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

大家好,我是新人up主墨家君,我不会玩梗,但心系内容精度、肝系更新频度,恳请大家关注别走丢。

大家肯定想不到,美国过期网红川普在下台前夕,差点就上了国际刑警的“红通令”。

Up小时候看香港警匪片,经常出现一个神秘组织:国际刑警。长大后看反腐剧,国际刑警的“红通令”存在感也是特别高。

那川普为啥差点上了红通呢?实际上,是伊朗干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美国谋划了伊朗将军苏莱曼尼的暗杀。2020年6月,德黑兰检察官确认了36名参与暗杀苏莱曼尼的人,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指控为“头号杀手”,伊朗以“谋杀和恐怖主义”的罪名起诉他。

伊朗司法部发布这条逮捕令后,请求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一个人上了红通,相当于被全球通缉,啧啧,川普上红通,多带感啊!全世界人民都等着吃瓜呢!

但国际刑警却非常尴尬:你们这是想把我玩坏吗?老子的经费还指望美国少欠点会费呢,今天让美国总统上红通,明天我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1)

所以说,当年香港警匪片里很牛逼的国际刑警组织,和其他所有的国际组织都一样,是绑不住五大流氓的,最后,这个热闹还是没能看成。表面上,国际刑警组织应该持政治中立立场,不应该介入政治、军事、宗教或种族性质的事务,就连阿桑奇的案子他们都顶住压力没把他上红通。但是有时候,被美国逼得实在太紧了,他们也不得不低头。2000年3月22日,国际刑警组织就按照海牙国际法庭的请求,发出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逮捕令,再后来他们也通缉过卡扎菲和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但通缉川普,给他100个胆子也不敢啊。

不过呢,这种抓捕国家元首的“大案”,还是少数,国际刑警大部分时间,的确是在和真的刑事犯罪分子打交道,而且都是跨国的恶性案件,有些案子,没了国际刑警,还真的破不了案、抓不到人。

那么,国际刑警这个“神秘组织”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上“红色通缉令”到底要满足那些条件呢?国际刑警真的像港片里说的那样飞檐走壁、人均神探吗?前面我们讲了很多硬核的干货,这几期我们就来换换口味,历史剧换破案片。首先我们要上一个有点绕脑子的案子,顺便把国际刑警也给“解剖”一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个题材?喜欢的话记得帮up点赞,点赞过万我们就更新一期。

下面,正片开始。

1990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的阿尔伯特·沃克去前妻芭芭拉家里,把15岁的女儿阿曼达带去瑞士滑雪度假。但是,假期结束之后,父女俩并没有按时返回。

芭芭拉无数次联系失败之后,开始担心爷俩是不是遭遇不测了?她向多伦多警方报警。警察把前夫的底细查了个底朝天,果然发现了猫腻。

沃克开了一家名叫“沃克金融服务集团”的小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忽悠退休老人把退休金存到他们的账户上,由他们代为投资理财。而现在,公司账户上剩下的七八十万美元和沃克一起消失了。

警方推测,沃克极有可能是卷款潜逃了。只要找到沃克,就能找到这七十多万美元,也就能找到未成年少女阿曼达了。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2)

沃克父女

加拿大警方发现,沃克在瑞士使用过信用卡,但并未动用返程票,加拿大海关也没他回来的记录。也就是说,沃克很有可能并没有返回到加拿大,而是留在欧洲了。这就不是加拿大一家搞得定的事情了。众所周知,各国的警察只能在本国领土上执法,中国警察不能跑美国去抓人,美国警察不能跑俄罗斯去抓人。犯人跑到外国去,只能求助当地警方,或者找国际刑警协调。

这里,up插播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国际刑警组织起源于摩纳哥大公阿尔伯特一世。1914年,66岁的阿尔伯特大公与一位德国少女在赌场邂逅了,老人很快就坠入情网,为了方便偷情,还特意修建了一条秘密通道,从宫外直通大公卧室。一天晚上,少女和老大公正在王宫花园的长椅上干某些羞羞的事情,少女的男朋友却从这条秘密通道溜进老大公卧室,把他私藏的珍宝席卷一空。

等老大公知道自己受骗上当后,想抓人也抓不到。摩纳哥鼻屎大的地方,开车一小时就出了国境,找德国警察人家也懒得搭理你。要说大公就是大公,格局就是高,up被人骗了只会骂人;大公被骗了,就想搞个国际刑警组织。

1914年,阿尔伯特邀请世界各国的法学家、警察和司法官员到摩纳哥召开“第一次国际刑事警察大会”,24个国家的188名代表参加,包括3名女警察。大家本来约定两年后成立国际刑警组织,相互交流刑事情报、协助打击国际逃犯。没想到一战爆发,这一拖就拖到了1923年才成立。

发展到今天,国际刑警组织已经是拥有194个成员国的全球第二大政府间国际性组织,仅次于联合国。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3)

国际刑警法国里昂总部

所以,加拿大警察遇上涉外案子,肯定也是向国际刑警组织求助。但奇怪的是,他们把电话打到了国际刑警组织驻美国办事处的负责人那儿。

本来呢,国际刑警在加拿大渥太华是有个国家中心局的,按照程序,加拿大警察应该找本国的中心局联系,然后再上报国际刑警总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加拿大特别喜欢去找美国国家中心局的人,美国经常接到加拿大的求助电话,他也习惯了,就当加拿大也是美国的吧。

国际刑警总部接到美国的通知后,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阿尔伯特和阿曼达·沃克失踪的“黄色通报”。

和港剧里上天入地的国际刑警不一样,现实中的国际刑警,其实就是个信息平台,各国把情报送到国际刑警总部这里,互通有无。

在实际操作中,国际刑警组织有一项最实在的职权,那就是发布通报。比如针对沃克父女发布的“黄色通报”,也叫失踪人口通报,就是请求各国帮助找人的。除此之外,还有收集信息的蓝色通报、传达嫌犯活动信息的绿色通报、提供不明尸体信息的黑色通报。

红色通报被外界渲染得极具传奇色彩,俗称“红色通缉令”。但其实,红色通报并不具有强制性。首先,当事国向国际刑警提出通缉要求,就好比我们视频开头,伊朗说我要通缉川普。然后,国际刑警组织的秘书长说ok可以签发,就在这个平台里发布红通,公布通缉犯的各种数据,建议各成员国抓捕这个嫌犯,请注意,这里是建议。具体抓不抓?多积极的抓?抓到以后如何处理?每个成员国的警察当局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4)

国际刑警

所以,国际刑警其实自己是没执法权的,全靠世界各国同行赏脸帮忙,所以在他发出的通报中,拖了十几年或数十年之久的案子,比比皆是。

在沃克这个案子中,加拿大等了整整5年,什么都没等到,沃克父女仿佛彻底消失了。这期间,加拿大警方找到了沃克侵吞公款的实锤,他们以包括盗窃、欺诈、洗钱以及绑架未成年人在内的19项罪名指控沃克,并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就这样,沃克成了国际刑警组织红通令上的第四大通缉要犯,指纹也入库了。理论上,只要沃克露面,当地警方就会将其绳之以法,然后遣返加拿大,接受法律的严惩。

但是,90年代还没有遍布街头的摄像头,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绝非易事。国际刑警推测,沃克很可能已经整容,找到了一个新身份,活在欧洲某个国家的某个角落。警方能做的,只有守株待兔,等待他再次暴露。

直到1995年的某天,英国德文郡一位渔民正和往常一样出海捕鱼,他天天祈祷上帝能帮他捕到一条大鱼。这次,他的确抓到了一条“大鱼”,就是已经腐烂发臭了。渔民赶紧报警。

英国警方调查一番后发现,这具男性尸体是中年人,长时间被海水浸泡,皮肤已经起皱,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法医解剖后发现,这名男子是溺水身亡。但后脑部有一条很深的伤口,有可能是被人击打所致,也有可能是自己摔的。所以他的死亡不排除是意外。

英国警察起先以为,这或许是一名遭抢劫的受害者,但经过仔细的检查后,他们发现不是。因为死者左手上带着一块劳力士手表。要是抢劫的话,怎么可能不抢这么贵的东西呢?法医还在死者的右手背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星形”纹身图案,此外,法医还提取到了指纹。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5)

劳力士

放到现在,有指纹就好办了,扔进电脑搜索一番就能解决问题,但95年,还没实现大联网呢。德文郡警察将指纹和当地已知罪犯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一无所获。

英国警方决定从劳力士表这个线索下手。像劳力士手表这样的奢侈品,一般都有个序号,完全可以找到购买者。

肯特郡的劳力士英国总部给出了关键信息,这块手表曾有三次维修记录,送修的都是同一个人,尼尔·巴雷特。

那么死者真的是尼尔·巴雷特吗?维修记录上,手表主人登记的最后一个住址,是位于伦敦西北部的切姆斯福德,但警方扑空了,问房东,房东说巴雷特早就不住在这里了,他已经搬到法国去了。

这里要给细心的英国侦探点个赞,他找房东复印了一份租约,发现上面除了巴雷特和房东的签名,还有一个史蒂夫·拉塞尔的签名,这就代表这位拉塞尔是合租人。

警察请拉塞尔来局子里聊几句。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看起来成熟稳重,穿着简约大气,低调奢华,交谈中也很自信。拉塞尔告诉警察,他有段时间没见到室友了。此前巴雷特说过,他想离开英国,去巴黎参加法国陆军。至于巴雷特为什么会死在德文郡的大海里,他就不晓得啦!

很快,警方通过牙科记录对比,确认了死者身份,的确是尼尔·巴雷特。巴雷特的哥哥看到照片和和纹身后,也证实了死者是他弟弟,纹身的形状是加拿大枫叶。前面猜死者是沃克的亲们,你们猜错了。

于此同时,英国警方并没发现有第三方参与此案,也没有找到其他有关谋杀的证据,他们本想以意外死亡的结论结案了。这时,巴雷特的哥哥请求警察帮他联系弟弟的合租人拉塞尔,希望能找到弟弟的私人物品,留个纪念。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6)

警方接到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后,决定去拉塞尔家跑一趟,找到死者生前的一些遗物,以尽快了结此案。

接着,大反转来了。

在英国乡村,住宅一般都没有街道地址,而是用居住者的姓名做房子门牌号的。结果,这位苦逼的侦探侧着头歪着脖子找遍了整个小镇,都没看到“史蒂夫·拉塞尔”的名字。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两处没有标注姓名的住宅,就随便敲了一家问:“史蒂夫·拉塞尔住这里面吗?或者他住隔壁?”

屋子的主人是一个高大的老人,他摇摇头说,“小伙子,你弄错了,我不叫史蒂夫·拉塞尔,我隔壁的邻居也不叫史蒂夫·拉塞尔,他叫尼尔·巴雷特。昨天刚刚出门了,你见不到他。”

“尼尔·巴雷特?你的邻居?昨天出门?一大活人?” 侦探有点抓狂了,巴雷特不是已经死了吗?

他仔细盘问一番,邻居老头描述说,这个“复活”的巴雷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老婆年轻漂亮,还有两个孩子,养了一条大狗,大家经常能看见他们一家幸福地在乡间小路散步。

侦探再问一下此人的外貌,发现这个所谓的尼尔·巴雷特显然就是史蒂夫·拉塞尔。这下问题来了,史蒂夫·拉塞尔为什么要用尼尔·巴雷特的身份在这里结婚生子?他为什么要用两面生活呢?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真巴雷特的死,和这个有没有关系呢?

显然,到了这个地步,警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巴雷特一案的谋杀可能了,史蒂夫·拉塞尔有重大作案嫌疑。

接着,死者尼尔·巴雷特的哥哥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弟弟曾经和女朋友移民加拿大两年,分手后他才回国的。

英国警方因此联系了国际刑警,想联系一下加拿大,找找巴雷特为什么去加拿大,为什么会回英国。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7)

国际刑警不同颜色的通报

巧的是,加拿大警方也从沃克的客户档案中,发现了一个史蒂夫·拉塞尔。加拿大警方还和这个拉塞尔面谈过,他曾找沃克办理贷款手续,当时提供了一系列身份证明,但后来贷款的事不了了之。不久沃克就在瑞士失踪了。

加拿大警方因此推断:沃克有可能借用了这位史蒂夫·拉塞尔的身份证明。加拿大还在沃克的电脑里找到了英国、法国房地产的搜索记录,因此他们推断沃克很有可能用史蒂夫·拉塞尔的名字,在英国或法国生活。

然后,他们也把这个最新消息告知国际刑警。

这一下,两国的拉塞尔全进了国际刑警的信息平台,这一对比,假拉塞尔、真沃克就原形毕露了。

但是,沃克为什么要杀尼尔·巴雷特呢?国际刑警推测,阿尔伯特·沃克在倾吞公司资产后借旅游为名,先以史蒂夫·拉塞尔的身份在英格兰开始新生活,很快就结婚生子了。3年后,由于担心加拿大调查人员发现他,他就盗用了尼尔·巴雷特的身份,同时把真正的巴雷特送到加拿大。然而巴雷特突然回国,沃克担心身份暴露,于是就杀了他。

那么现在就只剩一个疑问了,沃克跑哪里去了?他带走的女儿又被他藏在哪里了?屏幕前的各位业余侦探们,你觉得父女俩藏在什么地方呢?请把答案写在公屏上。

不过呢,国际刑警虽然着急也没用,他没有司法管辖权,也没有执法权。沃克最后出现在英国,而且还有杀人的嫌疑,所以国际刑警只能死命的催英国警方快点办案。

英国警方已经对假拉塞尔夫妇发布了逮捕令。突破口是假拉塞尔的妻子黛安娜。警察翻阅纳税信息,发现黛安娜名下还有一栋房子,他们去这个住址一看,好家伙,一大家子都生活在那里呢,于是,潜逃5年多的沃克就这么落网了。

人抓到了,但审讯有点麻烦。沃克是一个沉着、冷酷、颇有心计的杀手。他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大家看视频看到这里,可能都会被几个身份变来变去给绕晕了,而他居然没有精分,每个角色都扮演的很好,而且在杀了巴雷特后,居然还敢主动去警察局接受讯问,还若无其事地接着以尼尔·巴雷特身份生活,心理素质可见一斑。所以对于警方的讯问,每一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无可奉告”。沃克坚信,只要自己不说,警察就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杀人。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8)

沃克

英国警察试图把审讯的突破口放到年轻的妻子黛安娜身上。但是据黛安娜说,她也只知道拉塞尔这个马甲,丈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从美国搬到英国,是因为他不想让已离婚的妻子得到他一半的财产,至于后来用巴雷特的身份,也是为了躲避前妻的追查。

看来,戴安娜也是被这个渣男给骗了。

但就在沃克洋洋得意的时候,国际刑警出马,率先扔出杀手锏,他们拿来了加拿大提供的指纹,一对比,就把他的身份给揭穿了,就算锤不死他杀人的罪名,也能引渡回加拿大,让他以诈骗罪受审。

接着,英国警方在沃克的家中,找到了一艘船舶的产权证和一套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顺藤摸瓜找到了这艘船,并发现了在船上的一只锚,用锚来对比巴雷特尸体上的伤痕,完全吻合。而gps的内存也记录了它最近期间的导航路线,本系统曾于7月21日出现在距离廷茅斯六英里处的海域,而这刚好是尸体出现的地方。

至此,谋杀案也尘埃落定。

但是,还有一个谜团一直没有解开,那就是,沃克的女儿哪里去了?屏幕前的朋友们继续猜,阿曼达在什么地方?

此时,距离沃克带着女儿失踪,已经过去6年了。他的前妻一直在加拿大等消息,等得头发都白了,但她一直坚信女儿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来的。然而,等她接到警察通知电话后,心中的痛苦远远大于喜悦。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9)

伪装成拉塞尔的阿尔伯特·沃克

其实,当国际刑警拿到英国提供的案卷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们一看到沃克那位年轻妻子黛安娜的照片,就认出来,黛安娜就是失踪的女儿阿曼达。答案明摆着了,自从15岁被父亲带到瑞士开始,阿曼达就被迫做了父亲的妻子,还和他生了两个孩子。

这沃克,还真的是人渣中的人渣啊。

国际刑警把这个糟心事儿告诉英国后,英国警方对于如何处理感到十分棘手。因为阿曼达显然是知道老爸干的一切事情的,而且她之前对警方撒谎了。那么是把她当成一个强奸、乱伦的受害者呢?还是沃克的包庇犯呢?要不要起诉她的伪证罪呢?

最后,英国检察官和阿曼达达成控辩协议,她同意指控她的父亲,而英国政府放她一马。 

直到这个时候,沃克还在负隅顽抗,拒绝交代。警方再次提审沃克,问道:“沃克,你的女儿呢?”

沃克一脸微笑:“你们永远也不会找到她。”

警察说,“但是我们找到了你的妻子。她不就是你的女儿吗?”

沃克的心理防线就此崩塌,他终于低头认罪,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和国际刑警推测的差不多:6年前,为了转移公司的资产,并逃脱加拿大警方对他的追捕,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首先他巧妙地从真拉塞尔那里获得了身份证明,然后为了不让周围人和前妻怀疑,他带上了自己的女儿,这样才让人感觉像是去旅行。3年过后,他担心加拿大警方追查出拉塞尔,就想到再次变换身份。正巧,他的助理梅琳达的男友尼尔·巴雷特想去加拿大,这对他来说是绝好机会,于是他帮巴雷特去加拿大,然后就盗用了尼尔·巴雷特的身份。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尼尔·巴雷特很快就回来了,这就逼的他必须让尼尔·巴雷特尽快消失,否则一切罪行就会暴露。这就是他犯罪的全过程。

遗憾的是,虽然沃克犯下了这么多罪行,但谁让英国废除死刑了呢?他最后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在英国监狱中度过余生。

这个案子,国际刑警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如果没有国际刑警组织,英国警方永远不可能把假的拉塞尔,和加拿大人阿尔伯特·沃克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国际刑警组织,大家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是个和女儿乱伦生子的人渣。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随着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子,犯罪也越来越国际化,那时的确是国际刑警组织最辉煌的时代。但是到了今天,国际刑警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会费。几个富国承担了34%的预算。2019年,全体成员国会费为5900万欧元,美国承担了19.44%,排名第一。其次为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中国。其实这是公平的,因为他们的犯罪率高,上传犯罪信息最多的是他们,国际刑警要帮他们干的活也是最多的。但是,各国会费都给的抠抠搜搜,特别是罪案最多的美国,他给的会费和要国际刑警干的活,根本不成正比,偶尔还要拖欠一下,最后搞得国际刑警组织日子过得也 是捉襟见肘。

国际通缉令最新消息(特朗普险上红色通缉令)(10)

罗讷德·诺贝尔

国际刑警组织本是个非营利性的机构,但现在为了赚钱,国际刑警前秘书长罗讷德·诺贝尔被迫折腰,他与多个跨国公司、机构和政府建立财政伙伴关系。

2011年,国际刑警组织与国际足联合作,国际刑警帮助国际足联打击踢假球,国际足联则在10年内资助国际刑警2000万欧元;2012年,烟草巨头菲莫国际向国际刑警组织捐助1500万欧元,双方合作打击烟草走私;2013年,国际刑警组织与29家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合作打击冒牌药,印度成了最大输家,很多生产买卖仿制药的人都被抓了,而国际刑警3年间收到450万欧元。

说实在的,这些钱其实并不多,但多少能填补某国的窟窿了。

然而,这种公私合作的做法引起很多质疑。本该保持中立的国际刑警组织变成了资本家的打手,这还如何保证法律的公平呢?关于这个问题,小破站还有一本纪录片讲得很清楚,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看看。

好啦,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up这次讲了一个国外的奇案,下一期换到国内,讲一个90年代的惊天大案,大家想听吗?想就帮忙点个赞吧,up在此谢谢各位父老乡亲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参考资料:

卢国学 《国际刑警组织》

刘植荣 《国际刑警组织》

澳大利亚纪录片 《国际刑警十大传奇疑案全纪录》

凤凰卫视纪录片 《利刃之困——国际刑警组织全揭秘》

于澄涛 《我的国际刑警岁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