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

“拾遗“顾名思义就是捡拾起( 皇上)遗漏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匡正皇帝的政策、规谏朝政缺失等,归属”言官“。

通俗地说,就是“捡漏的官”!我国封建时代设立谏诤性的国家机构,花国库公帑养了一批谏官,通常的叫法有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司谏等等,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兼政策咨询机构。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1)

“拾遗”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一种官职的称呼,唐代以前是没有这个官的,或许有职能相同或相似的官,但是没有“拾遗”这个官称和说法。在北宋改为左、右正言,明朝初年建文帝又设拾遗,至明成祖朱棣时废除。

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单位是平级的;“六部”是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负责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负责审核复奏;尚书省负责颁发执行。

中书省与门下省各有补阙和拾遗,分左右,也就是在中书省设置右补阙、右拾遗;在门下省则有左补阙、左拾遗,并且各自的级别是大致相同的。左、右补阙从七品,左、右拾遗从八品。但是实际上细分的话,“左”官比“右”官略微大那么一点点,这就涉及到左和右的尊卑区分问题。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2)

我们在语文课里学了“左迁”是降职,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自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就是降调到今天的江西九江当司马;李白也曾作了一首宽慰好友王昌龄被降职到”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做县尉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好像”左“总是卑微一些。

其实并不尽然,历朝历代左右尊卑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上看,夏商周时尊左,战国至秦朝也是一直尊左;汉代开始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则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拾遗这个官职是从八品,显然比"七品芝麻官″——县官还要小。其实,它不仅比县官小,甚至比县丞还要小,因为县丞是正八品,而拾遗是从八品。不过,俗话说宰相府里的丫鬟是七品官,拾遗可以说在皇宫里当差,这是宰相府的丫鬟远远比不了的。他们作为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甄别事理的机会;而地方上的县令、县丞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面见皇上的机会。

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干过这个拾遗这个工作。杜甫曾被唐肃宗李亨拜为左拾遗。其委任书上是这么写的:“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义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毋怠!”所以后人称杜甫为”杜拾遗“。这说明唐代还是非常注重监察的,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建!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3)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年已四十四岁但依然一事无成,甚至他的小儿子都被活活饿死了!早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早已经没有了,能过稳定、温饱生活就可满足了!

恰巧在极度狼狈之时受任左拾遗,他不禁对肃宗感激涕零,用诗句表达了自己悲喜交集的心情: “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此外,白居易、元稹、陈子昂也都干过拾遗,这几乎是唐代学子的标准从政履历,在科举及第之后先任一段时间的著作郎,然后任左、右拾遗来锻炼从政能力,经验丰富后再派往各部门任职。

唐代因为尊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所以“左拾遗”比“右拾遗”官略大。唐代左右拾遗的工作就是挑皇帝的毛病并举荐人才。不过,由于拾遗的工作就是每天挑皇帝的不足和遗漏,所以这个官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万一 一不小心惹怒了皇上,那就会面临罢官甚至牢狱之灾。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4)

这不,左拾遗杜甫就是因为替唐肃宗时的宰相——河南同乡房琯讲好话、开脱罪责,而被唐肃宗贬为华州参军。而且由于彼时肃宗极度讨厌房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比较欣赏杜甫的肃宗自此一直疏远并不再重用他。

左拾遗杜甫还有很多别的尊称,比如杜少陵、、杜工部等等。“少陵”好理解,在长安(今西安市)南有汉宣帝之许皇后的陵墓,因其规模比宣帝本人的杜陵小,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叫“少陵”。

杜甫在长安求官十年时,大多数时候居住在少陵一带,故其自称“少陵野老”,曾自诗云:“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说到他最有名的称呼“杜工部”就比较尴尬了,因为他这个“工部员外郎”是虚衔,杜甫从来没去工部上过班,更谈不上那份饷银和待遇了!唐代的工部‍员外郎,从六品,跟现在的工务署差不多,主要负责公共建筑、设施的建设、维修和维护等。

他这个官是他的老朋友严武为关照他而保举的个“虚衔”。杜甫在成都隐居的时候,与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与知音——郑国公、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相交甚厚,两人经常有诗歌唱和,所以严武很赏识他,不时举荐和关照他。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5)

唐朝的节度使是类似一方诸侯的地方实力派,严武看见杜甫老大一把年龄(时年53岁),依然穷困潦倒,就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凡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类似于当今的“名誉”头衔,如今天的煤老板享受副厅级待遇等等,当然这里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待遇,经济方面毛都没有。

当时的制度原因,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在名义上往往都挂一个中央台省官衔,或许是便于中央各部与“尾大不掉”的地方实力派——节度使勾兑、协调。杜甫也不例外,严武后来就表荐杜甫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因此后人便称杜甫为“杜工部”。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6)

但是他老人家还是很诚实的,他自己编的一部诗集叫《杜少陵集详注》,至于他的诗集《杜工部集》不是他本人编著的,是后人为他编撰的;并本着为尊者贤者饰的传统给取了这么个诗集名字;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后世的人还是喜欢叫他“杜工部”

话又说回来,他这个“杜工部”的官职虚得厉害,不作数的,他本人不怎么提起就是明证。说到底杜甫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依然是左拾遗,也就是“左边捡漏的” 官儿!

杜工部是干嘛的(杜工部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遗)(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