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觞》

你眼前的我是红尘万丈

我眼里的你是化外一方。

若,你跳的出去

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我只记取你当初的模样:

白衣胜雪,才冠三梁;

若,跳不出去

亲爱的

请和我于红尘里相爱一场。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觞!

此诗完全是以高阳的口吻而作,不知她会不会满意,又是否道出了她对那位君子的思念?作为唐太宗最为宠爱的公主,她与辩机和尚从相识相爱到天人永隔,一个繁华盛世的背后,也有这样一段被世俗诟病的凄美爱情故事……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1)

一、她身份尊贵倍受宠爱,却被迫指婚,不得良人

她是大唐最受宠的公主。

作为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庶女出身,却尽得父皇宠爱,自小锦衣玉食,是一朵在宫墙里长大的富贵花。

十五岁及笄之年,李世民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位驸马——当朝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

皇帝得了乘龙快婿,自然越看越满意,在外人眼中这应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但高阳却并不如意。

因房遗爱其人,史书称其“诞率无学,有武力。”这样一个放荡粗俗的蛮野武夫,自是入不了高阳的慧眼。

这桩政治联姻让她失望透顶,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贵为公主,在享受荣华地位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身不由己的命运,公主的头衔,是自由亦是枷锁!

倘若一般的公主,或许会选择接受命运安排,从而安稳平淡度地过一生。

可她不愿。

因为她是高阳,骄傲如她,怎会选择妥协!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2)

二、他如高岭之雪,才冠三梁,命运他们邂逅

郎君不如意,高阳为纾解郁闷,便整日郊游玩乐。

一日天朗气清,她在长安城郊外狩猎,也正是在这一天,她遇见了辩机,那个清俊儒雅,惊才绝艳的和尚。

当他从草庵里走出来的那刻,高阳怔住了。

所谓一见倾心,一眼误终身,也不过如此。

与房遗爱恰好相反,辩机相貌文雅清隽,谈吐不凡,他是玄奘法师高徒,是后来编译《大唐西域记》中最年轻的僧人。

卷末《记赞》称他:“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

才华横溢的青年与不解风月的丈夫,在她眼中如云泥之别,只需一瞬间辩机便入了高阳的心,她从此疯狂地迷恋上他。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3)

三、抛名弃利,不顾艰险,他们奋不顾身坠入情网

她便如高高在上的骄阳,热烈坦荡,连爱情也是如此。

在遇见她之前,辩机只以为自己余生青灯古佛相伴,日日晨钟暮鼓。

高阳的单纯率性与活泼明媚,是鲜活而热烈的色彩。

久而久之,让他原本静如止水的内心,泛起了一丝丝波澜。

那日,漫山遍野桃花灼灼,是美不胜收的场景。

可落在他眼中,比花明艳动人百倍的,是她的笑颜。

他久久望着她的身影。

微风吹过,桃花纷纷如雨落,风动耶,花动耶?

是僧人心动了。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4)

世人只知高阳公主飞扬跋扈、娇蛮任性,却不知她也可以娇羞可爱,温柔似水。

她为他背弃世俗,他为她叛散佛规。

他们度过了八年的甜蜜时光,你侬我侬,情意绵绵。

可两情相悦,道阻且长。

横亘在他们中间的,是一国之君的威严和将被万夫所指的局面。

皇家的颜面,岂是可以这样轻易拂逆的!

一个是皇家公主,一个是佛门高徒,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爱情,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5)

四、他们的爱情于世难容,纵情深,终不寿

事情败露于一位夜间行窃的小偷。

公元645年,辩机被选中翻译《大唐西域记》时,高阳以金枕相赠,作为留念之物。

入室行窃的小偷在辩机屋内发现了金玉枕,官府将此案上报给唐太宗。

东窗事发,皇帝震怒,举世哗然。

他最后一次仰望长安的太阳,随后垂眸静立,从容赴死。

这样一个白衣胜雪、才冠三梁的青年,最后被处以腰斩之刑。

鲜血溅在他的白衣上,死去的不止那个白衣胜雪的青年,还有高阳那颗鲜活的心。

四年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永失所爱。

高阳疯了,她的世界轰然崩塌。

情与悦,皆随他而去。

从此以后,她只剩下对父亲的恨之入骨。

史书称其:“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

半年后,太宗病逝,高阳未曾流过一滴眼泪。

辩机和高阳公主大结局(冲破世俗枷锁的爱恋)(6)

五、小诗文有话说

高阳是历史上活得恣意随性的公主,后世对其毁大于誉。

在世人眼里,他们的相爱有悖常伦。

公主走下神坛,和尚抛弃戒律,只余上位者的震怒,与百姓的哗然。

人之一生,束缚太多自由太少,宫闱高墙多有,随心所欲鲜矣。

让他们奋不顾身扑向对方的,是纯粹的爱意。

他们的悲剧,是封建时代的使然。

倘若高阳不是被命运摆布的公主,辩机不是被佛门所困的和尚,或许结局不会如此。

有人觉得他们很傻,抛弃地位身份名声,辩机还为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可面对爱情的抉择,如果是你,又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参考资料:《新唐书》、《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