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天文年历显示

21世纪这100年里

重阳、国庆“喜相逢”的情况

共发生19次

其中,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

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1)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2)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追溯至上古时期的丰收祭天;九月九日农作物收获之时举行祭天帝和祭祖先的盛大活动,来感谢天帝的恩赐和祖先的恩德保佑,同时祈求祝福长辈长寿并且伴随大型宴饮活动。拜神祭祖及求长寿、敬老、聚会饮宴等,就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文化内涵和活动内容,并不断丰富发展。

重阳节发展到现在,重阳节在流传的同时,被赋予了新的美好含义。“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同时九又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生命长久的美好隐喻在里面。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3)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楼或者登高台等。

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人们爱在重阳登高;首先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其次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观念;还有就是登高远眺,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感觉。

重阳放纸鸢

人们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高,则福气越浓。

重阳放纸鸢,古人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和“放吉祥”、“放福气”的美好寓意巧妙地结合起来了;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寓意的向往。

重阳赏菊

人们重阳赏菊,因菊花象征着长寿。

古人历来就有重阳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象征着长寿,所以赞美菊花为“长寿之花”;同时也因为菊花“凌霜不屈”而为人们所欣赏。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4)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5)

重阳节的美食

重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由于正值丰收时节,除重阳糕外,各种时令美食,例如柿子、螃蟹纷纷上市,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重阳食俗。

重阳糕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6)

做好的重阳糕,上面点缀着各种干果

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美食,人们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7)

红糖糍粑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拌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8)

挂在枝头已经成熟的柿子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网络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9)

大闸蟹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10)

用来制作菊花酒的菊花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有关于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九九重阳节)(11)

END

来源:新华社、新京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科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