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复陈情表(浅谈陈情表婉拒的技巧)

浅谈《陈情表》婉拒的技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回复陈情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回复陈情表(浅谈陈情表婉拒的技巧)

如何回复陈情表

浅谈《陈情表》婉拒的技巧

常乐

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古今千年,我不敢说有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但我敢说文章中《陈情表》能与《出师表》相媲美。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后人更是“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将他们相提并论。

生活在巨大关系网中的现代人,时常会收到一些难堪的请求,小至一顿饭局,大至关乎事业前途。不懂拒绝要么让自己因勉为其难接受而身心疲惫委屈自己,要么因不懂拒绝的艺术而得罪他人。

拒绝他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是一件需要很大技巧的事情。《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拒绝的对象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其难度和技巧可想而知。

今天我就和大家浅谈一下《陈情表》李密婉拒的技巧。

第一段:诉苦,博君怜心;

开篇李密就动之以情,诉说苦难:“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即诉说四大不幸:1、父死母嫁;2、少多疾病;3、内外无亲;4、祖母病床。

李密当然知道“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文章一开篇就达到了以情动人、让皇帝息怒的目的。自己真是命途多舛啊!刚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四岁时母亲也另嫁,自己少时多病,九岁还不能正常走路。只留下祖母一个亲人将自己抚养长大。如今,祖母年老多病,常年卧床,只有自己常伺左右。

看到这样一段身世,怎会不让人心生同情。这便是拒绝别人的第一步,讲出自己触动别人同情的点,先让别人产生恻隐之心。

我估计晋武帝看了这段文字会转怒为哭,洒下同情之泪。

第二段:感恩,讨君欢心;

第二段中李密表达感恩之情。“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即感激四大国恩:1、察臣孝廉;2、举臣秀才;3、拜臣郎中;4、除臣洗马。

面对皇帝的执意提携,作者表达了不尽的感激之情。“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皇帝的忠心感激之情。

看到这样一段知恩图报的文字,怎会不让人心生欢喜。这便是拒绝别人的第二步,讲出自己触动别人欢喜的点,先让别人产生欢喜之心。

我估计晋武帝看了这段文字会转哭为笑,会心的微笑。

第三段:晓理,消君疑心;

说服皇帝答应自己奉养祖母的请求,光靠动之以情的方法显然并不充分。联系历史背景,李密曾任蜀国后主刘禅的郎官,并曾忠心于旧主。而晋武帝篡位建立政权后实行怀柔政策想要笼络人心,这时李密若只是动之以情,以对祖母尽孝为由推辞做官,很容易遭到皇帝的怀疑。所以作者进一步“晓之以理”。

古代知识分子最讲究的两种道德就是“忠和“孝”,在事关皇帝安危、皇权稳定这一根本问题上,“孝必须让位于“忠”,“忠的价值要大于“孝”。正所谓“忠孝不能两全”。

而李密解决的方式就是提出晋帝“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皇帝陷入自己设置的“逻辑矛盾中:既然皇帝提倡以孝治国,那么听您的话就意味着“忠”,听您的话就意味着自己应该回家供养祖母。供养祖母是“孝”亦是“忠”

接下来,作者又写道“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作者不惜贬损自己,来表明立场、表达忠心。

看到这样一段推心置腹的文字,怎会不让人心生信任。这便是拒绝别人的第三步,讲出自己触动别人信任的点,先让别人产生信服之心。

我估计晋武帝看了这段文字会开怀大笑,疑心尽释的大笑。

第四段:授法,求君好心。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但字表示轻微的转折,意思是只是,而且强调后一部分语意,从这个词开始这一段又回到拳拳孝情,并且用数字的对比阐述了“尽孝日短、尽忠日长”的道理。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由此作者最后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

看到这样一段两全其美之策的文字,怎会不让人心生成全。这便是拒绝别人的第四步,讲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让别人产生成人之美之心。

我估计晋武帝看了这段文字会频频点头,拍手说好。

古人常说,“天命不可逆,君命不可违”。说的就是封建时代臣子要行臣道,一切以遵从君命为纲,而李密面对晋武帝的赏识,公然抗旨辞不赴命,却赢得了“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的赞叹和奴婢钱财的奖赏。

能达到这样完美的结局。一切要归功于本文的陈情技巧:本文以孝”贯穿全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二两段作者主要叙述过往经历,寓情于事,以情动之;三四两段,作者在表达对祖母的孝情中讲道理,以理晓之。由此作者最后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

李密向皇上所陈之“事”,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真实可信;围绕“孝字讲道理,句句在理;但是要想除了让皇上信服,还得让皇上心动。“情”是事实和道理的催化剂,有了“情作为根基,“事”和“理”就更具有信服力。“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最后是方法得当,找到了陈情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祖母,李密抛弃利禄,不计名节,甚至还冒着性命难保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李密能得到皇帝的宽容,根本原因在于李密极尽陈情的技巧,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难怪人们说《陈情表》是至性之文,也是救命之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