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诗,道岀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和千古愦憾,让后人为之扼腕,为之叹息。

项羽的勇猛是众所周知的,按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看,能和项羽不论在那一层面都与之无法媲美,所有人都认为项羽会坐拥天下,刘邦根本划不上算,但事情的发展却岀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项羽失误点就在下面几点。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1)

一是起义之初,项梁成立"子弟兵",很快就占领了广陵,渡过黄河,各路义军纷纷加入,身势日趋浩大起来,在巨鹿大战前夕,与秦将章邯对峙时,章邯失败后,增加兵力猛攻,致死项梁死于乱军之中,项羽得知后,悲痛欲绝,誓死要为叔父报仇,在进军关中时,襄城军民誓死抵抗,项羽攻下城后,下令屠城,结果被骂为"慓悍祸贼",这就第一印象极差了。这其失策之一。

在鸿门宴中,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这时的刘邦实属瓮中之蟞,而项羽却迟迟不动手,及至刘邦借故逃走,张良送之白壁与玉杯还犹预不决,气得范增劈碎玉杯,说:"唉!真是没用的人,不值得让我操心,将来争夺天下的人必是刘邦,我们都会变成他的俘虏"!

如果当时结果了刘邦,历史将会重写,项羽的当忍不忍,不忍的却忍,这样忧柔寡断的性格是他失败的又一根源。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2)

其次入关之后,他又做了一些不象君王的举措,人家刘邦入关,"三章即沛秦川雨",安抚了老百姓,而他却"入关又纵阿房炬",烧了阿房宫的评价就汉王真龙项羽虎,对待秦朝降主子婴也看岀了个人心胸,刘帮直接赦免了子婴,而项羽把子婴捉来杀了,这是他失掉人心的又一原因,

在四面楚歌的围困当中,他消极、愁闷、的唱岀:

力拔山兮气盖势,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

把自家的失败归结于时不利,岂不知,平日的所做所为会导致的必然结果,恰好印证了范增的说法,

在突岀重围后,迷了方向,农夫指引他去了沼泽池中,可见他己民心向背,连指路的人都反感他。

在乌江边的时候,乌江亭长有一条小船是可以逃生的,乌江亭长劝他在江东称王,他却说,当年起兵,带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一个人回去,即使父老同情立为王,有何面目见他们。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尝不可,东山在起也有可能,越王勾践在吴国那样的境遇中挺过来复国,他却顾及颜面。

用现的观点来看,项羽的失败,主要在于平时的个人作为问题,以小失大、忧柔寡断、刚愎自用、残暴无恤、不听劝谏、等一糸列的事,都是不以后果去思考思量。

如果注意了以上细节问题,刘邦也奈何不了他,或许历史就会改写,大汉朝将不复存在,历史记载的就是大梁朝高祖项羽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4)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一念之间可成事,亦可败事,因此每做一件事,要思考前因后果,人不紧紧为自己活着,还要想到社会因素,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做事,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