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历史真相(到底是真事还是寓言故事)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妥妥的古代版“狼来了”,又被称为最作死的撩妹行为。

这样一个颇具教育意义的故事,却很可能不是真事,不信,您往下看。

首先咱们来重温一下故事。

西周时期的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长得美艳绝伦,就是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想尽了办法,最后干脆重金悬赏,有奸人献上了点燃烽火戏耍诸侯的馊主意。

“馊主意”是作者说的,周幽王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带着褒姒登上了骊山的烽火台,命人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到这示警的烽火,以为外敌犬戎侵犯王城,纷纷带兵来救,赶到之后才发现并没有什么敌人,是周幽王开玩笑逗美人开心呢。

褒姒见诸侯上当而来,兴败而归,觉得很有趣,被逗得哈哈大笑。周幽王一看,有效果!于是后面又故伎重施,连着戏弄了诸侯们好几回。

后来,犬戎人真的打来了,周幽王再燃烽火求救,各路诸侯都不再相信,最后周幽王被杀死于骊山脚下,那个曾笑得开心的褒姒也被掳走了。

烽火戏诸侯历史真相(到底是真事还是寓言故事)(1)

就这样一个故事,多年来广为流传,很少有人怀疑其真假。

一个是因为周幽王确实昏庸好色,像是能干得出这种事的主。

二来“红颜祸水”“美色误国”的思想曾根深蒂固于人们头脑中,每一个亡国的君主背后都要找个美人来背锅,如纣王便是被妲己蛊惑了。

三则这个故事颇具教育意义,比那些生硬的大道理可要鲜活得多。

所以,老百姓普遍愿意相信这是真事。

但也有人较真,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故事还真有可能是编的。

其一:漏洞百出

1、学者们通过考证,发现“烽火”这一报警系统应该是西汉才出现的,主要为防御匈奴人。西周时期还是以鼓声传递信息的。

2、即便是真点燃了烽火,又能传出多远?隔着几百公里都能看到?邻近城市能看到就不错了。

3、就算是诸侯们都收到了求救信号,前来救援。也不能说到就到吧。“兵马未行,粮草先动”,这筹粮还需要个过程呢,等到粮草齐备,大军整顿好,跋山涉水步行前来,已是多日之后。而且这么多诸侯,远近不一,不可能同一时间到。难道来一个,褒姒就跟着周幽王登一次烽火台,估计美人都嫌累得慌,哪里还笑得出来。

其二:出处存疑

《诗经》里多篇诗文都有提到西周灭亡或斥责褒姒的,烽火戏诸侯这事如果是真的,这么好的案例不可能不用,但确实没见提过。

目前所知,最早记录此事的是《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原为商人、后任秦国相邦的吕不伟召集众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哲学成就,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烽火戏诸侯”很有可能是借着周幽王和褒姒来演绎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

不过,即便“烽火戏诸侯”这事是假的,周幽王身死及西周灭亡也与褒姒脱不了干系。

周幽王极为宠爱褒姒,便想废了王后所出的太子,改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在那个极其重视嫡庶的年代,只有嫡子才能继承王位,周幽王此举无疑是在挑战宗法制度,自然反对者众。

而最关键的是,周幽王此举惹怒了自己的岳父,也就是王后的父亲——申国的申侯。

申侯振臂一挥,联络缯侯和犬戎人,将早已不得人心的周幽王诛杀于骊山脚下,西周也就此灭亡。

结束语:

不论“烽火戏诸侯”是真事还是寓言故事,它都带给了人们深刻的警示作用:

当权者不可滥用权利,否则有可能自掘坟墓。

诚信是人立足之本,一旦完全失去,即便是帝王也可能难逃灭顶之灾。

您对“烽火戏诸侯”这事的真假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此文由“不爱秋香爱书香”原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每天都有好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