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只有追求完美方能成就非凡)

公众号:鹰击蓝天(ID:yjlt18)

“未来3到5年,大多数手机品牌将被淘汰。”2017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说,二年过去了,无数个品牌倒下。

因为只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低质庸俗的产品将被市场抛弃。企业是人做的,做企业如做人。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才能成就卓越非凡的人生。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只有追求完美方能成就非凡)(1)


0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苹果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2017年2月,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发布,苹果公司排名第二。

2016年机构报告,在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总利润94亿美元中,苹果一家为85亿美元,占比超九成,其余品牌没有一家占比超过2.5%的。

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苹果赚得盆满钵满,其它品牌却仅分得残羹剩饭?许多品牌喜欢同时生产高、中、低端产品,以抢占市场,却良莠不齐;

苹果反其道而行之,从来不生产低端产品,就像iPhone,每年只出一二款高端手机。

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只有追求极致完美的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因此必须做到:任用最优秀的人才;只生产高端产品;领导创新而不是追随潮流。

因为精益求精、创新极致、追求卓越完美的质量,才成就了苹果的神话!

02

诺基亚曾是手机行业的霸主,自1996年以来,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却在2011年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诺基亚以前非常重视质量和创新,从最初的木材、橡胶制造商,到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它的每一次转变都让人刮目相看,最后遭苹果和谷歌打得体无完肤,惨败收场,被市场抛弃。

这期间的几年,为了打败苹果,诺基亚急功近利,积极开发新产品,却对质量重视不够,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当然。犯这种错误的,并不是只有诺基亚一家,中国曾经有上千个手机品牌,他们当中只为追求利益,不用心把关质量的品牌,不是苟延残喘,就是全军覆没。未来全球手机品牌只有进入前十的,才可能赢得机会生存下去。因此,华为余承东才会说“未来3到5年,大多数手机品牌将被淘汰。”是有道理的。

而又岂止手机行业?其它竞争激烈的行业也莫不如此,百年柯达曾经如日中天,但一不小心,就濒临破产。粗制滥造,重利轻义,急功近利,马虎应付是失败的源头,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用在企业身上一点都不假! 换句话说就是: 精益求精、创新极致、追求完美使企业生存发展;粗制滥造、马虎应付、重利轻质使企业衰败灭亡。

企业是人做的,企业如此,人不也是如此吗?因此,只有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才能成就卓越非凡的人生。沉睡不醒、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游戏人生、纸上谈兵的人,将虚度人生,碌碌无为。

这和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相似的道理,即一个人或国家,生存发展于忧虑祸患、奋发图强;衰败灭亡于安逸享乐、不思进取。

03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12岁师从卫夫人,先学钟繇,以为自己成就一流。

及至渡过长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钟爵、梁鹄、蔡邕等前人的书法,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他不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精益求精地研习书法。王羲之志存高远,敢于创新,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学古而不拘泥于古,大力改革汉魏质朴笔风,自成一家为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书风,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他创作的《兰亭集序》通篇妍美流畅,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气脉贯通,其笔法、结构、章法都极致完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由于王羲之追求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精神,使其书法造诣极致完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加上帝王的高度抬爱,因此被后人称为“书圣”。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只有追求完美方能成就非凡)(2)

04

青年时代的苏洵,豪放不羁,爱游山玩水,仗着聪明,觉得读书不是什么难事,态度很不认真。

二十七岁时,苏洵第一次应乡试举人,难免落第。那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搬出自己以前写得几百篇旧文细读,不禁大惊:“以我今天的学识,像没有学习过的人一样!”

愤然将这批旧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读书,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再写任何文章。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苏洵每天端坐在书房里,苦读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终于贯穿古今,可以下笔如神了。

精益求精、博采众长的苏洵,写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论点精深,论据有力,纵横恣肆,深入浅出,说理透彻,铺陈排比,妙喻生动,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凭卓越的实力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洵偕二子进京应试,三人同榜考中进士,名动京师。

任何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然后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地踏实努力,他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成就。

05

1080年,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司农朱载上是苏东坡来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

有一天,朱载上来拜访苏东坡,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东坡出来。朱载上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像这样过了很长时间,苏东坡才出来,表达抱歉久等的意思,并且说:“刚才作一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课,没能及时来接待你。”朱载上便请教他做什么功课?苏东坡回答说:“抄《汉书》。” 朱载上大为奇怪地说:“凭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就可以终身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 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以后要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朱载上离开座位, 又请教说:“不知道先生肯不肯把所抄的书给我看看。”苏东坡就在书桌上取来一册书。朱载上看了后,一点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请你试着列举标题一个字。”朱载上按照他说的做了,苏东坡应声就背诵几百个字,没有一字差缺。共挑选了几次,都是这样。 朱载上心悦诚服赞叹了好长时间,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才啊!”

后来朱载上把这话告诉儿子朱新仲说:“苏东坡尚且如此勤奋,我们这些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奋读书吗?”

新仲听了,吃惊不小,要知道,一部《汉书》将近七十五万字,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样的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的功夫,谁学得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坡的这个“特征抄写背诵读书法”,重在记忆,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际,或在写文引用历史典故之时,他决不会茫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的引用判例一般。他另外还创新了一个读书法,叫做“八面受敌读书法”,重在理解。 他曾说道:“读书没有速成的方法,只有多次反复的精读。书籍浩如烟海,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每次只要确定一个主题去读。比如想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以这个作为目标去读一遍,不要想其他的东西.又比如另立个目标,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其他的都可以效仿这两个例子。”

《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做“我专而敌分”。“故善战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故我众而敌寡。”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阻击,而要集中兵力以众击寡,各个击破。苏东坡读书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这和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有相似之意,英雄所见略同。如此精益求精地阅读,方法虽然笨拙,但一旦学成,面面精通,那些走马观花随意略读的人,与这种方法就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了。

苏轼几十年如一日的勤读苦学,精益求精,重视创新,追求极致,终于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即使在才俊辈出的宋代,也属登峰造极,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统称为其“五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写的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如诗如文,如天风海雨,如天地奇观,纵横不羁,奔放豪迈,倾荡磊落。主张“文如其人,自成一家”,追求豪放风格和壮美意境,才华横溢,与曹植、李白并称“仙才”。

词作领域,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开创了豪放一派;

散文领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领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书法领域,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领域,是“文人画”开创者之一,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

06

被誉为“千古完人”、“半个圣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小时候其实天赋一点也不高,甚至经常被人耻笑为“愚蠢之辈”。据说,哪怕一篇很短的文章,他也要念上几十遍才能背诵。

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当官后,也仍然是一个脾气火爆,为人傲慢,修养不佳,一身缺点的人。林则徐说:“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就像今天的大学生,如果仅修学业,不修德行,毕业工作后仍然不少缺点的人,比比皆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枉读诗书了。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在北京结识了一些良友后,虚心接受批评,不断检讨自己。一天,曾国藩读到《命自我立》后,恍然大悟了人生的真谛,立即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此以后,旧的国藩就此死了,新的涤生从此诞生,他愤然立下重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立志悬崖勒马,改过自新。为了修炼成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的圣人,曾国藩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勤于修身,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礼记·大学》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曾国藩在人格修炼上的方法是:诚其意、正其心。

他每天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早起、读书、练书法、写日记、作诗文。

虽然曾国藩资质钝拙,考秀才七次用时九年才考中,但因为他以勤补拙,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学问扎扎实实,不留死角,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四年后,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有小聪明的同时代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再考中一个。

曾国藩坚信勤能补拙,柔能克刚,只要狠下决心,脾气性格也能改善,他总结说:“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人一定要避开这些性格缺陷。

清史稿评价曾国藩的德、功、言,可与三国诸葛亮、唐代裴度、明代王守仁相媲美。

立德方面,曾国藩的人格后来近乎完美,情商比智商更高,其成功要点就在“心正意诚”。

立功方面,他善于识人用人,团结协作,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攻灭太平天国。

立言方面,他写有多种著作,光《曾文正公全集》就达上千万字。

曾国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要有心人,难事也变易。

一个愚钝笨拙、脾气暴躁、修养不佳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自我完善中,他的德行、智慧、脾气、修养、见识、气质、本领都可以提升到极致,脱胎换骨,从平庸成就非凡。

正是曾国藩一生奉行修身律己,以德为先,追求极致的完美,最终在多方面成就卓越,被后世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真的实现了理想,成为“半个圣人”。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只有追求完美方能成就非凡)(3)

07

“匠人精神”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匠人精神”是“完美精神”的一种, 一流的匠人,技术和德行并重;而要达到完美境界的圣人君子,德行却要排在第一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一切以德为先。

品德不高的人,只会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人的高难要求。

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圣人”是达到了完美境界的人,是儒家信徒的最高人生目标。

圣人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与天地相感通”,可以“光明澄澈、从容中道”,达到一种极为智慧、极为愉悦的情感状态。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对内可以问心无愧、不逾规矩,对外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人民,这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老子李耳的《道德经》有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符合“道”的统治者是没有固定不变的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统治者没有私心,而以天下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心,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能生存发展,国富民强。举一反三,在国家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那么在企业就是“企业无常心,以顾客心为心”,在婚姻就是“夫妻无常心,以爱人心为心”……依此类推。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永远以用户为是,永远以自己为非”,其实就是“企业无常心,以顾客心为心”的相同理念。

这些理念都是以“您的满意,我的追求”为目标,能做到这样,国家会繁荣富强,企业会欣欣向荣,爱情会幸福美满……这是顺应自然、符合大道的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之一。

就像苹果的“极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追求的目标是“消费者满意”,理念是“企业无常心,以顾客心为心”,方法就是“精益求精、创新极致、追求完美”,结果就是消费者满意,企业自身创造卓越非凡的成就。

王羲之、苏洵、苏轼、曾国藩等历代无数有非凡成就者,都是凭着精益求精、创新极致、追求完美才取得卓越的成功。

因为精勤,所以卓越;因为极致,所以完美。

只有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才能成就卓越非凡的人生。

亲爱的!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成就非凡吧!

来源公众号:鹰击蓝天(ID:yjlt18),作者鹰击蓝天,好学不倦、追求完美,用一万小时学武术、散打;平时喜阅读、写作;学书法、摄影……用心写关于爱情、事业,关于人生、幸福的温情文字。让生命怒放!让人生幸福!让世界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