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

主旋律影视作品,无疑正迎来一个大年。

影院里,《1921》《革命者》正如火如荼地上映,电视屏幕上,《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光荣与梦想》《百炼成钢》一路过来,多少年轻观众,成了主旋律影视剧的粉丝。

但,少有一部大戏,是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那场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

直到它来了——《大决战》。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

开播以来收视持续破1.5,稳稳拿下收视第一,德塔文指数破1,网播热度连续攻上全网前三。

一句话,实火。

但,任何新一届主旋律影视,都势必面临珠玉在前的挑战,而剧版《大决战》要面临的高峰,就是影版《大决战》。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

当年那部经典,参与军人人数超过了13万;30多年前,投资1亿,拍摄时间长达五年。

最终影片被誉为“空前绝后”的军事鸿篇巨制,国产战争影视题材的天花板。

但经典在前,后人就只能仰望了?有了古月、苏林、马绍信的经典演出,后续的演员就只能高山仰止?

我反倒从《大决战》这里,看出了国产主旋律创作的两个字:传承。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

何为传承?上一辈的好东西,后来的创作者要接住。这是传。

面对新一代观众,新作品也要敢于亮剑,把主旋律三个字,做出不一样的新意,这是承。

而连追七集《大决战》,我终于在这届史诗大戏的传承中,看出骨子里的一个敢字。

影版《大决战》为什么经典?

当下对于剧版《大决战》全部的讨论,都无法脱离30年前那部经典。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4)

1991年,在建党70年之际,国家队出马,倾全国之力拍摄了电影《大决战》三部曲,为此主创们专门采访了聂帅以及一些参加三大战役的老战士。

电影有一幕是河水轰隆隆地解冻,冰块混合着河水倾泻而下。剧组为了拍到完美效果,在黄河边苦等了两年。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5)

黄维军团长蛇式行军等,都已经成为影史经典。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6)

古月版毛主席,得到叶帅亲自认可。

关于要怎么拍林彪这个人物,剧组专门做出了请示,当时领导的要求是:实事求是。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7)

最终就有了马绍信那句经典台词:“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最终三部曲不仅成为了中国战争片的标杆,甚至称得上世界电影史上战争片的巅峰。

请珍惜新版《大决战》这种敢

正因为影版如此经典,剧版《大决战》才会引发各种讨论,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观众是拿影版《大决战》来对标剧版《大决战》,甚至带着某种先入为主。

但新版《大决战》要创造新的经典,恰恰不能一味萧规陈随,而要在继承的同时,有新时代的创造。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8)

如果说影版重点突出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的“决战”部分,那么剧版则在拍出三大战役之外,更突出了一个“大”字。

何为大?

剧版的投入的确不小,在北京、张家口和横店分别设置了3个主要拍摄地,总拍摄场景超过700余处,挖掘的战壕总长度达40多公里。使用大炮107门、坦克6辆、枪支1400多支、子弹10万多发,道具50000余件。放在今年的主旋律电视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9)

在导演高希希的把控下,剧集的摄影、美术、视效、置景、道具等方面都达到了同类剧一流水准, 叙事稳定,制作精良,很有历史厚重感。

但在我看来,剧集真正的大,在于格局。

有网友提问:叫《大决战》,为何从1945年的重庆谈判开始拍?

作为一部已经提前得知了结局的剧集,如何把教科书都讲过的历史拍得生动,如何把历史化作润物无声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0)

《大决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不仅拍战役的过程和结果,更要拍出大决战何以有这样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既要拍决战,也要拍决战的历史逻辑。

那么三大战役核心的历史逻辑是什么?是人心向背。

当时国军总兵力为430万,而我军只有127万。国军配备了大量的美式、日式武器,而我军差距明显,那为什么国军最终不仅败了,而且败得那么彻底?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1)

答案就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剧中傅作义派兵增援,增援部队溜了一圈灰溜溜回来报告说,老百姓天天给解放军部队通风报信,他们去了连口水都不给。

焉能不败?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既拍出国共高层之间的博弈,国共两军将领在战场上的对决,又拍出人民的支持、人民的力量?

这就是剧版《大决战》和影版巨大的不同,也是电视剧艺术独特的特点:全景式、全方位地拍摄“大决战”,将剧情焦点极大地倾斜于普通战士、普通百姓对三大战役的奉献,体现出这是一场人民战争。

具体如何展现呢?答案是临摹一幅大决战中的小人物群像。

这就是剧集的第二大特点:大决战,拍出小。

为什么有些看过影版的观众一开始觉得不习惯?因为影版基本围绕的是敌我双方高级将领在拍,而剧版既有虚构的英雄角色武雄关,也有真实人物焦裕禄等,很多都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即使是像炮兵司令朱瑞这样的人物,剧集也努力捕捉他们小人物的一面。

比如虚构角色武雄关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2)

东北野战军刚进入东北时收编了许多旧警察和杂兵,一开始严重影响了我军的战斗力。打仗的时候,战壕里一窝新兵都贪生怕死不敢冲锋,要带着这些还缺乏革命觉悟的战士去对抗打过缅甸战役的国民党王牌军,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有观众提出为什么身负重伤的武雄关要扛起军旗完成一人的冲锋,看上去似乎并无实际意义,其实答案就在他最后的话语里:“今天,俺和那帮牺牲的战士们一起给你们打个样”。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3)

这场冲锋的确不能消灭敌人,但你能说这场牺牲没有意义吗?

又比如苏青饰演的武雄关未婚妻王翠云,在近几集的剧情中,她的故事线对应的则是在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4)

正是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发动农民,让农民获得拥有土地的幸福感,调动农民保卫土地的积极性,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有了我军深厚的群众基础。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5)

再比如许多观众都被剧中千炮齐发的画面所震撼,但这些大炮是怎么来的呢?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6)

很多观众以为这都是抗日战争时缴获的日军军械,剧中的炮兵司令朱瑞也以为抗战胜利东北遍地的武器、大炮、日伪军械会堆积如山。但到了之后,总共才找到37门大炮和30辆坦克。

那怎么办?“我们赤手空拳来沈阳、又要赤手空拳地回去?” 朱瑞就带领延安炮校学员撒开膀子寻找日军埋在土里、藏在水里的大炮、坦克。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7)

于是就有了剧中朱瑞水中捞大炮,还被自己人当成土匪绑了的喜剧段落。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8)

这些情节看上去没打仗,但却深刻揭示了战争走向的深刻原因和历史必然。后来朱瑞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但其促成的现代军事协同作战的战略方针却让我军炮兵在三大战役中一展雄风。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19)

如果说三大战役终成壮阔燎原之势,他们,便是点点星火。

还有国军的一条线,也处理得很有趣。

当年国军看上去耀武扬威,实际存在严重的腐败和财政问题。蒋介石却将七成的支出用于军费发动内战,典型的穷兵黩武,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表示反对。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0)

面对内部问题蒋介石虽明了于胸,却选择“用利益买忠诚”。这些怎么拍呢?

还是用小人物的小故事来表现大历史的走向。

比如乔三本这个国军小兵角色,因反对上级趁火打劫而被毒打,又因为国军高层贪腐士兵却无钱发饷,唱二人转发泄心中不满,险些被枪毙。

乔三本的心理转变背后,既是国军内部的朽坏坍塌,也是国军普通士兵命如蚂蚁的境遇,还为将来大量国军投诚完成了铺垫。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1)

哪怕是大人物,剧集也努力做小,剧中傅作义在战场吃自助羊肉火锅,还用羊肉片来做比喻,到底是自己吃到嘴里,还是送到别人的餐桌?一句话就揭露了国民党严重的内部矛盾。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2)

剧集既有虚构也有真人真事,他们都是宏大历史背景下的鲜活个体,他们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这正是剧版《大决战》的动人之处——

许多小人物各不相同的视角,不仅仅是为了重现大决战的历史,更是在不同的层面书写了那场战役的全貌。

为什么无论前方炮火多猛烈,那么多战士却愿意为同一个目标倾尽所有力量,付出一切,献出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胜利?

又为什么国军在看似局势大好的情况下,三年不到就兵败如山倒?

有了这些历史细节的铺垫,不就很明白了吗?

无论是我军慷慨牺牲的,还是国名党方的将军士兵,在剧中都不是战争机器,不是冷冰冰的名字。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3)

他们有的是英雄,是莽夫,是迫于无奈的棋子,更是人。

剧版《大决战》中的格局之大与落点之小,就让原本抽象的历史,拥有了真实的触感。

大决战的历史,被拍活了。

王劲松演活了蒋介石,而于和伟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但史诗大戏光拍活历史不够,还要演活历史,最关键的,当然是主要演员。

《大决战》的独特之处,是从剧集开篇,就让国共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领导人组成了一个对比组——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和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

从1996年至今,唐国强出演毛泽东已高达50余次。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4)

对于这个角色,唐国强老师可以说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表演中既有毛主席睥睨天下的霸气,也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一面。

王劲松则是《光荣与梦想》之后第二次出演蒋介石。

用观众的话说,王劲松演的蒋介石连后脑勺都像。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5)

而剧中的人物呈现,又是非常生活化的。

比如蒋介石在车上虽然讨厌特使抽烟,但只能强忍,王劲松一个皱眉就把那种排斥但又不得不忍受的感觉演得淋漓尽致。

又比如开场戏蒋介石去机场迎接毛泽东主席一行,王劲松在表演中不停摆弄手杖,演绎时层层堆积的情绪,那种傲慢却又犹豫彷徨的感觉,让蒋介石的形象瞬间立住了。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6)

最精彩的还是两人的文戏。

重庆谈判中,蒋介石一面假谈判,一面调遣全国的军队开始秘密备战。与毛泽东见面后,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表面盛情宴客,实则话语中暗藏机锋。

一次握手,见胸怀上下。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7)

一罐辣椒,见格局高低。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8)

一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暗示重庆谈判的结局。

一场“孙中山的帽子”展开的讨论,蒋介石一边说自己这里是龙潭虎穴,一边说自己是公仆,毛泽东不卑不亢,称一个身体确实不能有两个脑袋,大家应该为了人民好好进行和谈。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29)

蒋介石既在语言的交锋中吃瘪,又输了气度,观众在投入剧情的同时,能细品出人物的心态和格局,更感受到大决战来临之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一场交锋下来,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又一次折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0)

而蒋介石吃瘪后的脸颊浸在命运的明灭之间。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1)

王劲松整个情绪由趾高气昂、气闷转向气短。戏并不算长,但感染力却能穿透荧幕,直戳人心,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又层次分明,为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注入了灵魂。

而平湖之下,早已波涛汹涌,蓄势待发。这样的表演,自然意蕴无穷。

好的表演不在戏的长短,而在意犹未尽。

比如这次周总理扮演者,是曾为扮演好周总理婉拒出演《西游记》孙悟空的刘劲,饰演戴笠的则是出演过《沉默的真相》《无证之罪》的演技派宁理。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2)

什么叫高手过招呢?剧中,戴笠从一开始叫周恩来“周主任”,到改口叫“周先生”,周恩来的大气从容和戴笠的心神不定从对比中就被凸显出来了。

最后说说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对于他来讲这确实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3)

首先是李雪健、马绍信的表演珠玉在前,特别是马绍信的表演,完整演绎出了林彪的“冷”,冷静、冷淡,冷清,甚至是冷酷。

即使没有珠玉在前,林彪这个角色还是不好演,内心世界丰富,但外表不动声色,几乎没有肢体语言。

当然基本不会有人担心于和伟的演技,但单从相貌上来看,于和伟很难形似,外形不接近,就可能会让人无法入戏。

而于和伟他最终用了化繁就简的演法,去演出人物的“精神、内心、性格、人格”,以求神似。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4)

比如骑在毛驴上打瞌睡, 被叫醒带着起床气,白了传令兵一眼,不怒而威的形象就出来了。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5)

敌军调兵遣将大战在即,他独自一人在地图上“下黄豆”,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6)

罗荣桓、陈云为了请他出去开会,专门想了个打靶的办法,他先用纸团塞住耳朵,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7)

最后忍不了噪音,丢掉纸团,走出去上来就一句“陈云同志,你的主意吧”。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8)

随后他自己上前举枪,对着靶子一通猛射,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数靶数七五五,打了十枪七枪脱靶,他扭头一句“行了,开会吧。” 凡人的形象便立竿见影地立住了。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39)

会议中他速战速决,该放权放权,该决断决断,几分钟就开完了会,最后如释重负地说,“行了,会开完了”,说完转身就走,爱自己一个人琢磨的性格也出来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跟马绍信版本截然不同的荧幕林彪形象,但也让观众看到了历史人物更为立体丰满的印象。

而这只是开始,等到三大战役开打,他饰演的林彪对着电话吼出的“我不要伤亡情况,我只要塔山!” 一句话背后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才是于和伟真正的演技绽放时刻。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40)

也正像于和伟演林彪一样,剧版《大决战》和影版《大决战》本就是不同时代的精彩。

前作经典,是高山,但后来者未必要高山仰止,而是要让自己变成另一座高山。

相比影版更突出的是军事大片的一面,剧版其实更接近一部史诗大剧。

响彻天地的敢叫日月换新天中,解放的信念生根发芽,在这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一群有血有肉、可感可知的人,共同打响了这场大决战,观众追剧,不仅能知道决战的结果,更能知道这个结果从何而来,历史的潮流又为何势不可挡。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41)

正是因为过往的创作人打造出那么动人的经典,观众的审美一开始就定在了极高的位置,反而鼓舞了后来者去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东西来。

这不是一场比较,而是剧版任何一个塑造过的人物、拍摄过的战役,都仿佛在与当年的经典遥相呼应,这是一场跨越30年的中国影视剧创作的接力。

而任何一场呼号,一次破阵,都不会浪费,而是会完成当代国产史诗大剧,新的定格。

剧集播出七集,三大战役虽未开启,但已经显山露水,每一处笔墨,最终都将汇聚成气势恢宏的全景。

导演高希希说,全剧的动作场面很多,有山东走水路运兵去东北,海上遭遇的各种惊险,也有技术优势下更加复杂的摄影场景,全剧光施工图就有810张,概念设计图68张。这些都是时代赋予这届电视人的技术红利。

王劲松把蒋介石演活了(王劲松演蒋介石连皱眉都像)(42)

这一切,当然让我更加期待后面的战争大戏了。

《大决战》,好戏才刚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