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三大名句(后汉书经典名句)

后汉书三大名句(后汉书经典名句)(1)

助读资料: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名句集锦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释义】时光飞逝,不会停滞不前。人民的意愿不可拂逆。

【赏析】刘秀羽翼丰满后,臣下都劝他抓住时机即位称帝,但都被他推辞了。部下耿纯认为,

如果刘秀不听众人的劝谏以称帝,就会使大家丧失信心,一哄而散,到那时再想聚拢这些人

就不那么容易了。刘秀听了,只得依允。后来,这句话常被用来劝导人们顺应时代潮流和人

民意志,以及抓住机遇,果断行事。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释义】应该时刻警惕,如临深渊、履薄冰,兢兢业业,惴惴不安。

【赏析】这是刘秀临朝践祚之后劝勉臣下时所说的话。他劝谏臣下不可居功自傲,放纵自己。

正如《易》之所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做人准则与生

存态度,事业才能昌盛,人生才会闪光。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释义】泼出的水收不起来,过去的事情后悔也没用。

【赏析】刘秀平定了河北,重挫了铜马、尤来诸军,势力日盛,众将都希望他即位称帝。大将马武认为,天下没有君主,即使让孔子作宰相、孙子作将帅,也不会有什么建树。马武以此劝刘秀不要错过称帝良机,过后即使后悔也没用。后来,这句话常用来劝导人们抓住时机,

不要坐失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形势。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后汉书·邓皇后纪》

【释义】如果一个人终日只知道吃饱喝足,不用心于学业与道义,而想有所作为,那简直势比登天。

【赏析】汉殇帝、汉安帝时,因皇帝年幼,邓太后主持朝政。她十分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她认为贵族子弟过惯了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生活,易流于无所事事、不学无术。这样发展下去,灾祸就离他们不远了。于是邓太后就设置学院,选派老师,教授他们经书,并亲自主持考试。邓太后引用了《论语·阳货》这句话,以激励贵族子弟们发愤学习,报效朝廷。

车如流水,马似游龙。

【出处】《后汉书·马皇后纪》

【释义】“车水马龙”用来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赏析】明帝马皇后为人贤明,章帝登基后尊之为皇太后,并要分封诸舅,马太后担心她的哥哥们会因此而骄奢,招惹灾祸,故坚决不许。一次她去看了马家子弟,见他们车如流水,马似游龙,连仆人都奢华异常。马太后从此停发了诸兄的年俸,以告诫他们勤劳节俭,忧国忧家。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大丈夫立志,当成高远之势,穷更坚毅,老更雄壮。

【赏析】马援在任郡督邮时,曾押送犯人到洛阳,马援同情那些死囚犯,就都放跑了他们,自己也逃亡北地郡。后来皇帝大赦天下才免除了马援的罪行。马援就在当地放牧,先后有数百家宾客归附他。马援带领他们游牧于陇汉之间,时常用这句话来激励宾客们,以图共勉。

人之所以贵于禽兽,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

【释义】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知书识礼,懂得互相尊重。

【赏析】卓茂是洛川密县县令,为人忠直,勤政爱民。有一次,有人状告亭长收了他送来的米与肉。卓茂就问:“你既然送了亭长米肉,为什么又要告他?”那人说:“我怕官所以送礼;他收了礼所以要告他。”卓茂认为来人寡廉鲜耻,就给那人讲了做人的道理与准则,指出做人要有仁爱之心,相互尊重。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出处】《后汉书·宋弘传》

【释义】在贫贱时结交的朋友是决不能忘掉的;同甘苦,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是不能休掉的。

【赏析】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之后,想改嫁朝臣宋弘。刘秀得知后就把宋弘找来谈话。刘秀试探性地问宋弘,人尊贵后换朋友,人富有后换妻子是否合乎人情,宋弘便说了这样的话。光武帝一听,觉得没有希望说服宋弘,只好作罢。后来,这句话成为传世格言,以赞扬那种不忘故旧,忠诚不渝的感情。

兵久则力屈,人愁则变生。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

【释义】连年战祸会使社会财力物力衰退;百姓忧患过度就会起义反抗。

【赏析】鲍永镇抚北方时,冯衍向他献策,希望他发展生产,安抚黎元,以求地方人民乐业,

社会稳定。鲍永认为冯衍言之有理,就缮甲养士,屯田积粮,并收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

【释义】智者相时而作,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愚人却违反历史潮流而动。

【赏析】东汉初年,幽州牧朱浮发放仓库储粮,起用王莽时的旧官故吏,以收买人心,图谋帝业。渔阳太守彭宠认为天下未定,不宜多置官吏,因而拒不服从朱浮的命令,并且计划兴兵讨伐朱浮。朱浮盛怒之下修书指责彭宠不识时务,逆理而动。最后,彭宠伐朱,朱浮战败。

朱浮的行为固然不代表时代潮流,但是他能指出时代潮流的不可拂逆性。

爱而不教,终至凶戾。

【出处】《后汉书·何敞传》

【释义】对于子女,父母如果只一味溺爱而不教诲,最终将陷子女于灾难之中。

【赏析】汉和帝时,窦宪专权,尚书何敞上书窦太后,请求抑制窦氏兄弟的气焰,并以郑武公溺爱少子叔段,卫庄公溺爱庶子州吁的事例,说明“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的道理。但何敞的建议未被采纳,反招致窦宪的报复。但最终事实证明了何敞的正确性,窦宪兄弟的嚣张气焰最终被刘姓所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不入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赏析】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率众来到鄯善国,受到国王的热情接待,但后来国王就疏远了他们,原来是匈奴使者也来到鄯善国,国王惧怕匈奴,所以不敢亲近汉朝使者。班超得知实情后连忙召集随从,给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并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话来激励部下。当夜,班超率众杀掉了匈奴使团,赢得了主动权,使鄯善国归附了汉室。班超的话掷地有声,表现了一个全节使者的大无畏精神。

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出处】《后汉书·崔传》

【释义】交往很浅却倾吐知心的话,是愚蠢的行为;身为下贱却恬颜事贵是迷惑不明智的做法;本来不相信却当作忠言听取,这是诽谤的态度。

【赏析】崔学富五车,文章冠盖当时。因章帝的推荐,成为窦宪的座上客。窦太后执政后,窦宪把持着朝政大权,崔献书劝谏窦宪,本句就是文章开头一句。崔以此自谦,表明自己本来不具备上书的条件与资格,只是因为窦宪的宽宏大量才得以进言。指出自己与窦宪交情虽浅,但想说些知心话的心情,委婉而易于接受。

陷人于危,必同其难。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公孙瓒传》。必,一定。因为自己而连累他人陷入危境之中,就应该与他同渡难关。这句话是说做人不可见死不救、临危弃友。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这句话以夸张修辞手法强调说明真诚的力量最能感动人心。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建大事,建立大事业。忌,顾忌。怨,怨恨。这句话是说要做大事、建立大功业,就不要怕个别人有埋怨之情。意谓让人人都满意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的。事实上,任何事都有得失,关键是看得与失孰大孰小。若在大的方面能有所得,小的方面有些损失又有何妨?

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道,方法。这句话是说朋友是以义而结交的,义不存在,友情也就不复存在。

富贵则人争趣之,贫贱则人争去之。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趣,同“趋”。一个人富贵了,那么人人都争相投奔他;一个人贫困潦倒了,那么人人都争相离开他,避之唯恐不及。此语所揭示的世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世情真相,自古及今皆然。

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曲直,无理与有理。是非,对与错。讼,争辩。事情有正当与不正当,说话有正确与不正确。是正当的事就不能不据理力争,是不正当的事就不能不争辩反对。这句话是说是非曲直要分清,不可混淆。

人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了。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远,疏远。则,就。绥,安抚。总,汇集。了,了结、解决。人际关系疏远了,就难以再安抚恢复;事情积累多了,就难以解决。这句话是说做人要重视人际关系的互动,做事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拖拉拉。

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弱者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同情,而强者却往往遭到人们的妒忌而成为众矢之的。这说的也是世态人情的真相。因为凡人都有同情之心,也有妒忌之心,见弱者予以同情,发自本心,也是自我满足的心理表现;见强者而心生妒忌之意,那是因为强者势必要盖过自己一头,不仅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损,更有强者会危及自己利益的现实考量。

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功劳冠绝天下之人,地位就会不稳;威势盖过帝王的人,就有生命之忧。这句话是说功劳太大,就会招致同僚的嫉妒与排挤;威势太甚,就会招致人主的猜忌而有身家性命之忧。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举事,做事。无,不要。亲厚者,指自己人、亲近的人。见仇者,仇恨自己的人、敌人。凡要做大事,不要使自己人感到痛心,使敌人感到高兴。这句话是说要做成大事,务必要加强内部团结,千万不能内部分裂,甚至同室操戈。否则,自相残杀、削弱力量,就正中敌人的下怀了。

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原本是说乐羊子之妻切断织机上的线,借此来讽刺丈夫学业半途而废。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有志气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去喝盗泉中的水,高洁廉正的人,也不会去带有侮辱的饭食。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后汉书·列女传》

大树将要倾覆,不是仅靠一根绳子就能够拉住的。国家的衰败,也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挽救的。

宽小过,总大纲。——《后汉书·班梁列传》。

待人要宽恕别人的小过失,做事要抓住大的方面、主要矛盾。

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只记得别人的过错,而不记得别人的好处。

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

张芝家贫且爱好书法,他用自己的衣衫练字,母亲知道后找一些没用的布帛,给张芝练字,他在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后来张芝成为我国第一位“草圣”,并被人们赞誉为“临池学书”。

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后汉书·申屠刚传》。

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危及君王的人,他的安全也就难保。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为官府长期抄书,劳苦不堪。有一天,他扔掉手中的笔,大发感慨:“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前途,也应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在异域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一直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后来,班超从军,被朝廷派往西域,他果然在那里立下奇功,被封为定远侯。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

出自《后汉书.光武十王传》,意思是,岁月过得很快,先皇先后的陵墓渐渐远隔。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出自《后汉书·赵典传》,雌伏就是表示屈服和退让的意思。比喻退隐,不进取,无所作为。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出自《后汉书·皇后纪》,执金吾:秦汉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阴丽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结发妻子(后被封为皇后)。 意思是当官就要当执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革:战马的皮。意思是男子汉应当为国家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用战马的皮。包着尸体回来安葬啊!表现为保卫国家情愿战死的雄心壮志。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语出《后汉书·黄琛传》,意思是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因为道义的付出而感到内心愧疚。作为一个君子的言行,应当以符合道德礼仪为基本准则。

失之末流,求之本源。——《后汉书·陈忠传》

大意:如果河流的下游出现问题,我们要去上游去寻找原因。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我们出现问题,要从根本上去找寻原因,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还有经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很多人发现问题的时候,大多都不经过大脑,直接爆发,最终导致结果越来越严重。所以发现问题,我们要学会止怒,然后再去了解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张衡列传》

大意:我们这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如果不积极的探索研究,又怎么会有收获和成就呢!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大意:聪明的人懂得舍弃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用这个办法来取得成功。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后汉书·陈忠列传》

大意:千里的堤坝,一个小小的蚂蚁窝就可以将其毁灭,一个小小的针眼就可以将气全部给泄出。

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后汉书·臧宫传》

大意:弱者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同情,而强者却往往遭到人们的妒忌。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岑彭传》

大意:如果一个人要做大事情、建功立业,那么就不要怕个别人有埋怨之情。

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后汉书·蔡邕列传》

大意:人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走向失败。心神不一,就会出错。

善不妄来,灾不空发。——《后汉书·杨赐列传》

大意:好事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灾祸也不会没有原因的降到你头上。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列传》

正义能够感动有道德的人,利益只能动摇贪财的人。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得和失是暂时的,荣和辱则是长久的。

乘人之危,非仁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盖勋列传》

趁别人遇难的时候,而去要挟、侵害人家,这不是有道德的人所能干出来的。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无,以就懿德。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一个人求学,应每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以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

理国以得贤为本。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来歙传》。

治理国家以求得贤才为根本。此言任用贤才对于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性。

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做官不能兼营别的事业,做事不可二者齐头并进。意谓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列传》

一个小小的蚂蚁窝可以使堤坝被水冲毁,一个小小的针眼可以使气全部泄出。比喻小不防则引出大祸害。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此以探穴得虎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过人的胆略与拼死一搏的气魄,就不可能取得异乎寻常的惊人成就。

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类,像。画老虎不像,反而像狗。此以画虎类犬为喻,形容一个人想做一件成功之事,结果却适得其反,落得被他人嘲笑。

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听到传言不如亲眼见到,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影子,比不上观察事物的形状。

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不碰上盘曲的树根、交错的枝节,又怎么能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刀呢?这句话指出做事不追求容易、不躲避困难,是官员的职责。

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道,道义。则,那么、就。行动违背于道义,那么心中就会有惭愧之情。此言行动合于道义,才能心安理得。

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传》。仁人,仁义之人。儒士,读书人、儒家学派的人。战伐之事不要去征求有仁义之心的人与儒生。此言跟反对战争的人谈论战争是没有结果的,更不会从中获得破敌立功的教益的。

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泮,通“畔”,边。棘,有刺的灌木。奠基于冰层之上,立足于多刺的灌木丛中。此以“创基泮上”、“立足棘林”为喻,形容危险的环境。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虞诩传》。立下的志向是不追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工作不回避艰难困苦的事情,这是做臣子的职责、本分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当以扫除天下的弊端治理天下为己任,怎能只管打扫自己一室的事务呢!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人生在世要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浊其源而望清流,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出自《后汉书·刘般传》。浑浊的源泉希望流出清澈的流水,扭曲的形体想要有笔直的影子,这些都是无法得到的。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东汉时期的班超,原在官府抄写文书,不甘碌碌平庸,决心投笔从戎,后奉命出征西域,终于立功封侯。这是班超投笔从戎时说的话。大丈夫即使没有更大的志向、更好的谋略,也应当效仿前辈傅介子、张骞,像他们那样在异域杀伐立功,博取封侯,怎么能长期只在笔墨纸砚间讨生活呢!

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即,就。飞天的神龙一旦失势,与卑微的蚯蚓也没什么两样。此以神龙失势为喻,说明一个人再了不起,一旦时运不再,或没有特定的条件,也是毫无作为的。

人毁其满,神疾其邪。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列传》。人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走向失败。心神不一,就会出错。

养鱼沸鼎之中,栖鸟于烈火之上。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沸,开水。鼎,古代煮食的炊具。栖,栖息。在沸腾的鼎中养鱼,在烈火之上栖鸟。这话是个比喻,是刘陶谏止汉桓帝的话,其意是说汉桓帝“铸钱齐货”的政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弊政。后来南朝梁人丘迟《与陈伯之书》中说到陈伯之投靠北朝的危险性时有“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之句,即化自此句。

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岂页传》。救,匡救、纠正。薄,指浅薄的世风。无若,不如。敦厚,忠厚。纠正奢侈的不良世风,一定要从倡导俭约开始;拯救浅薄的世风,就要提倡忠厚的风气。此言奢侈浪费的风气、浅薄不古的世风,都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的。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卓传》。汤,开水。莫若,不如。薪,柴火。扬起沸腾的开水再倒回锅中想使它冷却,不如直接抽去锅下的柴火更有效。此以去薪与止沸的关系为喻,说明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着手。

节用储备,以备凶灾。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节省使用物品,粗存物品,来面对灾害。这句话比喻要勤俭持家,任何时候都要有危机意识。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要成为那能够摧毁万物的秋霜,而不要当那关在木栏中任人屠宰的羔羊。

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孔融传》。鸟巢都被毁坏了,鸟蛋怎么可能会安然无恙呢?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引《黄石公记》。此言刚与柔、强与弱都是有相对性的,在特定情况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道家的思想,符合哲学上辩证统一的思想。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不一定出众。

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物品以远来的为稀奇,人才以稀少的为宝贵。此以远物为珍作比,说明人才以稀少为贵的道理。

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窦武列传》。不记得以前的失误,又重犯以前的错误。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好高骛远的人,必然是劳苦而无功;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会轻松而有成。此言做人做事要务实,不可好高骛远。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虞诩传》。立志不要去寻求容易,做事情也不要回避难处,这是身为人臣的本分。如果没有遇到盘根错节,怎么会知道利器的锋利呢?

居累卵之危,而图太山之安;为朝露之行,而思传世之功。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处于极其危险的环境之中,却想着过非常安稳的日子;做的是转瞬即逝的小事,却想着名留千古而不朽。此以比喻修辞法,说明“处危而求安、行小而贪大”想法的不可能、不现实。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桓潭冯衍列传》。

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别人东西也是“取”。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授传》。

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家效命,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裹着尸体去安葬。

官无二业,事不并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当官的人不可以兼职做其他的行业,做事情不能许多事情一起做。

既朽不雕,衰世难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

木头已经烂掉了,就不会去雕刻东西。世上已经衰败了,就很难去辅助了。

薄者之不足,厚者之有余。——范晔《后汉书·朱穆传》。

薄的东西总是不足的,厚的东西总是有余的。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南北朝·范晔《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上》。

天下的人都知道取得某种东西为取得,而不知道给予或付出某种东西也可以成为取得。这句话说明欲取先与的道理;也说明“与”与“取”是相反相成的,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吗?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琛传》

高傲刚直的东西容易受到损折,清白高洁的事物容易沾上污秽;高难深奥的乐曲,能和唱的人一定很少,在美好的声名之下,实际的才德常常难以相符。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难以挽留住的而又容易失去的东西,就是时间了。说明人应当珍惜时间,努力进取。

千里之差,失自毫端。《后汉书·南匈奴传》

大的差错是由微小处开始的。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yǎn)传》

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爰廷传》

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后汉书·耿纯传》

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纡传》

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时光飞逝,不会停滞不前。人民的意愿不可拂逆。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

有学问的聪明人不会为了做成自己的一件事而不顾及到周围人的利益,仁爱的人的人不会违背道义和道德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功名利禄。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

当官就要当执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泼出的水收不起来,过去的事情后悔也没用。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大丈夫定当自强建功,哪里能消极屈服!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后汉书·列传·崔骃列传》

生长在有钱人家的子弟多骄气,生长在有 权人家的子弟多傲气。

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后汉书·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不因为心情的激动或冷静而失了轻重,不因为穷困或富裕而失了节气。

兵久则力屈,人悉则变生。——《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连年战祸会使社会财力物力衰退;百姓忧患过度就会起义反抗。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后汉书·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得和失是暂时的,荣和辱则是长久的。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应该以治理天下为己任,难道能只打扫一间屋子吗?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舍弃近的而去图谋远的,兴师动众但不会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