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1)

屋前石径曲折,花开花落,无情最是台城柳。屋后日暮乡关,烟波江上,依旧烟笼十里堤。墙里青葱碧畦,瓜果飘香,乡关萦绕醉清芳。墙外田园悠悠,豆黍满地,归心情思迷远近。

我们是乡梓洒向远方的游子,乡梓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愁绪,炊烟飘飘筑成回家路,妈妈的味道牵绊着游子心……愁绪,院子外的一堵夯土墙,院子里的两棵树,一棵枣树,一棵梨树。

一、春芽

我小名叫“江”。从不谙世事、混吃混喝的“小王子”,长成带领伙伴摘瓜分粮的“野国王”,从咿呀学语的嫩芽芽,到窜天猴般涵养初成,再到驭火有术烹得一桌美味,可谓吃遍田园内外的自然好食。

心思细腻的孩子,跟同龄人的不同在于,当钢蛋儿们还在穿开裆裤,我就表现出少有的成熟稳重。我喜欢天映白云,水拂绿意,远山浮动,氤氲缥缈,夯土墙上梨花开,篱笆门边桃花艳,瓦屋顶上袅袅烟,天高云淡苍茫茫。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2)

我也喜欢下雨,下雨是我的天下,王子坐廊中,雨滴弹尘埃,刹那起云烟,瞬间甫落定;瓦砾水线断续,敲打门嵌,又清凉地崩到脚面,此时无风,万物静止无语,雨儿轻拍树叶,像妈妈唱起摇篮曲。

农闲时节,或雨雪天气,饭点到来之前,我印象里总有一碗软嫩香滑的蛋羹。这是妈妈给我的营养加餐。那年头,经济条件有限,年节才吃得上肉,平素里鸡蛋是最好的食物。

鸡蛋来自家里散养的走地鸡,鸡在山坡或林地随意觅食,生出鸡蛋,壳白皮薄心橙黄,打在碗里,加葱花、小磨香油、少许盐,放入噗噗冒白气的蒸锅片刻,馋得小狗老远跑来。

北方的初春,若遇大风,外出依然会像千百把刀子割得脸生疼。这种天气,妈妈搬把靠背竹椅,放在门后灶台上,双手叉我坐进椅子,前后晃晃稳当,用小勺子挖起鸡蛋羹,先吹吹凉,才给我吃。

我没见过爷奶爸妈吃鸡蛋。未上学之前,我所知道的,在家里能吃上鸡蛋的只有三个人,除了我,另外是八十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当时生活并不苦,完全可以吃饱饭,但算不上好,肉蛋奶还是缺乏。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3)

少归少,每一种食物都是土生土长、货真价实的自然美味。进学校后,妈妈在外工作,顾得上我的时间不多,然而鸡蛋突然多起来,家里每人都能吃鸡蛋了。按照妈妈的嘱咐,我开始每天早晚喝生鸡蛋。

我很听妈妈话,这个执行得很好。后来我常常想,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二十余年求学,读书无数,当周围伙伴们纷纷带上眼镜,我的视力依然出奇好,一定跟小时长期吃鸡蛋有关了。

二、夏长

相比自家院落,村野像只迷人的狐,藏着另个世界,蛊惑小孩子偷摸着去胡跑野玩。但是,当摸黑儿从外面满身泥巴溜回家,保不准就是迎头盖脸的棒喝,能避免噼里啪啦一顿胖揍,是最好结果。

板着指头细数,瓜果梨枣,样样不落的下肚,胜过呵斥数倍,这是我敢于继续冒险“顶风作案”的主要原因。乡野的恩赐,哪怕歪瓜裂枣,永远都会是孩子们持续外出扫荡美味的动力。

当一个孩子的四肢渐渐健实,乡野的诱惑也变得无限大,除了幻想仙野奇缘,碰到神仙姐姐和白胡子老爷爷,那里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王国。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4)

王国里藏着许多秘密,可能是一个鸟窝,可能是好吃的果子,也可能是奇形怪状像枪或剑的树枝杈。出来混,除武器精良,还须吃饱吃好。对我们而言,“粮仓”和“弹药库”在没有被“自己人”启用之前,总对它们健在与否负有责任。

小孩世界原本简单,但因缘际会,难免尝到特别的滋味而心生愧疚,所谓内在觉醒吧。

事情源于一个傍晚,天已黑透,下着小雨,雾气弥漫,十米开外看不清人。我情绪高涨,因为王国的领地终于扩展到邻村山坡上,新环境让我们异常兴奋。而且收获满满,红薯土豆花生,苹果梨子大枣,甚至青麦穗,薅下来揉搓出粒籽,软嫩清香下肚,不管生熟,反正管够。

激动让我和伙伴忘记回家,而路途遥远,又拉长到家的时间。当我猫着腰儿鬼鬼祟祟靠近家门,突然看到门口一团黑影,我吓坏了。黑影子显然看到了我:“江,江,快回来吧,黑灯瞎火你在哪儿干啥?”

是奶奶在说话。老人家许是等我久了,因过于担心孙子,竟忘记可以坐下避雨,却那样一直伫立守望。从此,我深深地觉得对不住奶奶。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5)

其中也有鸡蛋的原因,奶奶不吃鸡蛋,我却总有得吃。当然她老人家吃不到的美味,可能远不止鸡蛋,我则完全不同。

接受自然的馈赠、万物的养育、亲人的疼爱,却不自知,你个小坏蛋鬼!每每想到长辈为我而吃的苦,我心里如同打翻五味瓶,翻江倒海的难受。

三、秋收

小河自村中蜿蜒穿过,曾带走与老爷爷一起晒暖的“小王子”对远方的梦。此前,我甚少想到村外乡野,三步见鸟,五步遇兔,随处收获惊喜,时时犬吠鸡啼。而且,在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中,还会遇着拨浪鼓货郎担,以及卖点心蜜饯的老者。

货郎担中有泥狗子、老虎多种,还有糖豆、拨浪鼓各色耍活儿。看到这些,我们会呼啦啦地围上来,要这个,要那个,但终没人掏得起一毛钱。担子挑起,小孩子纷纷追着它跑,要是刮一阵风,吹几件下来,捡个漏也好。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6)

货郎担走村过户自顾叫卖去了,点心摊来了,江米球、玉米拐棍、果子角,还有让大家为之迷狂的哨子糖,集尝玩一体,能吃还好玩,为乡野诸物所不具。

跟货郎担儿不同,点心摊让我们总能尝到甜头,或是没卖完的货尾巴,或摊主当天莫名高兴,也或算出摊主考我们的难题,都会得胜回朝似的被犒劳一番。

美食摊好久未见,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向田野。农田豆叶渐渐泛黄成熟,玉米棒子也开始饱满变硬,山沟里野沙梨垂挂枝条,野坡地酸枣彤彤红,馋虫蠢蠢欲动,我挥一下手:出发。

美食大扫荡就此开始。在田野愈走愈远,村里的土墙渐成若隐若现的烟火色,大地的泥土气息更加浓郁,一浪一浪扑面而来,激发味蕾,饥虫扒挠着全身每一处毛孔。

成熟季节,我们的食欲都格外好。择一处泥地,仿照村中起房的模样,挖个小土窑,周围砌起块垒,搭上树枝,把捣鼓来的玉米、红薯分上下两层放进去,填上干草点着火,等着烤到半熟,土窑也烧得滚烫,弄塌它,静待美味就好。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7)

另一支捯饬野果的队伍也回来了,大家兵聚一处,我合计好份数,各就各位,接着便可大快朵颐。在无忧无虑的成长中,我们的饕餮盛宴可以天天有,直到冬季来临。

四、冬藏

故乡的冬天总特别冷,大雪天天都在下,田野白茫茫,万籁无声,雪厚到淹没整只靴子,野外没了人迹。我们躲在屋里不出门,门上吊着棉被,屋里生起火炉,虎头帽、棉袄裤、黑胖鞋穿起来。

粮食老早就储下了,土豆、萝卜、大葱、白菜和酿酸菜、自家磨豆腐、浆粉条,要取出地窖,需踏着窑壁四周结实的土窝子下去,妈妈牵一条长绳,站在窖口,另一头拴着竹篮,等食物放满,便钓上来,下厨烧饭。

土豆和红白萝卜切成丝,一锅炒,末了滴醋起锅,我们叫三子当家,生生的白、火火的红、淡淡的黄,颜色怡人,掌握好火候,味道嘎嘣脆,带着泥土的甜,及至舌根,清香来袭。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8)

在冬天,素烧豆腐是一道养人的乡野佳肴。自酿老豆腐先过油炸得皮黄,大葱切段儿,猪油溜锅,葱段炝香,下白菜,大火猛炒,放入切好的炸豆腐块,一顿操作猛如虎,盛出,开饭。喜欢带点辣,可以切俩干辣椒。

村里杀年猪,分到猪肉,配酸菜和粉条,慢火熬着,那更好了。一道猪肉酸菜炖粉条,熬得汤白酱赤油汪汪,酸香浓郁,五花肉软糯,真好一道浓酽乡土农家菜。

日子很慢,但很快乐。看看场院里静默的石磙、墙檐下的马蜂窝、老树杈上的鸟巢,听着风扫落叶、蟋蟀弹琴和雨后大水塘里的蛙唱,闻着黄豆、玉米、枣子和脆梨的清香,吃着自然美味,每一个角落都是温暖,每一处声音都是音乐,每一种味道都是幸福。

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风雨雪霜,将时光印记刻进故乡的土院墙,妈妈将自然馈赠的食物做成美味,炊烟将天空雕成故事,低声细语诉说时光远去、秋冬更迭,笛声绕云烟,花谢离恨天,再遇燕归来,柳芽又吐新。

食事豆腐篇摘选(乡梓成长记食)(9)

乡梓的成长,土木砖瓦皆是岁月沧桑,稷稻麦黍都为自然馈赠,曾经王侯将相的文韬武略、才子佳人的离合悲欢,终抵不过寻常巷陌的油盐酱醋。思恋乡梓,是思念石径黛瓦、流水人家,是想念自然赐予的瓜果蔬粮,是雅曲清风竹叶醉,粗茶淡饭菜根香。

#我,无条件写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