜好的美食来源——驴,也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在战争中也起到过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是某些条件下不可或缺的“军用装备”。

“自爆”驴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

我国战国时期有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战例,无独有偶,今天中东地区的各色武装似乎也有这方面的灵感。2014年7月19日,哈马斯组织利用一头绑了炸弹的驴攻击了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军队,不过没有成功——看到有人把一头驴赶到附近就消失了,任凭它向军营溜达,无论是谁都得疑窦丛生,最后这头驴被以军“打爆”,哈马斯的“战术”落空了。

▲驴:居然让我去自爆,好无辜……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3)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4)

也门内战中的机枪驴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5)

无后坐力炮驴

不过以军表示,这听上去挺新鲜,但并非是他们第一次遭遇这种威胁了,早在1995年,以军就碰到过这种事情——哈马斯成员赶着一辆装满炸弹的“自爆驴车”冲向以军,同样因为被打爆而失败。除此之外,把炸弹藏在死驴死狗体内,或者干脆把狗绑上炸弹的招数也是层出不穷,常年在冲突地带执勤的以军那可是见得多了。不过回顾历史,首先开了“驴弹”这种脑洞的,并非“民间组织”,而是南北战争中的美国人。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6)

▲在惨烈的南北战争中,双方都牺牲巨大——北方损失了10%的成年男性,南方则损失了30%,用骡子来“自杀攻击”可以减少人类士兵的伤亡,也不失为一个“创新”

1862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新墨西哥战役中,南军逼近了巴尔维德(Valverde),企图切断克雷格堡(FortCraig)与位于圣达菲(Santa Fe)的北军指挥部之间的联系。北军上尉James Craydon决心摧毁南军设在附近的几个哨卡,他采用的方式前所未有——把两头骡子驮上数桶火药,点燃引线后往南军方向赶。但是这些“死心眼”的老军骡走了一阵又转回来了,实际上并没有炸到南军,但两头骡子也没白白牺牲——巨大的爆炸声惊吓了南军的牛马,它们纷纷狂奔到北军一侧,也算是给敌人造成了损失。

渊源久远的骡马

“自爆”驴能成为新闻,恰恰是因为这种用途非常罕见,在真实的战争中,驴和它的近亲骡子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用来在一线“歼敌”的,它们最大的用处还是在后勤运输,有时候也得供人类骑乘。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7)

▲人类早在古埃及时期就有使用驴的纪录,驴的外观特点是脸大腿短耳朵长,是很多动漫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

人类选择了驴来作为农业生产的役使动物非常合理——驴的优点很多:性情温驯,耐力好,耐粗食,耐热、耐寒,抗病能力强,寿命比马更长,也比马更容易照顾,还吃得少,总的来讲就是比用马的成本低。要说缺点就是比较执拗,如果感觉危险就不会拒绝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驴脾气”。另外驴的耐力虽好,但速度却慢,就像人类的长跑选手一般不善冲刺一样。因此驴一般都用来驮运货物,而不是成为骑兵的坐骑。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8)

▲骡以公驴和母马杂的“马骡”为佳,其外表特征大致是“马脸安上驴耳朵”,腿也更长,强健有力,将骡子集中使用可以拉动重量近十吨的车辆

毛驴“结实耐用”但速度慢,马不那么好养但速度快,那么有没有兼具二者优点的动物呢?其实这个问题老祖宗早就考虑过了,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使用驴和马自然杂交的产物——骡子的纪录,到了南北朝时期,人工进行驴马杂交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骡子具有非常好的杂交优势,既有驴那样的温顺和耐力,速度也可比与马相比。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决战中,被卫青霍去病打败的匈奴单于即是乘坐“六驘”,也就是六头骡子拉的车向北逃窜的,汉军追击了200里,居然也没能得手——连骑兵也追不上,可见骡子的速度并不慢。但骡子也有一个重大缺点——不能繁殖(有63个染色体,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这是其“杂交劣势”。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9)

▲一战中无役不与的骡马运输

在普遍依赖畜力的古代战争中,用耐力好,成本低的驴和骡子来搞运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算是到了一战和二战中,驴和骡子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前线的坦克和后方的汽车小,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讲,没有驴和骡子都是不可想象的,它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成败。一战中的英军就高度依赖骡马的运输(承担运输任务的多数是骡子和驴,马主要供一线骑兵使用,但是统称“骡马”更好听一些),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英国就征召了16.5万匹骡马,这听上去并不少,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也仍然不够用,以至于后来英国国内的骡马都被征集一空也填不满战争消耗的大坑。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0)

▲英国陆军兽医团通过一战照顾骡马的苦差事终于戴上了“王冠”,中间两个图案分别为其帽徽和臂章,这支部队至今仍在英军编制中,最下方的照片就是兽医团的军官正在向安妮长公主做“汇报”

为了补上骡马不足的缺口,英国只能向海外采购(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但远道而来的骡马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它们还得来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上战场。就算过了这一关,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战场上,这些非常皮实的动物也需要照顾,这一重担就落到了英国陆军兽医团的身上,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英国在一战中投入使用的骡马有47.5万匹之多,其中有28万头是购自国外,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数字……。在艰苦的战争中,英国共损失了25.6万匹骡马,不过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没有兽医团的辛苦工作,这个数字会大得多——英国陆军兽医团这支早在1796年就已经建立的特殊部队也正因此“战功”而在1918年被冠以了“皇家”头衔。

辛苦而悲惨的“驴兵”

正因为骡马的巨大消耗,一战后的英国反而歪打正着的率先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而对于工业并没有那么发达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来讲,在战争中对骡马的依赖就更大了。在以澳新军团为主力的加里波利登陆战中,毛驴和骡子成了协约国军队得以维系生存和战斗的“生命线”。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1)

▲加里波利一战中,一位名叫辛普森的医疗兵和一头驴成了“明星”,据说他曾以驴为工具救下了300多名伤兵,被多次以雕塑、绘画、战争重演等方式加以表现,虽然后来的调查表明其事迹有所夸大,但仍被视为澳新军团的英雄故事之一

它们在火力密集的战场上穿梭于前线和海滩之间,背负着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重量,把弹药、食品、服装和水驮到前方,返程时又运回伤员和病号,每天要在缺水少粮的条件下工作14-16个小时(远途运来的粮食和水要优先供应人),经常要小跑前进,非常辛苦。长时间的劳累让这些非常皮实的动物也吃不消,再加上战场火力的杀伤,它们的死亡率很高,而死亡之后多数被抛入了大海——连人都不够埋的,哪里有功夫去为毛驴挖坑。死去驴和骡子在海面上起伏,有些远远望去形似潜望镜一般,曾引起过许多恐慌,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它们对人类小小的报复呢?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2)

▲对于那些在战斗中送来给养和弹药,甚至救过自己性命的骡马,底层士兵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对死亡骡马的处理是特例,因为那里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了。在欧洲战场上,因负伤、患病或年老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骡马会被枪杀,它们的鬃毛将会被剃下出售,皮会被剥下制成皮革以充军资,为人类贡献最后一点资源。这样的做法在宏观上看当然比较“经济”,驴尽其用,一点不浪费,但确实也显得有些冷酷。对于在枪林弹雨中与这些骡马一同出生入死的士兵们来讲,这些朝夕相处的动物就有如兄弟一般,只因为不能用了就宰杀它们,实在难以下手。但战争就是这样残酷,不仅会夺去千万人的生命,甚至不允许有一丝温情存在——连人都是“炮灰”了,还能为动物考虑那么多吗?

现代“驴兵”

骡马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一战后对德国的“处理”细节中看出来——协约国不但对飞机潜艇重机枪这样的大杀器做了严苛的限制,还勒令德国交出了全部剩余的骡马,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德国的战场运输能力。到了二战时期,各国摩托化和机械化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仍然有骑兵师、马拉炮团和汽车骡马混合运输团的编制,象中国和日本这样低机械化水平的国家更是不得不大量使用骡马,我们印象中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二战德军,实际上也是一支半机械化半骡马的军队,而且骡马的运输量并不比汽车少,看来当年协约国执意要收缴骡马,还是有些道理的。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3)

▲二战各参战国都不乏“骑驴(骡)”照,缺少汽车的中国远征军更是严重依赖骡马,甚至需要动用宝贵的航空运力来保证骡马的供应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4)

▲在二战后期,丧失大量装备的纳粹德国连驴的主意都打上了,不过这种很逗比的“自行反坦克驴”显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用处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5)

驴式行走斯图卡

在二战结束后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中,美苏比拼高科技的军备竞赛使得在战争运用动物成了“低技术”的象征——毕竟,跟能毁天灭地的核武器、日行千里的钢铁洪流以及比声音都快的战机比起来,骡马之类的动物“兵”都会瞬间显得奇low无比。但骡马就从此永远退出了军事领域吗?还真不是,虽说今天的科技比起冷战时期来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骡马反而再次有机会出现在战场上——在以反恐为目标的阿富汗战争中,面对当地的崇山峻岭,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多国部队也只能望而兴叹,何以解忧?唯有毛驴……。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6)

外国军队在阿富汗使用驴和骡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近代英国开辟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军在阿富汗地区就使用了大量骡马来运输和拖曳火炮,当时没有汽车更没有直升机,没有骡马根本就是寸步难行,更不要说作战了,但即使英军知道“因地制宜”地使用骡马,也在前后三次的对阿战争中吃了很多苦头,没讨到什么便宜。多年后的苏联重蹈覆辙,机械化程度高得多的苏军被骑着毛驴的阿富汗游击队拖得筋疲力尽,最终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走了。现在,尽管科技树已经充分点亮,来到阿富汗的北约国家联军也依然要面临一百多年前的难题——山地作战。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7)

可能是由于有在二战中大量使用骡马的经验,现在的德军虽然机械化程度不低,但也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骡马,还研制了专用的背架,这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派上了用场。三头骡子就可以运输一门分解状态的120mm迫击炮和弹药,灵活地出没于山岭之间,还不需要油料补给,远比车辆好用多了。德军使用的骡子多数采购自西班牙穆尔西亚地区,这是该地区的一种特产,相比普通骡子更加强健更有耐力。由于德国的采购,本来挺穷的穆尔西亚出现了“战争景气”,发了一笔小财,现在这种骡子的单价已经在五千美元以上,也许这一地区养骡子的农民是世界上唯一希望阿富汗战争继续打下去的人吧……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8)

在阿富汗的美军虽然有一大票先进的运输工具,也得从巴基斯坦购买毛驴以充军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毛驴适于山地,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汽车去不了的地方虽然可以用直升机,但是山岭之间是不是有埋伏是很难发现的,如果遭遇伏击,一发RPG就能报销一架“支奴干”(如果一发解决不了就两发……),况且出动一次的经济成本也不低,这样比较下来,毛驴几乎就是零成本,与士兵编队出动还可以大大减轻士兵的负担,总体来讲很合算,其灵活性比“悍马”和装甲车好得多,甚至有“十辆坦克不顶一头驴”的说法存在。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19)

在解放军九十年的历史中,使用人力和骡马进行运输和野战机动曾经是常态,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过一个庞大的骡马化设想,但因所需数量巨大而未能实现。在今天已经初步实现机械化的条件下,骡马仍然是我国山地部队和边境防卫不可或缺的“装备”——如果你去爬过山就能体会到一个人背着几十斤东西上下坡是何等辛苦,如果有个小驴帮你驮东西可就轻松多了。

未来,机器骡马?

不过,使用机器代替动物毕竟是大趋势,动物在军队中服役的比例总体来讲是在降低的,因为动物也存在着培育周期长,体能有极限等问题,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使用骡马的效率就会直线下降。比如在伊拉克,美军就用不上骡马了。即使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骡马也是出于不得已,实际上美军早有用机器代替动物的打算。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0)

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为美军研发了一种名为“大狗”的机器骡马,由汽油机驱动,靠液压系统带动其四肢运动,以陀螺仪配合多种传感器向机载计算机提供信号,以规划下一步的动作,这听上去很先进,但目前仍然没有达到实用程度。这倒不是说它不能运东西,而是噪音实在太大,自我暴露的功能实在太突出了,真要是上了战场,这无疑将把士兵置于危险境地,另外,它们也是要烧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宣布不接受“大狗”,宁肯继续用真驴。看来这种实质上是“四足机器人”的机器骡马要真正取代毛驴和骡子,还得用上一段时间。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1)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2)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3)

驴和骡子成为“军用装备”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当然也包括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罕有的纪录——人类的武器已经换了无数茬,但它们依然有用武之地。这些萌驴和骡子,背负着沉重的物资,随同人类军队征战于山野之间的情形,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还将会继续存在。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4)

驴式行走斯图卡

想体验一把驴式行走斯图卡的小伙伴,可以在这款《英雄连1:勇气传说》中感受一下驴子的愤怒~~~

参考资料:

theatlantic

CANADE AT WAR

OLIVE-DRAB

getbucks.co.uk

nam.ac.uk

中国国家地理

科罗廖夫谈军事

人教网

人民网

红色军事网

————————

【军武次位面】第16期:3D影像还原人类第1次坦克大战,双方见面懵逼了,仗还怎么打?

苏联坦克大战巨鼠(反坦克驴火炮驴)(25)

《军武次位面》是中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搜狐视频、凤凰网、网易、乐视、秒拍、小米、A站、B站、风行等二十多家网站同步更新,在年轻一代军迷中有着很高的人气,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节目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