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打碟分享(花腔女王的另类超技)

异国风情打碟分享(花腔女王的另类超技)(1)

文 | 张可驹

记得原先有人列举还没来国内演出而最受期待的音乐家榜单,格鲁贝洛娃不出意料地位居榜首。去年,格鲁贝洛娃访问中国的演出引发了乐迷的狂热。就歌唱家的艺术生命而言,她已处于相当高龄的阶段,却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超绝技艺。听过现场后,恐怕很多乐迷都会像我一样,再把先前收藏的唱片翻出来听。

格鲁贝洛娃有一大套自选集,由瑞士品牌Nightingale发行,歌唱家曾表示这套唱片能够完整问世也有赖于上帝的眷顾,可见其代表性。其中有一张《柔板——天地之间》(Adagio:Between Heaven and Earth),体现出这位歌唱家在超绝技巧之外的另一面。虽然先前已经很为她的艺术感到沉醉,听过现场之后再听唱片,还是有些新的体会。

通常,格鲁贝洛娃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是她演唱花腔时的巅峰技艺。毫无疑问,花腔本身就带有炫技性,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有此特点,只不过表现形态不同而已。格鲁贝洛娃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花腔女高音之一,为这种技巧标定了新的高度,也因此被赞叹为人声所体现的奇迹。这样的赞誉,她固然当之无愧,可若将歌唱家的成就局限于技巧或说花腔技巧的高绝,那也是很不全面的。

观察格鲁贝洛娃在多家唱片公司的录音,不难发现她对于自己的“戏路”一直持有极具开拓性的观点。而在Nightingale的自选集中,歌唱家基本还是选择了同她最为对路的作品,大体分为:美声时期的歌剧、咏叹调专辑、圣乐与艺术歌曲几部分。其中,《柔板——天地之间》是设计很别致的一张唱片,歌唱家意在将她的艺术通过丰富的维度加以呈现。

唱片的副标题“Between Heaven and Earth”,或许还是译成“从天堂到人间”更好。格鲁贝洛娃在此主要选入抒情风格的唱段,既有独唱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也有分别同卡萨洛娃(Vesselina Kasarova)与尼可莉(Natela Nicoli)合作的二重唱。“天堂”譬喻了纯净的抒情风格,而由此到“人间”的宽广幅度,就体现着抒情性段落表达情感变化的丰富层次。这确实是很用心思设计的主题,格鲁贝洛娃从她以往的录音中精挑细选的内容,让我们看到她为何如此用心。

面对再繁复的花腔也能轻松自在地在高音中从容游弋之后还能“喷射”出更高的音,这固然都令人激动。但许多歌唱家也会指出,维持纯净优美的声线、令其飘荡在很高的音区、始终以完美的气息支撑、在音质的统一与线条的均匀方面近乎无暇,实为另一种超绝技巧。格鲁贝洛娃在此正是展现自己这一方面的成就。纯净声线也有多种类型,歌唱家在此选择了特别对路的作品。如前所述,她有时选择的突破性角色,对花腔女高音来说明显偏重。听过现场,你就明白她确实天赋异禀,重唱也实在从容。可在这里,大师就是展现出轻盈的声线所能被赋予的万千美态。

唱片中的第一曲圣-桑的《夜莺与玫瑰》是极好的体现。原作本身即要求外在技艺同纯粹的声线美感达到理想的结合。格鲁贝洛娃在此将花腔技巧做了精美的表现。她的绝活——那种在一个长音上充分体现收放变化的功夫,运用得相当内敛,完全贴合作品的风格来使用,而无任何割裂的炫技倾向。某些人质疑歌唱家太沉醉于技巧的狂飙,不顾原作的风格,此处的演绎显然驳斥了这种非议。表现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时,格鲁贝洛娃对于高弱有极佳的控制,音乐表现激情四射,关于音质、音量的把握又全然不失分寸。而更贴近“天堂”美感的部分,应该是二重唱的段落。

有时人们未必意识到,声乐的二重唱是非常考验歌唱家音乐修养的段落。因为在两个声部的呼应中,势必要加入微妙的速度变化才会真正精彩,但是这样的细微变化,又必须良好地统一在二声部的整体律动之中,否则便效果不佳。格鲁贝洛娃在此同她的搭档们配合得无可挑剔,让我们看到她将“独奏”的光芒敛尽,展现出“室内乐”名家的修养。彼此的律动和谐统一,两个声部的线条美感,以及纵向的音色呼应、清晰的层次表现,都令这些二重唱成为一个时代的典范演出。这是格鲁贝洛娃着意向听众展现的她身为花腔女王的另一些侧面,确实值得我们低徊品味。坦白说,听过大师的现场,就明白她有时细若游丝,却总不失凝聚感的声线在现场环境中漂浮的感觉,是录音无法完全捕捉的。但这些录音还是帮助听者明白大师抒情艺术的宝贵特质,并记录下现场真谛的八成左右。

- THE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