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郡国志原文(汉书.地理志图解)
河内郡
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
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
县十八:
怀 有工官。莽曰河内。
汲
武德
波
山阳 东太行山在西北。
河阳 莽曰河亭。
州
共 故国。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
平皋
朝歌 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莽曰雅歌。
脩武
温 故国,已姓,苏忿生所封也。
野王 太行山在西北。卫元君为秦所夺,自濮阳徙此。莽曰平野。
获嘉 故汲之新中乡,武帝行过更名也。
轵
沁水
隆虑 国水东北至信成入张甲河,过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铁官。
荡阴 荡水东至内黄泽。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内黄入荡。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
讲解及图示:河内,是中国古代地区名,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这一地区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
河内,与河南、河东相对,并称为“三河”。河内、河南以黄河为界,河内、河东以太行为界。“三河”之地分别为夏商周王朝腹地,亦是"中原"的代名词。《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河内之地,战国时为魏国领地,楚汉之际曾归项羽所封的殷王司马卬统治。汉高祖灭殷后,改为河内郡。其辖区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河内郡是汉代司隶所辖的七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王莽时曾被称为“后队”,是所谓的“六队郡”(河东 、河内 、弘农 、河南 、颍川 、南阳)之一。
西汉司隶的地域范围
河内郡在司隶七郡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的河内郡下辖18个县:
1.怀县。本战国魏之怀邑。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
2.汲县。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
3.武德县。秦始皇东巡时置县,自诩以武德定天下,故名。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十四里大城村。
4.波县。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裴城村。
5.山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十里墙南村北侧。汉献帝禅位后被封为山阳公,即此地。
6.河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孟州市西三十五里冶戍镇(今属洛阳市孟津区)。
7.州县。原为周畿内之州邑。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六里武德镇。
8.共县。本春秋卫邑。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
9.平皋县。本春秋晋之邢丘邑。因在黄河之皋(水边地)、地势平夷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
10.朝歌县。殷商故都。周初为康叔封地,即卫国。战国时属魏国。楚汉之际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于此。治所即今河南淇县。
11.修武县。商代为宁邑,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在此修兵演武,改名修武。秦置修武县。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
12.温县。以县有温泉得名。周初为大司寇苏忿生封地,属古温国(苏子国)。春秋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古温城(今上苑村北)。
13.野王县。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卫国独存,仅有野王一城,即此地。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市。
14.获嘉县。本为汲县新中乡,汉武帝巡行至此,获南越相吕嘉之首级,因以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新乡县西张固城村。
15.轵[zhǐ]县。春秋属东周畿内,战国时曾为韩国国都,后属魏国。西汉时曾为惠帝子刘朝和文帝舅薄昭之封国。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二里轵城镇。
16.沁水县。因县北有沁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王寨村。
17.隆虑县。因县北有隆虑山得名。汉初封周灶为隆虑侯,景帝时改为县。东汉改名林虑县。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
18.荡阴县。因县有荡水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汤阴县。周文王被拘的羑里城在此地。
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河内郡辖区共有人口1067097人。
河内郡各县的地理方位如下图所示:
西汉河内郡属县地理方位图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河内郡属县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西汉河内郡属县地缘结构图
由图可见,河内郡辖区南倚黄河,北缘太行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这一区域向南,经孟津等渡口越过黄河,即到达河南郡辖区——“天下之中”的洛阳盆地。向西,经过“太行八陉”之第一陉“轵关陉”,越过太行山脉尾端山地,可到达河东郡。向北,越过天井关和羊肠坂可进入上党郡。向东,则可畅通无阻地通往华北平原各地,即冀州、兖州、豫州所在的区域。从经济人文上看,河内郡辖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原文化的中心之一。因此,这一地区历来受到战略家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