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豪放派诗句(史上最快意的一首豪放词)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我们会发现,言“愁”的作品数量远远要多于写“喜”的作品,在现存的众多佳作中,我们能够想起来的写喜的名作,似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而求之于词,却发现脑海中很难想起类似的作品。今天,我们便来为大家介绍一首写“喜”的佳作,出自于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作家张孝祥的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这首词,是一首“快意”之词,当然,其中还是夹杂着一点作者的悲壮情绪,可以说是千古无双的绝唱作品。
这首词的背景,要从题目中的“闻采石战胜”说起。根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拒金主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金主完颜亮一直有南下的企图,但是这一战,金主完颜亮铩羽而归,还被部下杀死,金兵不得不撤退,这是南宋对金的作战中少有的大捷,所以消息传到南宋之后,爱国文臣武将们无不欢欣雀跃。
主战派的张孝祥,也感受到了这份喜悦,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这首充满了喜悦和振奋之情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词人开篇便充满了快意之语,说道“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可以说,张孝祥所表现的感情,正是那种一洗前耻,将入侵者一扫而清的气势和声威,然而张孝祥这时并不在前线,所以他有一些小遗憾,才会说“楚云留”,这两句可谓是点题之句,让我们读来便有一种振奋之感。
接着词人描写了悲壮激烈的气氛,“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意思是说,不知道是何人在楼头吹角,洒下一片悲壮之军声!“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这三句,以用典的形式说出了自己的志向,作者想像陈登那样有廓清天下的豪气,有恢复中原的霸气,所以他深夜剪烛看吴钩,这等豪迈之气,令人一下便想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意,杀敌立功,为国效力,是词人一生的感情倾向。
可是现实往往总是与理想相反,词人身不在前线,心却一直在,“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他想象着自己飞到采石,亲身经历了这振奋人心的大胜,想象当时雄壮的场面,骇浪滔天,狂风大作,果然壮阔!
因为采石之胜是水上之胜,所以自然便让人由现实联想到古代的著名大战,词人提到的,便是著名的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词人把虞允文的这次胜利与周瑜、谢玄的胜利相比拟,突出了虞允文在年富力强的时期,建立奇勋。
于是词人进一步夸赞,“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以周瑜、谢玄的儒雅之风,赞美虞允文的从容不迫,当然这里有夸张的成分,不过重点突出的,是词人真心赞美为国家赢得胜利的人!
写到此处,词人又生出了新的笔调,“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此处有一些借古讽今的暗示,写周郎当年破曹操的赤壁矶头,现在只有一片落日残霞;当年谢玄杀敌的肥水桥边,只有荒草连连。词人为什么会这么写呢?其实是为了突出“渺渺唤人愁”,虽然这次战斗赢得了胜利,但是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还没有收复,这种触景伤情的情怀,其实正是词人爱国心境的体现,那种忧国忧民的哀愁,在这份胜利的喜悦中显示了出来。
然而,毕竟是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所以词人的结尾还是振奋的,“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要乘长风而破万里浪,要趁着胜利扫清天下,收复北方的失地,这种慷慨激昂,正是词人英姿勃发的气概!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听到采石大捷的喜悦写起,表现了对抗击侵略者的将领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当然,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国家的一丝担忧,整体喜悦的基调下有一丝小忧愁和悲壮,反而更使得这首词变得沉郁豪迈,奔放顿挫,读来令人鼓舞振奋,可谓是极佳的一首词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