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道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温故】2020年7月7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道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道理

【温故】

2020年7月7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出自《后汉书·虞诩传》,讲的是东汉刚正名臣虞诩的经历。当虞诩被派往贼寇横行的朝歌作朝歌长时,朋友都为他担心,他却笑着表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排忧解难本是人臣之责,不遭遇盘根错节的困境,怎能判断是否为国之利器?虞诩的态度体现了志存高远、知难而进的君子人格。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人应该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中庸》给出了人的最高生命理想: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助推他人和万物实现各自的本性和价值,这就是“赞天地之化育”。能够参赞天地化育,就是“与天地参”,与天地并立为三。这种人生追求把人提升到与天地鼎足的至高地位,使人因担负天地职责而拥有无上尊严。如此说来,人的一生有担当、有责任才有意义,为他人、为家国才有意义。北宋张载将这一追求进一步表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表明,天地苍生、古往今来皆是君子职责所在,可见君子志向之高、责任之重、任务之艰,“不易”方可成其为志。

个体生命和感官满足总是有限的,如何超越具体生命的限制获得永恒?《左传》给出“三不朽”路径:立德、立功、立言,即道德修养、建功立业、千古文章都能使人获得永恒的生命价值。它们之所以不朽,是因为跳出了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的局限,将个人的有限生命与人类普遍情感、社会历史命运紧密关联起来。与他人关联是无限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历史关联是无限延伸生命的长度。此二者经常融合为一:在承担天地职责的过程中,被时代和历史所铭记,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唯有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到家族、民族甚至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个体生命方可获得牢固的根基和永恒的意义。

志存高远必然要求知难而进。知难而进是中国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表现。《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要效仿天宇健动不息,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要以坚忍和顽强自立于世。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国文化刚健创生的特质,它发自人的内在生命力量,又被君子对家国的责任和使命所强化,最终产生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气魄,从而使人敢于直面一切艰难险阻。《论语·泰伯》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以天地苍生为己任,弘扬仁爱道德于四方,追求这一高远志向必要付出百倍艰辛,历经千难万险。虽然最终未必成功,但过程本身已经彰显了生命的意义,不成功则成仁。正因如此,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呕心沥血、百死不辞,充分彰显了以民族大义为志向所激发的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指示着传统文化通达无限与神明的合理路径。人能否不必借助神灵或其他外在力量,仅凭一己之力就能体验完美?在基督教传统中,此岸与彼岸、有限与无限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中国文化则肯定人性为善,肯定神性内在于人。儒家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君子使命,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在日新又新中“作新民”。这一过程既是人的价值实现,更是人的本性回归。如此看来,立志高远、知难而进,就是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神圣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大道之理的方便法门。人无须借助神灵或死亡的帮助跨入彼岸。彼岸就在此岸的视野中,圆满之路就在脚下,每个人只要积极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创造美好世界的同时,便能拥有人性的高贵与尊严。这就是《易传》所讲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君子之道”。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国内外均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青年一代不仅见证历史,而且还要参与历史的书写。人的境遇各有不同,所承担的使命也因人而异。这正如前贤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如果每个人都勇担重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那国家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作者:王海英,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